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雄兵百万猛将如云的李密,最终却被自己的猜忌所埋葬

读史鉴往 2019-04-18 09:45:37

看过《隋唐演义》的都知道瓦岗众兄弟情深义重武艺高强被人所称道,而瓦岗寨首领李密却很少被人所提及。在隋末群雄中李密也是响当当的一方人物,曾经拥兵三十万,就连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要奉其为伐隋盟主,可谓声势浩大。我们暂且不论他们有多少真情实意,但至少也表明了当时李密实力是不容忽视的。

牛角挂书、因才得识,助谋杨玄感而兵败被俘

李密家世显赫,祖上四世三公,他也因此而被安排在宫中任职。有一次隋炀帝看见他之后对宇文述说:“个小兒视瞻异常,勿令宿卫。”于是宇文述对李密说他应该凭才学获得官位,不应做这些琐碎之事。他听了很是高兴,于是辞官专心学习。从这点可以看出李密认为自己有才学,并不满足只当一个小小的侍卫。之后在牛角挂书学习而被杨素所赏识让其辅佐自己的儿子杨玄感。也是从这开始李密的人生发生了变化,走上了反隋的道路,一步步成为了拥兵三十万的瓦岗寨首领。

在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的时候,杨玄感准备起兵于是问计于李密。当时李密给了上、中、下三个方案:

“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朔,赍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若经城勿攻,西入长安,掩其无备,天子虽还,失其襟带。据险临之,固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顿坚城之下,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

但是杨玄感没有选用上策,而是认为下策才是上策。之后兵败被杀,李密也被抓住准备交给隋炀帝处置。在途中他通过贿赂押送官员使其麻痹大意而乘机逃跑了。逃跑之后李密投靠了当时的瓦岗寨首领翟让,帮助其出谋策划到处攻城略地,更是帮助打败了他一直畏惧的张须陀。

屡败隋军,翟让自知能力不及李密让位于他

打败张须陀之后李密向翟让献策,在这乱世之中不应该局限于只当这小小的流寇,应当主动出击兴洛仓开仓放粮。到时候各地群众都会来归附。之后李密和翟让各领一千兵马攻取了兴洛仓让附近百姓任取粮食,因此过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隋朝派遣刘长恭前来讨伐被其打败,翟让认为才能不及李密遂让位于他,被称为魏公。李密以洛口为都城授予部将官职声势浩大,附近隋将都前来归附,之后又攻取回洛仓,进逼洛阳。

由盛转衰,邙山一战败于王世充

李密占据回洛仓之后,派遣了几十万大军攻打洛阳,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进展。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对不对,当初杨玄感就是葬送于此,而此时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他的幕僚柴孝和向他献策:

“秦地阻山带河,西楚背之而亡,汉高都之而霸。如愚意者,令仁基守回洛,翟让 守洛口,明公亲简精锐,西袭长安,百姓孰不郊迎,必当有征无战。既克京邑,业 固兵强,方更长驱崤函,扫荡东洛,传檄指捴,天下可定。但今英雄竞起,实恐他 人我先,一朝失之,噬脐何及!”

当初杨玄感没有同意李密的计策,现在李密站在他的位置也没有同意柴孝和的建议。当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后考虑的事情也不一样了,也许这个计策是正确的但是考虑部下的情况他不得不想方设法攻取洛阳为部下争取福利。就这样李密与王世充进行了几个月的战争,虽然李密多次打败王世充,但是王世充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每次失败后都能逃亡。

不久后宇文化及弑君篡位,率军北上进逼黎阳。李密派兵抵御有担心王世充乘机进攻,正好越王杨侗想利用宇文化及和李密两败俱伤招安李密。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李密接受了招安专心对付宇文化及,在卫州大败宇文化及然而自身也受了箭伤,军队也损失惨重。

此时王世充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李密的招安也不了了之。到武德九年王世充向李密发动了进攻,李密令王伯当守卫金墉城,自己率军迎敌结果在邙山大败。李密战败之后想去黎阳找徐世勣,但部下提醒他当初杀翟让的时候重伤了他,现在会不会落井下石。思虑再三之后李密决定找王伯当一起投靠李唐。

投唐复叛,最终招致桃林之祸

投降李唐之后,李密并没有得到他想的礼遇,于是向李渊献策可以招降以前的部下。但是到了半道李渊突然命他回来,李密害怕李渊的反常举动决定反叛。王伯当极力劝阻但是李密不听,王伯当没有办法于是对李密说:

“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 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最终李密与王伯当在山谷中被盛彦师设伏所杀,然而帮他安葬的确是他之前猜忌的徐世勣。很多旧友都去祭奠他,有的人甚至哭的吐血,他的旧部杜才干甚至斩了在邙山之战投降王世充的邴元真的头颅去祭奠他。

一场败战就葬送了一切,如果战败之后李密消除猜忌任用徐世绩等人未必不可东山再起。投降之后却不能屈身事主导致了桃林之祸。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