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若由他饰演赵不尤,张颂文便不会遭致责骂了

悦知音 2024-12-23 17:14:17

《清明上河图密码》:汴梁盛景下的表演争议

《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开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部剧集凭借其引人入胜的题材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自筹备之初就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观众的评价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赞誉者沉醉于其精细的场景还原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而批评者则将矛头直指演员的表演,尤其是张颂文和白百何的表现,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这繁华汴梁城下的表演争议,究竟是演员的失误,还是角色与演员之间未能完美契合的遗憾?让我们拨开迷雾,一探究竟。

这部剧集的场景搭建和细节还原,无疑是其一大亮点。剧组斥巨资实景搭建了一座北宋小城,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繁华景象。

巍峨的城楼,历经岁月洗礼的墙角砖石,甚至连房梁的弯曲弧度都经过精心考量,力求精准复刻。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焰火点亮夜空,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向瓦肆桥头,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将北宋汴梁城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如同一部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然而,如此精良的制作,却未能完全掩盖演员表演上的争议,反而使得这些争议更加引人注目。

争议的中心,便是饰演赵不尤的张颂文。一部分观众认为,张颂文似乎未能完全摆脱“高启强”的影子,表演模式化,缺乏古韵,现代气息过于浓厚。

更有甚者,认为他的成功只是偶然,是一种被过度吹捧的结果。这种观点认为,张颂文的表演缺乏层次感,无论饰演何种角色,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除了表演风格,张颂文的外形也成为了众矢之的。一些观众认为,他的身材管理不到位,腰杆粗,背塌,肚腩凸显,与白百何站在一起,更显年龄差距,缺乏CP感。

在以颜值为王的古装剧市场,这样的外形条件无疑成为了他的一大短板。更有观众将他的形象与传统古装剧中俊美飘逸的男主形象进行对比,认为他缺乏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过于接地气,与角色身份不符。

此外,张颂文的台词功底也受到质疑。一部分观众认为,古装剧的台词应该注重抑扬顿挫和节奏的把握,体现古代语言的韵味。

而张颂文的台词过于现代化,缺乏古韵,听起来不够自然流畅,与角色身份和时代背景格格不入。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场景中,他的台词处理显得过于平淡,未能将角色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然而,尽管争议不断,我们也不能忽视张颂文在剧中的一些精彩表现。例如,在与白百何饰演的温悦闹别扭的那场戏中,张颂文将赵不尤复杂的情感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他接过妻子递过来的家底时,眼中瞬间噙满泪水,将内心的震惊、不舍和对妻子用意的揣测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知道这钱是妻子辛苦所得,饱含着对家庭的付出,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妻子想要离开的意图。

他害怕被妻子抛弃,于是试图用温柔的语气,回忆过往的点滴,试图唤回妻子的心软。然而,温悦的冷漠让他不得不转换策略,采用激将法,最终又像个孩子般向父亲撒娇告状。在这短短的一场戏中,张颂文将人物的四种情绪:涌起、退潮、收敛、释放,演绎得丝丝入扣,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赵不尤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古韵”的理解,张颂文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我们不曾见过千年前的影像,画像也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无法断定古人就一定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

或许他们也像现代人一样,吃饭会吧唧嘴,坐凳会跷二郎腿。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角色的理解,展现了他对表演的认真态度和深入思考。

在角色细节的处理上,张颂文也展现了精湛的演技。例如,赵不尤被狄伦辞退后,跳槽到开封府,临走前在狄伦面前绕了一圈,这个看似“怂”的动作,却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被评价为“窝囊”,张颂文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这只是表面,其内核是礼让和不争,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与张颂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百何的表演。虽然白百何一直以来被誉为演技派,但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她的表现却略显平淡。

她惯用的“淡”式表演风格,在这部剧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显得有些抽离,与张颂文的情感互动缺乏火花,让观众难以入戏。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展现强烈情感的场景中,她的表演显得过于克制,未能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现出来,与张颂文投入的表演形成了一种失衡的状态,使得两人的对手戏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种表演上的差异,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两人搭档是否合适的讨论。有人认为,张颂文的表演风格过于外放,而白百何的表演风格过于内敛,两人的表演节奏和方式难以协调,导致对手戏缺乏化学反应。

也有人认为,这是角色本身设定的问题,温悦这个角色本身就比较内敛,白百何的表演只是忠实于角色,并没有什么问题。

这不禁让人联想,如果换一位与张颂文年龄相仿的中生代演员,例如张译,来饰演赵不尤,情况是否会有不同?张译,这位凭借精湛演技征服无数观众的实力派演员,其古装扮相和气质与张颂文截然不同。尽管早年饰演杜甫的剧照略显青涩,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张译的古装形象愈发成熟稳重。

在张艺谋的电影《影》中,他饰演的何立,尽管背景设定在南宋,却将古代人物的沉稳内敛、运筹帷幄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古典的韵味,仿佛是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来的人物。

张译的台词功底也备受赞誉。他咬字清晰,抑扬顿挫,将古代人物的语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情绪,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气,使得台词更具表现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由他来饰演赵不尤,或许能够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也更符合一部分观众对古装剧的审美期待。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特点,适合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张颂文的表演风格或许不符合所有观众的口味,但他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他试图打破传统古装剧的固有模式,塑造一个更具生活气息、更贴近现实的古代人物形象。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或许见仁见智,但至少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引发了关于古装剧表演的更多思考。

观众对古装剧的审美差异,也是造成争议的重要原因。一部分观众习惯了传统古装剧中俊美飘逸的男主形象,对张颂文的外形和表演风格难以接受。

而另一部分观众则更注重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的理解,认为张颂文塑造的赵不尤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这种审美差异的存在,也决定了观众对演员表演的评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归根结底,演员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的契合度是主观的,观众的接受度和喜好也影响着对演员的评价。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演员的表演,也不能因为一部分观众的批评就否定演员的努力和付出。

《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在场景制作和服化道方面无疑是精良的,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北宋汴梁画卷。而在演员表演方面,虽然存在争议,但也展现了演员们对角色的不同理解和诠释。

张颂文的表演或许不够完美,但他对角色的认真揣摩和大胆尝试,也值得肯定。白百何的表演虽然略显平淡,但也符合角色本身的设定。

这部剧的热议,也反映了观众对古装剧的更高期待。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故事和华丽的服饰,他们更渴望看到更具深度的人物塑造和更贴近历史的表演。

这种期待,也促使着古装剧创作不断进步和创新。

或许,这就是我们每次讨论一部剧时,最常有的感慨——演员的表演不一定完美,但每个人对角色的理解不同,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可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我们应该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演员的表演,鼓励多元化的表演风格,让影视创作的天地更加广阔。

好的作品,需要时间去沉淀,也需要观众去理解。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上河图密码》的价值和意义会得到更公正的评价。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这场关于张颂文表演的争议,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演技”本身的思考。演技究竟是什么?是完美地融入角色,让观众忘记演员本身的存在?还是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式去诠释角色,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标准答案。

不同类型的剧集,不同的角色,对演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观众的审美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些演员凭借外形和人气获得关注,而演技却成为次要因素。而像张颂文这样,凭借演技获得认可的演员,则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审视和评判。

观众对他的期待更高,也更苛刻。这既是对他演技的肯定,也是一种压力。

而对于张颂文来说,如何在保持自身风格的同时,不断突破和提升自己的演技,是他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观众的批评和质疑,或许也是他前进的动力。

我们期待他在未来的作品中,能够带来更多惊喜和突破。

回到《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本身,它并非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它在场景制作、故事叙述和演员表演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北宋画卷,也引发了关于演技、审美和古装剧创作的诸多思考。

这或许比一部完美无瑕的作品,更具意义和价值。

-1 阅读:371

悦知音

简介:孙奕迅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