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教授的“爱情方法论”:你没有的不是爱情,你没有的是认识你自己!

迎梦谈国际 2023-08-18 22:05:00

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硕士生导师,作家,曾被评为复旦大学“最受欢迎”老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近几年,他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内容,以广泛敏锐的观察力打破代沟,解读当代年轻人的困境,视频点击量动辄破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教授”,也因为“爱情课”视频尤其出圈,教授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爱情导师”。

在我们带着“请教恋爱”的实用主义的功利心去会见这位爱情导师的时候,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教授竟然也直接递给我们一套爱情方法论,仿佛是一张写着标准答案的考试小抄,上面直截了断地写着:你没有的不是爱情,你没有的是认识你自己。

“电影《千与千寻》中有个千寻给河神洗澡的情节:河神身上挂满了垃圾,臭气熏天,于是它命令千寻帮自己清理。”梁永安教授在采访中向我们讲述电影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河神很像现在的一些人,身上挂满了各种欲望,搞得自己面目全非还不自知,甚至还以为自己收获了很多。你要问他‘那你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不记得,甚至本来就不知道。”

为什么大家普遍会觉得“谈恋爱好难”?

梁永安:难在哪里呢?就是找不到要在一起的人。在当下这个非静止的流动社会里,爱情最根本上体现了人的选择,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跟什么人在一起,这是一个生命观、世界观、社会观、价值观集中体现的问题。无论你是什么行业做什么事情,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大家觉得选不好?关键问题就是古希腊神庙上刻着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人们对自己了解太少了,尤其是在变化之中。人们自己根本搞不清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所以就更搞不懂要跟什么人在一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梁永安:现今社会是转型社会,我们从未遇到过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从乡村到城市,异地求学、打工,从国内到国外......在此之前,我们经历的是农业社会,那时候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是分配的,婚姻是父母命媒妁言,一切都是平面简单的。从旧时的农业社会到现今的全球化跨度极大,我们经历了很大的文化冲击,积累了大量复杂的信息。

如果我们可以好好沉淀,来一次全新的自我认识或者放开的交流,我们的认知和生活会有质的飞跃;但是可惜我们没有。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过得碎片又忙碌,甚至都不能静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长篇小说,更别说去思考、去了解自己了。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我们无法认清楚自己,而且低估自己,渐渐形成了一种“物比人大”的价值观——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生活意义都源于物质,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物质价值。

社会中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纵向的,就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等级,所谓“人比人”;另一个就是全球化阶段的横向标准,是每个人找到自身出发点,和别人错位。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发生在“横向标准”上的。横向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大家基本在同个水平线,社会整体发达程度高,比如大家都是温饱之上的中产水平。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之后,稳定的社会诞生多样化,人就开始分化,大家开始有不同的需求,有喜欢乡村田野生活的,也有喜欢现代城市风格的......人们产生真正内心的个性化需求,出现心理、精神、文化等等的个性化喜好,而且无高低差异。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年轻一代开始出现精神层面的个性化,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说,现在的社会环境既没有了农业社会的单一纯粹,又没有达到现代社会的稳定富足,目前我们就处在一个“两头不靠”的过渡阶段。我们回不到按部就班的规则之中,也到不了清晰地认知自己找到自我的境地,感情就变成了大问题。

会不会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找到所谓自我和真正喜欢的东西之后,爱情就变得完全不重要了?

梁永安:不会,那时候你的世界是变得更大的。以诗人里尔克为例,他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追求自由,他理想的爱情是“一个人必须保卫另一个人的孤独”——爱情不是失去,是互相在对方身上彻底实现自己的自由。爱情本身有高度简化的效能的,归根到底,遇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世界就变简单了,整个世界的逻辑和结构就出来了。

现在大家说爱情难,难的不是爱情本身,而是被干扰之后的爱情。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是观念化的,是被灌输的观念,并不是自己的。很多人会标榜“我喜欢浪漫,我喜欢读书”,其实都是观念上的,是干扰,其实就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媚俗”——其实是一张漂亮的面具,这张面具别人强加给你过,而你也曾强加给别人,换句话说,媚俗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但其实恰恰是不知根本的臆断。

什么叫“我喜欢读书”?是简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伊丽莎白通过阅读找到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而且因为发现达西同样喜欢阅读发掘了他傲慢之外的东西,两人坠入爱河。

在当下社会,如何追求爱情?

梁永安:其实又回归本质,就是认清自我,追求差异性。我们现在很多人追求的目标都是虚拟的,大家想像中的恋爱甚至也是一模一样的:一样风格的男性,一样模样的女性,然后就是房子、汽车、工作......就是我说的把物看得比人高。

我不是鼓励大家追求贫穷完全不考虑物质,但是但凡认识自己,就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独特价值,那些价值可能是非物质的,但是却代表着更好的生活。现今感到困惑的年轻人就是缺少这层认知,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自己是个不定式的时候,就更不要谈相互之间的关系了。

爱情一定是讲差异性的,差异性不是在虚幻的观念中,而是在真实的生活里,说得更具体,在各种建设中。其实我们这一代人也很幸运,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社会就是最可能拥有最好的爱情的时代,因为整体环境更开放、更先进,无处不在的建设可以让我们更加轻易地追求到差异性。就比如城市化建设。现今的文化建设变成了很多非一线城市的重点项目,音乐厅、剧院、美术馆等文化公共空间在下沉城市得到发展,这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进步,但是仍然还在初级阶段,要将物质空间的其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还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建设,这段建设过程势必就会诞生爱情。

最近互联网有个梗非常火:就是问一些人“结婚的好处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能回答。更讽刺的是,这些说不出答案的人就是催婚最严重的人。如果问您“结婚的好处是什么”,您如何回答?

梁永安:上一辈人结婚不是纯粹的,他们是过一种固有的生活状态,是家族繁衍的叠加。所以你让背负责任的他们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下回答“结婚的好处是什么”是很难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说要结婚呢?因为结合就是自然的力量,是一种两性的天然靠近。

我觉得当下社会是一个我们从来没有过的黄金单身时代,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代人享受过这样的自由环境。

其实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大推迟结婚时间,你40岁谈恋爱肯定比20岁时候谈恋爱好的多,因为你有了体验和经历,认识了自己也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因素,现在社会空前多样化,理解自己需求的难度增大。以前我们讲三十而立,今天可能要到四十,四十能不能立都是个问题。总之只有当你自我认识更深更确定,你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认识自我的过程是需要实践的,行动性也是很重要,就是我们说的“试试”。试完可能发现并不合适,那也不要紧,你也至少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在社会停滞且单一的农业社会,尝试成本可能很高;但是在现在,你就尽量去试,在尝试中发现自己。尝试的过程也会给人一种有精神和开放的感觉。

日本的单身潮现象引人关注。这个和您说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会更容易追求爱情好像是矛盾的?

梁永安:马克斯韦伯讲过,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所谓现代社会、发达社会,只是模式之一。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先驱国家拥有世界发达的经济,但那个时候因为资本过多的控制,出现了人被阶层化现象,就是马克斯韦伯描述的“单面人”。很典型的就是电影“美国丽人”,描述的就是一种单一的中产化情形:买栋house,两部车,年轻的时候努力上个好大学,找个工好工作送这样完了。那时候不仅仅是产品大批量生产,还有人也被大批量生产。我们不能说那个时期具有一个足够发展的社会。

一个发达的成熟社会一定是具有多样性的,而且这里面不存在鄙视链。幸福是不存在鄙视链的,大家的追求各有不同是太正常不过了,有人就是希望挣钱挣多一些,我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有所得,然后觉得很幸福,这当然可以;有人觉得我更重视我的灵魂、精神第一,哪怕我为热爱付出甚至生命也愿意,这也是一种幸福的体现。在那样的社会中,恋爱容易,单身当然也容易。就像你说的“超单身社会”,单身就是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自由选择。

中国地大物博,而且经济发展也很好,机会非常多,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如果一起去共创,一起去想象,一起去寻找势必就会经历很多事情。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今天中国社会现在就是最可能拥有最好的爱情的时代。可惜这个过程还没有被打开。

但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现今的中国很多人在觉得是“吃饱饭”的时候,大家目的性还比较强,还在首先要通过竞争让自己很好的生存着,还在经历这个奋斗阶段。所以生存竞争的问题解决了,才是其他精神层面的问题,才是爱情。在“生存”的过程中,爱情是很难出现的。只有上升到中产社会时,身份性消费没有了意义,大家都差不多,你也不需要向别人证明,那个时候,才会有爱情。

更准确地说,我们还没有培养起对爱情的需求。爱情作为一种精神活动,需要一个很富足的精神空间,可能来源于教育、来源于历史、来源于经历等等。在这之上,人和人的灵魂对话就来了。现在很明显,我们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当然,世界在变化,新一代人有了很大变化。我一直说现在的95后、00后是有自己独立性在的,他们不轻易仰视更不轻易模仿,他们在找自己。

当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自身具有了一种本色性,依照本心,心存善意,回归简单纯粹,不会设置各种目标把生活搞得非常沉重那就好办了,然后爱情也好办了。你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多少事?很简单,就是那么一两件事,就简简单单的。

《千与千寻》电影中有个我很喜欢的片段:千寻给河神洗澡,河神身上挂满了垃圾,臭气熏天,就像是我们现在浑身挂满了各种各种欲望,最后把自己弄得臭气熏天。河神还算好,他知道自己要清洗自己了,现在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还觉得自己很香,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多。

“男权社会”和“女性主义”现今也成为讨论热点,有人说这个甚至影响了现在人的恋爱择偶观。您觉得呢?

梁永安:人类进化实际是一个生存策略的演化。比如,经过几百万年人们总结出近亲繁殖会出现退化,于是决定一个部落集体中要有一个性别出去。谁出去了?历史上97%左右都是女性出去,于是女性在人类学中的角色变成人类基因的交换者。男性劳动力强,肩负继承家族的功能。在古代社会中形成了男性负责就是物的生产,女的负责人的生产的这么一个格局。男性在承担职责的时候也形成了观念,比如男性要养家糊口。男性在外经商、务农,他的社会空间属于他,很大,女性就是家庭、私人空间。

按照拉康的精神分析论,女性变成了一个流体,跟男性固体就很不一样,而且拉康认为女性的流体性带有天然的革命性,就是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化的影响,对于女性影响非常大。工业社会进入社会化分工,女性也出来工作,这时候就和传统社会结构不一样了。特别是现代教育,女性也受教育,阅读、文化传播等,才有我们所谓的女性主义兴起。我们说今天的女性权利、女性的价值,女性的文化创作力远远超过 200 年前,这就是靠工业革命,社会分工的变化。所以说如果男性女性地位的改变,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这个不是靠男性自我革命,也不是全靠女性革新创造的,更不是靠怼来怼去,靠的是社会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革新变化。

下个社会发展阶段有个可预见的特点,就是物质的生产比例越来越低,内容生产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说电影、绘画、音乐、人类生活......因为女性的感受、敏锐、想象、左右半脑配合等等这些方面相比男性是具有优势的,所以这个时候女性的潜力就出来了:草间弥生成为全球最受关注艺术家,建筑师扎哈的建筑设计是男性设计不出来的,女性作家沃尔夫......我们现在说的机械化、智能化是下一步会推动社会的新型生产方式的手段,在新的生活方式的系统化建设中,女性有很大的空间。现在所谓性别对立的争论是一种很情绪化的讨论,我觉得是不必要的。

《芭比》剧照

现今有一种“人机恋爱”的形式,您怎么看?

梁永安: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按照现在科学家的看法,宇宙的结局就是一片沉寂,按照熵定律,熵增是肯定的,这是遥远的大趋势,但是我们肯定还是有所顾忌的。为什么我们今天禁止克隆人,这就是人文主义的特点,以人的价值为核心,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个选择的问题,有能做的也有不能做,不是说科学主义就统治一切。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个主义,20 世纪以来一直起起伏伏。当今似乎是科学主义战胜了,但是走到一定的程度,人文主义会崛起。从我的感觉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周期是要把科学的能量释放出来,现在正处在科学各种发现的一个关口,但是过了这个关口之后人文主义肯定就会出现,就是要保证人自身的主体尊严。人类生活不是百米赛跑,不需要搞这么快。现今,资本、科技、消费驱赶着整个社会,带动了竞争。

这又回到之前讲的本质的问题,人需要搞清楚自己是谁,要怎么样的生活,就是一个很简单很本质的东西。

《爱,死亡和机器人》剧照

一份好的爱情到底是运气更重要,还是经营更重要?

梁永安: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爱情是“可求不可遇”的。所谓“求”是自己不断扩大自己的内心的力量,不是消极无为等着。

在这个已经很断裂的时代你需要一种强大的内心成长和联接。世界变化多端,我们无法从中获得稳定或者确定,所以我们的人生立足点就取决于个人,个人不断去学习、去建构。在这个过程中你内在力量外化,呈现一种精气神,让你和爱情互相看见。这种精神的外化和表面上的物质有很大的区别,主动寻求的愿望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是高精神维度上的东西。

基于很表面的物质的爱是一种“物爱”的生活,是很容易消失的。人是不进则退的,这是生物规律,在现今非线性的、充满随机性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价值就是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是一种很真实的探寻,要永远面对一个变动的世界,保持天真、保持好奇、保持学习。这个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抱有的基本态度或者说哲学。

给现在单身人士提3个关于爱情的建议?

梁永安:一是不急;二是相信;三是建设。

重说说什么叫“建设”。当我们面对一个不理想、不满意的地方时我们会吐槽。吐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无用。建设就是吐槽的反面,就是改进和学习。你觉得不理想,那理想的是什么样的?当你表达不好的时候一定也要努力传达什么是好,这个过程就是建设。谈恋爱要有建设性,我们共同建设我们的生活,这个很重要。

给现在非单身人士关于爱情的3个建议?

梁永安:一是一定要有好的分手文化:分手后如果只是一味的指责对方,对自己来说是没有成长的,人要向善向美。

二是要学会彼此欣赏:我们要发掘对方的闪光点,人是在被鼓励中变得越来越好的。

最后一个就是多走出去:世界是丰富的,生活有很多过法,不要拘泥于两个人的小世界,多看看不一样的;也不是整天去看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要学会接受不喜欢的,我们要明白很多东西不是你不喜欢就不存在的,人生苦辣甜酸各种滋味,都要接受它,不要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事物,要提高两人共同的包容性。

内容源于《周末画报:爱的未来式》

采访、撰文 — Emin

编辑 — 罗敏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0 阅读:38

迎梦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