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QOO3发布会看iQOO手机的这一年

早鸟科技 2020-02-26 23:30:06

2020年2月25日,iQOO3在线上发布,骁龙865处理器+LPDDR5+UFS3.1的“铁三角”配置,跑出了61万分的成绩,用王自健的话说就是“可能是已知已发布的最强悍的智能手机”。

从媒体统计的数据来看,iQOO系列的总销量排在了第七位。iQOO品牌总裁冯宇飞表示此举是“完成了从0到1的成长过程”

确实如此,在智能手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拿到这个成绩,iQOO仅花了一年时间。

时间回到2019年2月12日上午,vivo在没有进行任何预热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正式推出子品牌“iQOO。

“生而强悍”用来形容iQOO一点都不过分,在巨头VIVO的庇佑下,iQOO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强大的品牌效应、稳定的供应链基础、最先进的技术尝试(iQOO是第一批5G手机之一)。

初代的iQOO手机光看配置就让人吓一跳:骁龙855芯片、第六代屏幕指纹、44W超级快充、液冷散热……

这些听起来就很贵的技术,汇集到iQOO身上,最后得出了比小米数字系列低一块钱的2998起的售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iQOO对标的就是

小米

彼时,小米早于半年前登陆资本市场,且小米生态链初成效,即便小米手机不挣钱,跟米粉交个朋友,也能依靠生态链企业盈利。

但是,放到iQOO身上,背靠一个依靠线下渠道商获利的品牌,为什么会推出这样一款极致性价比的手机?

VIVO的内忧外患

如果回到2018年底,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四大阵营格局已经形成,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并且总体的销量开始呈现收缩趋势,在国内市场,你多卖一台,友商就少卖一台。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家品牌也开始焦虑,并逐步把重心转移到国外市场,出海扩张。

比如,华为正忙于在欧洲开发布会,努力开拓欧洲市场,小米早前进军了印度市场,并迅速拿下印度市场的第一名宝座。OV两家也在啃剩下较为琐碎的东南亚市场。

在更早之前,TCL、中兴等老牌手机厂商由于先发优势,早已在南美洲稳定出货,拿下非洲大陆市场,衣锦还乡的传音也正在准备回国敲钟。

而在国内,大家都处于一个“防御状态”,如古代诸侯割据般严防死守,偶尔搞搞小动作去“骚扰”对方 的市场。

比如,小米持续线下开小米之家,但对OV的线下渠道并没有太多冲击,在这一背景下,VIVO也顺势在2019年初推出互联网品牌iQOO来小打小闹,小小地收割一点小米魅族的“性价比用户”。

总体而言,大家相安无大事,很有默契地一起赚钱。

这样友好相处的时间没多久,出现了一只“黑天鹅”令各大品牌都“震惊”:

2019年5月15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

海外手机市场严重受挫的华为,带着供应链产能和大把人才转而“班师回朝”,全力进攻国内市场,目的只有一个

活下去

这件事对VIVO的冲击有多大?

华为为了能够消耗掉这些产能和人力资源,不惜一切代价向其余三家品牌发起进攻。直接打乱了三家的产品线布局,OV更是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VIVO的核心商业模式还是线下密密麻麻如毛细血管般的体验店,此前华为虽然在线下渠道有所布局,但是与VIVO处于分庭抗礼,大伙也都开开心心一起赚钱,互不侵犯。

如今,为了活下去的华为,在线下渠道方面,通过大规模补贴渠道商迅速开店,依靠核心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及溢价利润,华为能够给到店员更多的销售提成,这给vivo线下的产品线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如果大家有注意的话应该会发现,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线下不少OV夫妻店门头纷纷换成了华为体验店;

而线上华为也不惜展开机海战术,把最先进的麒麟9系列处理器用到了自家大部分产品上,用以对抗友商7系列甚至6系列处理器机型。

与此同时,在华为事件后,国家更是决定提前催熟5G产业,取消了运营商补贴,并大规模更新5G装备,而此举受益者正是华为。

这一步动作打的VIVO一个措手不及。这也就意味着,早前VIVO进货的骁龙845、855的4G芯片面临大面积的库存。

成也渠道,败也渠道。正由于顾及到线下数十万渠道商的利益,vivo 主攻线下市场的机型绝对是不能拿来清货的。

iQOO临危受命,被vivo推到了台前

于是大家能够看到,在这一阶段, iQOO也是疯狂出新,一改VIVO当年高价低配的印象,不计成本堆料。

最明显的就是 Neo系列,连续发布了三个版本分别搭载了845/855/855plus,而匆匆忙忙搭载了高通骁龙845处理器的版本,竟然卖出了一千多块的“白菜价”,

手把手教小米性价比三个字怎么写。

即便如此,在华为的猛烈攻击下,第三季度,华为出货量增长了66%,而VIVO则骤减20%。

整体来看,vivo在2019年的出货量应该更多依靠子品牌——iQOO的机型,不过全年出货量也由此前的7760万部下降至6270万部,市场份额降低至18%。

在公开的媒体采访中,iQOO负责人冯宇飞经常提到,iQOO 面向的人群是偏互联网新一代、对科技对极致性能比较在意的人群。内部叫探索体验型人群,相当于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个品牌。

VIVO+iQOO的双品牌策略确实算不上成功,但是初步成效。

如今,iQOO在充分的竞争中成长,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备的产品线,覆盖了1000元到4000元的价格区间。

但是一味对标小米,并且被媒体贴上了“性价比”的iQOO,是否也会面临类似小米般的品牌升级的困局呢?在小米升级、华为与荣耀的持续猛攻下,iQOO又该如何接招?在这方面确实需要多一些思考了。

0 阅读:280

早鸟科技

简介:8年科技媒体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