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发现,人生下半场幸福与否,不在于退休金多少,也不在于子女是否孝顺,其实在于这三种心态

边白说文史 2025-03-26 11:46:53

世人为碎银几两忙忙碌碌,甚至不惜背井离乡,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扎根。

可奋斗半生,非但没能找到幸福的秘诀,反而发现自己陷入纠结之中:

想要躺平,却被高房价、高物价推着不得不往前走;

想要内卷,却又卷不过滚滚长江后浪,只能维持基本。

出走半生,蓦然回首,偌大的世界似乎并无安心、安身之所。

可现实果真如此吗?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本《心安即是归处》,里面有一句话很好地解答了这种疑惑:

“人生的幸福,取决于三个和谐,即天人合一,人人合一和个人合一。”

人生幸福与否,看的从来不是晚年能拿多少退休金,又或者子女是否孝顺,真正看的是三种心态,三种和谐。

一、淡然心态:不求名利,只求温馨

季羡林先生认为,“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主要是温馨。”

所谓温馨,在于不强求,不汲汲营营,在于关注身边人,尽人事而听天命。

有太多人做不到心态淡然,对名利一笑了之,于是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逐渐失去温馨,只看得见勾心斗角,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感受到幸福呢?

季羡林先生就不同,主动辞去各种桂冠,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此才能感知乐趣。

《心安即是归处》中,收录了一篇季羡林先生“摘冠”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提到,希望大家不要再称呼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一方面,这三种称呼于他而言,过于隆重,他受之有愧。

另一方面,他也曾被三种桂冠带来的种种名利迷过眼。整日参加演讲、聚会,差点忘了本职工作是做学术研究。

名利过剩,会让人只在乎输赢。

而只在乎输赢的人,往往难以幸福。

追求幸福,就要保持心态上的淡然。

正如《心安即是归处》中所写,“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是努力;剩下的,交给合作伙伴、家庭成员,这是缘分,也是温馨。

降低自己的期待,保持内心的淡然。

于低洼处见世界,处处皆惊喜;于高山上瞰世界,处处皆坑洼。

与其如叶珂之流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成为众人笑柄,不如学季羡林先生将名利置之度外,做好自己的事,其他随缘,自会迎来花开之日。

二、坦然心态:不求完美,但求真实

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道,“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

欺骗与隐瞒,是太阳下的影子,也是痛苦的根源。

毕竟谎话说了一千遍也不会变成真理,在他人面前戴上的面具,永远无法替代你的真人。

掩藏得越多,真相暴露时的伤害就越深,造成彼此之间的隔阂就越大。

泰国孕妇坠崖案中的当事人王暖暖,一开始遇到丈夫时,还以为上天待她不薄,在她事业有成后,给她送来了一个完美情人。

可谁知道,这位完美情人的背后却掩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思,一切只为向钱看齐。

一心追求完美情人的王暖暖,没能看透丈夫的真实嘴脸,这才有了惨案的发生。

事实上,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追求完美,实际是在追求虚空。

作家冰心曾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一个人,要了解完美和不完美各自是什么样子,才能真正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正如季羡林先生在《心安即是归处》中所分享的,人,终归生活在现实之中,如果连身边真实、具体的人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茫茫世界,怎么感受到别人的爱呢?

因此,想要感知幸福,不必追求完美的生活,体验过就好了;不必追求完美的事业,有所成就就好了;不必追求完美的伴侣,能相知相依就好了。

去爱真实的人,去过真实的生活,去见真实的世界。唯有如此方能卸下心中巨石,以轻松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孑然心态:不求他人,依靠自己

《心安即是归处》中,记录了季羡林先生去德国时发现的一个奇特现象。

他发现德国每户人家窗户前都种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但是这些鲜花都是向外舒展枝叶。

这意味着,这些鲜花的美丽动人之处,只有在街上才能体会,在屋内是看不到的。

季羡林先生对此颇为感慨,领悟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正是因为有人愿意无私奉献鲜花的美丽,才能一个住户感染一个住户,让整条街上有亮丽的风景。

如果每一家住户都选择利于自己,恐怕街上就不会有这样的美景,也就不吸引人了。

诚然。有的时候,与其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希望他人来拯救自己,还不如自己站起来,先主动走出第一步,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更何况,向人乞求得来的,未必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的,才更符合心意。

正如孟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讨好别人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整天耸着肩膀,捧着别人说话,比夏天在田里劳作还要劳累。

深以为然。

五十多岁出去自驾游的苏敏阿姨,不就是受够了不得不讨好丈夫的生活,才毅然出走,找回自我吗?

不再依赖丈夫,苏敏才看见天地之广阔,人生之丰富。

拥有独立之精神,独立之财务,才不会被其他人捏住咽喉,无法喘息。

《心安即是归处》是这么总结人生态度的:“多一些典雅,少一些粗暴;多一些温柔,少一些莽撞;总之,多一些人性,少一些兽性。”

人生在世,追求的无非是生活和谐。

而真正的和谐就如季羡林先生所提到的,与大自然关系和谐,从而天人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从而人人合一;自我相处和谐圆融,从而个人合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