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横跨欧洲、美洲、亚洲的3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瑞士、挪威、芬兰、丹麦、瑞典、西班牙、日本、韩国、澳洲等众多留学主流国家。
近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了最新的《国际学生流动的主要趋势》报告。新志愿教育将对报告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以期为有意留学的同学和家长提供参考。
国际学生规模持续增大,疫情后出国留学热度不降反升
如今,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学生流动性显著增强。这份报告为我们揭示了2018年至2022年间国际学生流动的诸多关键信息和趋势。其中,数据显示,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2018-2022年间OECD国家的国际学生总数仍增长了18%,从300万激增至460多万,展现出留学市场的强劲韧性。
主流留学目的地稳定,这些国家成“兵家必争之地”
传统留学大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吸纳了在OECD国家中留学的近2/3的国际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韩国、荷兰和土耳其合计接收了OECD国家中国际学生总数的16%,表现突出。
从生源国来看,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生源国,贡献了全球约30%的留学生,且超2/3的中印学生选择上述几个国家作为主要留学目的地。
出国留学门槛与经济挂钩,中高收入家庭成主力
经济因素仍是影响留学决策的核心。报告指出,约2/3的国际学生来自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国家。克罗地亚、西班牙等国的中高收入生源占比甚至超过90%。
部分经合组织成员国也通过奖学金、学费减免等政策,吸引更多低收入国家学生。例如,法国、德国、葡萄牙等国的国际学生中,低收入国家学生群体占比均超5%。
学历层次越高,国际生占比越大
学历层次与国际化程度呈正相关。OECD国家本科生中仅5%为国际学生,硕士生占比升至15%,而博士生中这一比例高达25%。奥地利、瑞士、英国等国的博士国际生占比超40%,凸显全球顶尖高校对高端人才的争夺。
此外,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更受国际学生青睐,30%的留学生选择相关领域,远超本土学生的19%。
毕业后去向成关键,各国政策差异显著
对于很多留学生,能否在留学国就业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加拿大“毕业后工签”允许学生最长工作3年并申请永居;英国为非欧盟学生提供两年工作居留期;德国则给予非欧盟学生18个月的求职签证。
相比之下,法国的工作居留审批流程复杂,美国留学生工作签证配额和年限有严格限制。
给留学生的建议:把握趋势,理性规划
1、选校策略:关注政策友好型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同时留意新兴留学地(如荷兰、新加坡)。
2、专业选择:STEM领域仍是热门,但需结合自身兴趣与行业需求。
3、长期规划:将毕业后就业纳入考量,优先选择提供工签支持的国家,同时关注奖学金、校企合作等资源。
全球教育资源竞争不断加剧,留学已从“镀金”转向“增值”。关注政策动向、匹配个人发展需求,才能在这场全球人才流动中抢占先机。你是否也在为出国留学目的地和专业纠结?欢迎留言分享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