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2月19日,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公开批评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言论,称其“扭曲真相”,并强调:“特朗普总统先生,乌克兰并没有‘挑起’这场战争。俄罗斯发动了一场无端的野蛮入侵,造成数十万人丧生。和平之路必须建立在真理之上。”彭斯的言辞直接反击特朗普将乌克兰归咎为冲突起因的说法,指出这是“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袭击”。

特朗普则于前一日公开指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不应让战争开始”,将冲突责任归咎于基辅,认为乌克兰应当承担更多责任,甚至提议通过“矿产资源换取援助”的方式来弥补美国对乌援助的损失。这一言论再次暴露了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外交思维,以及对全球安全和盟友责任的漠视。
彭斯与特朗普的分歧,源于两人在外交政策上的根本差异。从2021年国会山骚乱后的政治裂痕到如今对俄乌冲突的不同解读,这对昔日的政治盟友已经走向决裂。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将对乌援助视为资源浪费,并试图通过乌克兰的矿产资源与美国援助交换,这种“交易式外交”在他看来,才是解决问题的现实方式。而彭斯则坚持传统的共和党立场,认为美国需要保持全球领导地位,遏制俄罗斯及其他威权国家的扩张。
特朗普的言论和立场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争议。首先,特朗普将泽连斯基的民意支持抬高至仅4%的说法显然与现实不符。根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实际上为57%,这一数据严重挑战了特朗普对乌克兰局势的判断。而在面对乌克兰政府拒绝将50%的矿产资源交换援助的情况下,特朗普似乎没有意识到乌克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与独立性。这一系列不符合事实的言论,让特朗普在外交领域的权威性更加动摇。

与此同时,特朗普与彭斯的分歧,也折射出美国国内对外交政策的不同看法。美国民众中,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美国应当退出国际事务,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国内事务。这一心态正在助长特朗普式的“交易式外交”——即认为外交政策是一场零和游戏,帮助乌克兰等国家将是美国的失败。然而,这种思想不仅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力,还让美国在盟友眼中变得不再可信。
在欧洲,特朗普的立场引发了强烈的不安。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先表态,认为美国的这种外交政策可能会加剧欧洲的安全困境。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批评特朗普的言论“危险”。英国则提出派遣维和部队,试图填补美国外交领导力的空白。然而,欧洲虽然急于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但在短期内,缺乏足够的力量来替代美国的领导角色。
在美俄之间的沙特秘密会谈中,俄罗斯不仅成功推动与美国的关系取得共识,更借机推动“去美元化”进程。美俄会谈的结果无疑让普京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本。美国的分裂和外交政策的不稳定,也让俄罗斯看到了进一步扩大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控制的机会。如果美乌关系持续恶化,俄罗斯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在该地区的控制,甚至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其地缘政治利益。

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此举相当于“出卖乌克兰”,再度重演“慕尼黑阴谋”的悲剧,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则认为这是一种“战略收缩”,意在迫使欧洲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然而,不论哪种解读,特朗普的这一立场无疑加速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衰退。美国“矿产换援助”方案的提出,更加暴露了美国将乌克兰视为“战略耗材”的本质。泽连斯基虽称“不会出卖国家”,但其政治生命的轨迹早已深深地与美俄博弈紧密绑定,无法自拔。
彭斯与特朗普的争论,表面上是关于俄乌冲突的立场分歧,实则是美国霸权衰落过程中的一场身份危机。从“自由国际主义”到“交易式现实主义”的外交转向,标志着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动摇。而这一转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更可能导致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信誉急剧下滑,进而加速多极化时代的无序竞争。
俄乌冲突的终局,或许正是这一历史变革的缩影。特朗普与彭斯的分歧,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冲突,更是整个美国政治和外交体系在面对全球局势变化时的深刻分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美国作为全球霸主的身份焦虑,和对未来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刻忧虑。
确实应该猛批
普京应趁着美国停止对乌克兰军援再次搞全国总动员大规模全面进攻必定攻占整个乌克兰北集群120万兵进攻基辅南部集群100万进攻蔜德萨,占领鸟克兰成功时俄国间谍特朗普居首功,,,
其他政治家是政客,特朗普完全就是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