参考资料1.《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十个人:警卫汪东兴在列》人民网
2. 《一份无声的遗嘱》人民网
3. 《毛主席留给华国锋的一份特殊遗嘱:令他大吃一惊》人民日报
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未卜先知”!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将国家大事“托孤”给三位心腹大臣!
三人三足鼎立,相互平衡,不仅将党政军三方大权收入手中,还决定了未来中国的方向!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要他们联手去完成一项特殊任务。
那么,这三位心腹到底是谁?他们最终又能否完成毛主席临终前的遗愿呢?
自从1976年,周总理和朱老总相继离世后,年过八旬的毛主席身体也越来越,在度过了一个孤寂的除夕夜之后,毛主席离开居住多年的游泳池,搬进了中南海202所。
9月8日,毛主席身体急转直下,中央要求在京的所有政治局委员,立即赶到中南海和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
此时的毛主席陷入了断断续续的昏迷,当中央政治局委员,排着队和他告别时,他双目紧闭没有丝毫的动静。

然而,当叶剑英走到毛主席身边时,老人家却突然睁开了眼,并伸出手冲着叶帅打招呼,可由于叶帅当时只顾伤心,泪眼模糊的他,并没有注意到领袖的异动,便准备离开卧室。
直到听到护士的呼喊,叶帅这才快步走到病床前,将耳朵贴在毛主席面前,恭听老人家最后的叮嘱。
主席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抬起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地敲了几下!
叶帅知道,这是老人家留给他“无声的遗嘱”,可对于毛主席到底意欲何为,叶帅却一直云里雾里,直到老人家去世之后,看到小团体蠢蠢欲动试图“夺权”,叶帅这才恍然大悟,毛主席正是安排自己和他们展开斗争。

然而,由于那伙人正值如日中天,光凭单枪匹马的叶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他们抗争的。
就在叶帅束手无策之际,他突然想到了毛主席安排的另外一位“托孤大臣”,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南海的大管家汪东兴。
如果说,叶帅是毛主席留下的“部队代表”,那么汪东兴便是那份“无声遗嘱”中的胜负手。
从延安时期到建国之后,汪东兴活跃在权力中心将长达30年,不仅宠信不减更是一路青云直上,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卫,一直成长为,中央办公厅主任,公安部副部长。

对于这位心腹大臣,毛主席曾经评价说:
他在我身边我习惯了,别人用起来不放心,他这人虽然理论水平差,但是好在厚重少文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不仅对这位心腹极其信任,在去世之前还交给了他一项特殊任务,不管承受多大压力,也不要交权。正是因为任务殊途同归,因此叶帅才和汪东兴站在了一起。
然而,仅仅是靠“政军”的结合,还不足以对抗那帮人,叶帅深知,要想彻底解决那帮人不留后患,那就必须联络,毛主席的第三位心腹!

那么毛主席的第三位心腹是谁?
这是毛主席临终前最后的安排!
1976年,毛主席秘密“托孤”,给汪东兴和叶剑英两位重臣,留下了一项特殊的任务!
那就是,对野心勃勃的小团体开展斗争!
然而,尽管手握大权,可汪东兴和叶剑英还是无法和那帮人相抗衡,就在两人不知所措之际,他们突然想到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毛主席的第三位心腹。
毛主席所说的第三位心腹“忠臣”,不是别人,正是政治黑马华国锋!对于他,毛主席可以说有着知遇之恩。

1955年,华国锋凭借三篇文章赢得了毛主席的关注,而在随后的中央会议上,他更是给毛主席留下了“忠厚老实”的印象。
在毛主席的提拔下,华国锋不仅实现了从地方到中央的三连跳,更是一路走到了第一副总理的高位,而华国锋也并没有让毛主席失望。
作为领袖亲自提拔的少壮派,来到中央的华国锋,并没有轻易选择站队,而是将所有注意力放到了实际工作上。
从调查李震的死因,挫败小团体的阴谋,到配合周总理工作,积极恢复生产,华国锋一步一步,赢得了党内党外的一致尊重,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更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临时领袖!

然而,初步掌握国内政治权力的华国锋,并没有就此心安理得地躺在功劳簿上。
因为他时刻惦念着,毛主席临终前留下的那六个大字,“你办事我放心”
意识到自己的应该有所为的华国锋,自然而然地和汪东兴和叶剑英走到一次,自此三位“托孤”大臣,做了一个功在千古的决定。
1976年10月6日,随着怀仁堂行动的落幕,中华大地重新拨云见日,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这背后,固然有三位老干部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毛主席当年的深思熟虑
如果你也想知道,当时行动具体是怎么展开的,欢迎点击主页关注我们,下期见!
扯淡
胡说八道
扯,军委是陈锡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