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畅游河南老界岭

大山大河行 2025-04-25 15:44:23

老界岭横卧于豫西南阳西峡县境内,伏牛山的心脏处。这山岭不单是一道地质的分野,更是气候的界碑,水系的裁判。长江与黄河于此分道扬镳,南方的温润与北方的干冷在此短兵相接。山间云雾缭绕,仿佛天地在此处打了个结,系住了南北的物候,也系住了我们游人的脚步。

"五一"将至,城里人照例要寻一处逃遁之所。老界岭便成了上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岭不在深,有险则灵。此处的险,是人工雕琢过的,带着几分刻意的野性。飞拉达攀岩的钢钉凿入山体,像是给这古老的岩石钉上了一排排金属的纽扣。几个年轻人系着安全带,在垂直的岩壁上笨拙挪动。钢钉嵌入山体,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采药人,他们徒手攀岩,腰间只系一根麻绳,采得石斛灵芝便轻轻荡下,如履平地。如今这技艺已成绝响,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冒险"。

玻璃漂流道盘旋而下,宛如一条透明的巨蟒缠绕山腰。橡皮艇载着尖叫的男女滑过弯道,水花四溅。这水道设计得极妙,几处转折必教人心脏骤停。一个孩子死死抓住母亲的手臂,眼睛却亮得出奇。漂至终点,湿漉漉的游人们相视而笑,仿佛释放了所有的压力,让心情豁然开朗。

滑索横跨两峰,长一千九百米。人吊在滑轮下,倏忽而过,确有几分翱翔之态。让人坐在上面感受这云端的速度与激情,我们看着下面的美景,感受着这山与水的魅力,把自己融入在这山水之中,尽情地享受着春风带来的气息。

飞天魔毯之名起得极妙,其实就是条传送带,载着游客缓缓上山。人们或坐或躺,举着手机拍摄沿途风景,几个年轻人躺在传送带上刷手机,对两旁掠过的杜鹃花视若无睹。此时,让我想起徐霞客当年跋涉此山,一步一叩首,将身心都浸在山水里。今人上山,身子躺着,心思飘着。总之不知是人在游山,还是山在游人,只要内心得到了释放,那就是最好的旅程。

状元桥横跨深渊,木板铺就的桥面留出缝隙,让人看得见脚下的虚空。一个孩子哭着不敢迈步。父亲蹲下身,指着远处的山峰说了什么,孩子渐渐止住哭泣,小手紧紧攥着父亲的手指,一步一步向前挪。这桥考验的不是胆量,而是信任。山谷的风穿过木板缝隙,送来野花的芬芳。高空自行车更是刺激,在钢丝上骑自行车,如同在刀锋上跳舞。山风穿过峡谷,发出真正的战栗之音,有多少人在倾听?

山地滑板车从山顶呼啸而下,刹车与漂移间,又是一轮精心设计的惊叫。这尖叫在山谷中回荡。暮色四合时,游人散去。我在山腰的凉亭小坐,看晚霞染红云海。服务员送来一杯山泉泡的茶,茶叶在杯中舒展,如初醒的绿蝶。远处传来模糊的欢笑声,很快被山风吹散。

下山时路过一家农家乐。老板娘正在摘山茱萸,红艳艳的果实堆在竹匾里。"尝尝?"她递来一把,酸甜在舌尖炸开,是山野最本真的味道。她丈夫在灶前炖着土鸡,柴火噼啪作响,香气钻进每个毛孔。

夜幕降临,游人散去。老界岭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这山养人,也养心。飞索滑道终会锈蚀,玻璃廊道终将蒙尘,唯有山魂常在。它不拒绝人们的嬉闹,却始终保持着庄严的沉默。就像那位银发飞扬的老太太,任世间纷扰,内心自有山水。

界岭分南北,人心无界限。我们翻山越岭,不过是为了遇见最本真的自己。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变的只是过客。

本文图片来自河南老界岭,主要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所有转载的图片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