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名将

风满袖 2024-03-27 09:26:33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算上南明小朝廷,共计294年。其中涌现了不少名将,下面就来对明朝十大名将进行排名(朱元璋、朱棣父子也是名将,因为是皇帝,不排进去)

第十名: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明朝末年著名女将。秦良玉自幼熟读经史,擅长骑射,早年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为妻。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跟随丈夫参与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功当第一。马千乘被害死狱中后,秦良玉代领石砫宣抚使之职。此后她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还有侄子和儿子等人多次出征,为明朝抗击后金(清朝),浑河血战,顺利平定辽东。又镇压农民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多次立下战功,被赐封二品诰命夫人,都督佥事,担任总兵官。秦良玉进京勤王时,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她,还赋诗四首加以表彰。张献忠攻下四川后,秦良玉拒绝投降,死守石砫。南明隆武帝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封忠贞侯。清顺治五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病逝,终年75岁。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女性将领。

第九名:马芳

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别号兰溪,山西宣化人,明朝中期名将。他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宣府总兵、都指挥佥事、左都督等职,逝世时享年六十四岁。马芳的功绩丝毫不逊于同时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一生经历大小战役百余次,多次以少胜多,被赞誉为“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将帅之冠”。

第八名: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诗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参加会试高中武举,担任千户,镇守金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受右副都御史朱纨举荐出任备倭都指挥,率部平定安南范子仪之乱及海南黎民之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参与平定倭寇,先后通过浙东之战、浙西之战、兴化之战、潮州之战等战役,彻底平定东南倭患。《明史》评价他用兵先谋后动,不贪近功,忠诚为国。武平、崖州和饶平都为其建有祠堂祭祀。

第七名: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凤阳盱眙(今安徽省明光市)人,明朝初年的开国元勋和将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次姐朱佛女之子,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出生于江苏盱眙,少年丧母,14岁时于滁阳(今安徽滁州)投靠舅父朱元璋,朱元璋收其为养子,令其改姓朱。李文忠19岁时以舍人身份领兵于池州击破徐寿辉的天完军,之后转战浙江各地,被朱元璋拜为浙东行省左丞,总制浙江诸州军事。此后,李文忠跟从右副将军常遇春攻下元上都(内蒙古多伦西北石别苏木),之后代替常遇春率军北征北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和大将军徐达率领十万大军于应昌(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东南)战胜元军,加封为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爵位曹国公。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谥号“武靖”,赐葬钟山之阴。

第六名: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鸿远,又字宁宇,陕西布政司延安府(现属陕西省榆林市)人,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李定国出身贫苦,十岁跟随张献忠起义,并被其收为养子,一直跟随军中。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张献忠战死,后来归顺南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即南明永历六年),李定国克黎平,破靖州,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取得桂林大捷;又收复广西,斩清敬谨王尼堪,取得衡阳大捷。此役李定国共收复两个州,郡县十六处,开辟土地约三千里,军中声望大震。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即南明永历八年),南明永历帝让李定国统兵护驾抵御孙可望,南明内讧。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即南明永历十年),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次年,李定国大败孙可望,孙可望投降清军。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即南明永历十二年)李定国与清军血战磨盘山,损失惨重。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即南明永历十四年),李定国携白文选于缅甸救永历帝失败,后永历帝被缅甸王交予清军吴三桂。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当年六月发病而亡,死前告诫其子李嗣兴不可投降清军。

第五名:蓝玉

蓝玉(1340—1393),苗族,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著名武将。蓝玉作战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为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冯胜出征纳哈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拜大将军,移防蓟州(今天津蓟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被朱元璋下令逮捕入狱,后以谋反罪处以“剥皮实草”之刑,抄家,灭三族,受到牵连被杀的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一位公爵、十三位侯爵和两位伯爵,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蓝玉案。

第四名: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汉族,字惟学,原为宿州相城(今安徽淮北)人,后迁居砀山(今属安徽),是明朝开国名将。傅友德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开始加入红巾军,先后跟随红巾军将领李喜喜、明玉珍及陈友谅等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带兵前往小孤山,奉陈友谅命令在此镇守的傅友德率众前来投降。朱元璋认为傅友德不同寻常,便将其提拔为将领,让他跟随常遇春征战。而后数十年,傅友德都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协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傅友德又被封为了颍川侯,而后,他又先后征讨巴蜀、大漠和云贵地区,战功赫赫,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被封为颍国公,后又加封为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傅友德被赐死,葬于宿州的相城乡。弘光元年(1644年)八月八日,傅友德被追赠为光禄大夫、左柱国、丽江王,谥号武靖,并供奉于功臣庙之中。

第三名:戚继光

戚继光(1528 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戚继光出身将门,自幼喜爱军事。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戚继光继承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调往浙江御倭前线,任宁绍台参将。他在浙江、福建等地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隆庆二年(1568 年),戚继光奉命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练兵事,在北方抗击鞑靼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戚继光还是一位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第二名:常遇春

常遇春(1330 年—1369 年),字伯仁,号燕衡,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参与了诸多重大战役,如大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等,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洪武二年(1369 年),常遇春率军攻克开平,元上都光复,随后班师回朝,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突然病逝,年仅四十岁。朱元璋得知常遇春去世后,极为悲痛,赐葬钟山之下,并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认为常遇春的功劳“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一名:徐达

徐达(1332 年-1385 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是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他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徐达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 年),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洪武元年(1368 年),徐达率军攻入大都,推翻元朝。此后,他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徐达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洪武十八年(1385 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他也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