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茶园管理,茶树与绿肥作物套种,提升土壤有机质

晁卓航瑞说 2025-04-02 10:50:47

**南方丘陵茶园管理:茶树与绿肥作物套种,提升土壤有机质**

一、提出问题

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茶园星罗棋布。这些茶园是茶农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国茶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茶园长期单一的种植模式,许多茶园面临着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

我曾走访过南方的一些老茶园,那里的景象让人忧心。茶树的生长逐渐变得缓慢,叶片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茶农们辛勤劳作,却难以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经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壤有机质的缺乏。传统的茶园管理方式往往只注重茶树的修剪、施肥(多为化学肥料)和病虫害防治,而忽略了土壤本身的健康状况。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虽然能在短期内提供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但却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失衡,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传统管理方式下的南方丘陵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最初的较高水平(如3% - 5%左右),经过多年的单一茶树种植后,下降到了2%以下。这样的土壤条件不利于茶树的根系发育,因为茶树根系需要疏松、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且,土壤肥力的下降还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影响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二、分析问题

(一)单一茶树种植的弊端

1. 养分过度消耗

茶树生长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有一定的选择性。长期单一的茶树种植,会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特定的养分元素,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而对其他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土壤中某些养分的过度消耗,而其他养分则可能积累过多,造成土壤养分失衡。茶树对氮元素的需求较高,长期种植茶树会使土壤中的速效氮含量迅速下降,而磷、钾等元素的相对含量可能会升高,这种不平衡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 土壤结构破坏

单一茶树种植模式下,茶树的根系分泌物和残枝落叶相对单一。茶树根系分泌物中的一些有机酸等物质,在长期单一作用下,可能会对土壤中的某些矿物质产生溶解或沉淀作用,从而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而且,由于缺乏多样化的植被覆盖和根系穿插,土壤的物理结构也容易恶化。比如,在一些老茶园中,土壤变得板结,通气性和透水性变差,就像一块被压实的海绵,水分难以渗透,空气也难以进入,这对茶树根系的呼吸和生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绿肥作物套种的优势

1. 改善土壤结构

绿肥作物种类繁多,如苕子、紫云英等。它们的根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以苕子为例,其根系较为发达,主根入土较深,侧根众多。当苕子在茶园中套种时,它的根系在土壤中穿插,就像无数只小手在疏松土壤一样。一方面,它可以打破土壤的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根系的生长和死亡过程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的团聚性,使土壤形成更多的团聚体,就像把一堆松散的沙子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团,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 增加土壤有机质

绿肥作物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当它们在茶园中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将其翻埋入土,就相当于给土壤施入了一大量的有机肥料。据研究,每公顷苕子鲜草产量可达22.5 - 30吨,紫云英鲜草产量也能达到15 - 22.5吨。这些绿肥作物翻埋入土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转化为腐殖质,从而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一些进行了绿肥作物套种的茶园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可以从2%左右提高到2.5% - 3%,而且这种增长趋势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

三、解决问题

(一)科学选择绿肥作物

1. 根据土壤类型选择

南方丘陵的土壤类型多样,有红壤、黄壤等。对于酸性较强的红壤,适合选择耐酸性的绿肥作物,如苕子。苕子能够在酸性土壤中良好生长,并且其根系分泌物有助于改善红壤的酸性环境。而对于相对肥沃一些的黄壤,可以选择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紫云英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在黄壤茶园中茁壮成长并发挥良好的肥田效果。

2. 根据茶树生长阶段选择

在幼龄茶园,茶树根系较浅,需要选择一些浅根系的绿肥作物,如箭筈豌豆。箭筈豌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不会与茶树幼苗的根系争夺过多的深层养分,同时又能快速覆盖地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杂草的生长。而在成年茶园,可以选择深根系的绿肥作物,如苕子或蚕豆等,它们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下层,起到改良深层土壤结构的作用。

(二)合理规划套种模式

1. 行间套种

行间套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在茶树种植行之间,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种植绿肥作物。可以每隔3 - 5行茶树种植一行绿肥作物。这样既不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空间,又能充分利用茶园的空间资源。在春季,当茶树处于萌芽期时,绿肥作物已经生长到一定高度,可以为茶园提供一定的遮荫效果,减少茶树的水分蒸发。到了绿肥作物的收获期,将其翻埋入土,能够及时为茶树补充养分。

2. 间作轮作结合

可以将间作和轮作相结合。比如,在第一年实行茶树与苕子的间作,在苕子翻埋入土后,第二年开始种植茶树幼苗,同时在新茶园的周边或其他空闲地带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等到这些紫云英生长起来后,再将其部分翻埋入土,作为新茶园的基肥。这种间作轮作结合的模式,可以使土壤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得到有机质的补充,维持土壤肥力的稳定。

(三)加强套种管理

1. 施肥管理

对于套种的绿肥作物,也要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虽然绿肥作物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肥力,但在其生长初期,适量施用一些氮肥可以促进其生长。在苕子种植初期,每公顷可以施用尿素75 - 112.5千克。但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造成绿肥作物徒长,影响其翻埋后的肥效。

2. 病虫害防治

绿肥作物也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以紫云英为例,它容易受到白粉蝶幼虫的侵害。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释放赤眼蜂来防治白粉蝶幼虫。也可以结合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诱虫灯等。只有保证绿肥作物的健康生长,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茶园中的改良土壤的作用。

(四)提高茶农意识

1. 技术培训

很多茶农对绿肥作物套种的好处认识不足,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茶园管理模式。需要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向茶农介绍绿肥作物套种的技术要点、效益分析等内容。在一些茶叶主产区,农业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深入茶园,实地为茶农讲解不同绿肥作物的种植方法、翻埋时机等知识,让茶农亲眼看到套种后的茶园土壤肥力改善和茶叶品质提升的效果。

2. 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扶持茶农进行茶园套种绿肥作物的改造。比如,给予购买绿肥种子、肥料一定的补贴,或者对采用套种模式的茶园在茶叶收购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可以提高茶农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茶园采用绿肥作物套种的模式,从而提升南方丘陵茶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南方丘陵茶园的土壤有机质提升问题关系到茶园的长远发展和茶叶的品质。通过科学选择绿肥作物、合理规划套种模式、加强套种管理以及提高茶农意识等多方面的措施,有望改善当前茶园土壤肥力下降的状况,让南方丘陵的茶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生产出更多优质的茶叶,在传承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的也为茶农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收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