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贬,苏轼被陷害入狱,却唯独贺知章政治仕途顺利,人生圆满

无畏战士闯龙潭 2024-12-17 15:32:2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前言·】——》

李白的贬谪,苏轼的囚禁,那些经历过权力斗争的文人,最终无不被历史的浪潮所吞噬。

唯有贺知章能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中自如地游走,不仅平步青云,甚至在晚年选择了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

早年生平与文化背景

贺知章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成就了他的早期才华。在唐代,文人的求学之路早已注定充满竞争,贺知章的诗歌才情与书法才能在少年时便已展现出来。

魏晋风骨是一种既有理想,又保持独立与自我表达的文化风范,而恰恰是这种文化氛围孕育了贺知章的思想与诗歌。

他少年时期便频繁出入文人的圈子,总能听到与同行者的激烈争论,诗词即兴交锋,饮酒作乐。这种独立与自由,成为了他整个人生的基调。

贺知章的诗歌没有矫揉造作,每一首都显得从容不迫,写的是生活中的人情。

他开始在科举的路上崭露头角,贺知章的初试锋芒,以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让人刮目相看。

他以极高的分数进入了官场,很快进入了唐朝的文化核心圈,国子四门博士的位置,为自己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文人圈与诗歌创作

贺知章的诗歌不仅仅是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篇中有时代的脉搏,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咏柳》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复杂的结构,在的语言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循环。

这几乎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标志,而这种诗歌的风格,简洁、直白而有哲理,恰恰是贺知章个性中的独立与洒脱。

他所追求的并非浮华的言辞,也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贺知章不仅继承了陈子昂和魏晋时期的文学精髓,更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比兴寄托”。

他对于自然界的描写不单单是写景,而是通过这些景物,寄托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唐代政治与仕途起步

贺知章的诗歌在文人圈中逐渐传颂,他的仕途也渐入佳境,唐朝时期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文人往往难以平衡个人的理想与权力的角逐。

李白被贬,苏轼被陷害,许多文人无不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自己。

武则天证圣元年,他考中乙未科状元出任了国子四门博士,迅速得到朝廷的器重。他的从政之道不仅仅是凭借学识和诗才,更在于他对权力的疏离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进入朝廷后,贺知章便获得了许多重要职位: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又升为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等。

在唐代的文官系统中,贺知章能够避开权力斗争,既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能得罪不了有权有势之人。

虽然他也曾面对过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暗流,但贺知章并没有像李白那样触怒权贵,更没有像苏轼那样因言辞直率而遭遇陷害。

贺知章还通过与张说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张说是当时的权臣之一,而贺知章则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张说联合参与了《六典》和《文纂》的撰写,这不仅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声誉,也让他在朝廷中的位置更加稳固。

在唐朝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贺知章能顺利晋升并非偶然。他不仅有才能有机遇,懂得如何在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中保持独立避免卷入其中。

作为一个文人,贺知章完全有能力继续在官场上纵横捭阖,和许多同样才华出众的文人不同,贺知章选择了“隐退”。他决定从权力的中心抽身,回归到自己内心的自由。

天宝初年,贺知章已不再渴望官位的更高攀升。他已经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威望,但他并不满足于在权力的旋涡中继续打转。

贺知章不止一次地向朝廷请求要求辞去职务回到故乡去做一名道士,过“逍遥”生活。

他放弃了在朝廷的权力斗争中继续攀升的机会,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贺知章的选择超脱了当时的大多数文人,他对权力和地位并不执着,向往一种更为平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他选择隐居于镜湖、剡川一带,当时他已是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这些职位足以让任何一个文人留连忘返,但贺知章依然坚持辞官,以道士身份返回故里。

在他身上没有如李白那样的不屈抗争,也没有像苏轼那样的沉浮命运。

当时的贺知章也已年近花甲,他对人生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他晚年的诗歌,更加纯粹与内敛,对比他年轻时那种清新脱俗的诗作,晚年的作品透露出一种“回归自然”的哲学思考。

道教思想渐渐渗透到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深厚的“道家”哲学。道教讲求“无为而治”,贺知章的生活则是对这一思想的真实体现。

他以超脱的姿态,平和的心态,生活在这个变幻的世界中,尽管外界的风起云涌,他依然坚持自己内心的宁静。

贺知章去世时,年已八十六岁。对于一个经历过唐代风云变幻的文人而言,这一生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他去世后朝廷甚至为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表示对这位长寿、智慧文人的敬意。肃宗赐给贺知章“礼部尚书”的荣誉。

真正的圆满,并非权力的攀升与财富的积累,而是对内心的真实认识与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

与许多沉溺于权力斗争和名利争夺的文人相比,贺知章似乎更懂得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没有极端的起伏,没有不幸的结局,只有一个平和、理性、充满智慧的晚年。

这种“随心而行”的生活态度,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文化背景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