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京华烟云》这本书里,有人接受命运的安排谨记本分比如木兰、曼妮,有人偏要妄想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银屏、素云。
都是丫鬟的银屏和宝芬,对于人生的态度不一样造成的结局也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深究呢?
银屏:梦想飞上枝头作凤凰却送了命
银屏是姚家大少爷迪人的贴身丫鬟,照顾了大少爷很多年,在朝夕相处中两人有了感情。从感情上来讲,他们两个人没有错,时间长了有感情很正常。但是若从身份上来讲,银屏是丫鬟,大少爷是主人,当时的社会环境他们想要在一起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聪明的银屏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她只是私下里和迪人很亲密,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和迪人在一起,但时间长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木兰姐妹和姚母还是看出来了。
本来姚太太也没有刻意地阻挡他们,只是不希望他们做的太出格,这是姚母对儿子和一个丫鬟相处的底线。
银屏如果能清楚自己的身份,像《红楼梦》的袭人一样,处处劝导迪人好好读书,努力上进,姚太太应该是能容下银屏的。
但事实上银屏并没有这样做,可能她自己也没有这个认知,她只是处处迎合迪人,不管迪人做的是对还是错。特别是在曼妮的婚礼上,银屏竟然和迪人提前离开了,这对大家族来说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而且他们回家还在房间里胡闹。
这下姚太太就不能容忍了,姚太太不会怪自己的儿子,把罪迁怒于银屏,把他们两人隔开,想办法让迪人出国,准备强行拆散他们。在迪人出发之后,姚太太还托人准备把银屏嫁出去,只是没想到银屏偷偷跑了,不仅如此,银屏还和没能出国的迪人私下联系上了,两人住在了一起,还悄悄生了一个孩子。
银屏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姚太太,她派人抢回了孩子,银屏去姚府想要回孩子遭到了羞辱,没了孩子的银屏彻底没了希望,上吊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其实银屏是有机会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在迪人出国时选择嫁给普通人,就像青霞一样,和管家的儿子结婚生了孩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或者有了孩子后好好向姚太太求情,靠着姚府把孩子养大也过得不差。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就是银屏这种人,她就硬着一口气不向姚太太低头,就想拴住迪人嫁进姚府踩在姚太太头上,甚至为了拴住迪人,吸食鸦片,和华太太一起伺候迪人,自己作贱自己,她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宝芬:无心插柳成了王府女主人
宝芬在姚家出现的第一眼就惊艳了众人,莫愁曾对珊瑚说:“我可不敢带这样的丫鬟出去,人家会把她看做女主人”。木兰也说:“除了曼妮,再也没碰到过像宝芬那么令人心醉的小姐”。
“阿非瞪着眼看,好像上下牙粘上了漆,一动也不能动了。”阿非第一眼对宝芬入了迷,可见宝芬的外貌及气质都是非常出众的。
但宝芬是来姚府做丫鬟的,别看这么漂亮的姑娘干起活来却丝毫不差。姚思安一分配任务,宝芬就换上做事的衣服,尽心尽力,态度也非常恭顺,别人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和姚家的丫鬟一样做事,让人挑不出毛病。
其实宝芬是落魄旗人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知书达礼,这些经历让宝芬看起来跟其它的丫鬟不一样,由于家庭没落,宝芬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才出来做事,另外宝芬来姚府还带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她来姚府是受父亲之命探寻王府前任留下的宝藏,虽然带有任务来但她没为自己谋私利,只是谨遵做丫鬟的本份,细心照顾着姚太太。
她在寻宝路上遇上阿非,阿非想跟她单独在一起,宝芬只是瞪了阿非一眼,提醒他放尊重点,不借阿非的喜欢往阿非面前凑,免得别人议论。宝芬知道阿非和红玉有婚约,她就刻意与阿非保持距离,免得引起红玉及他人的误会。从这点上看,宝芬在认知上比银屏不知高了多少。
后来红玉自杀父母问宝芬有关的事情她三缄其口,也不乱议论主人家的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红玉和姚太太死后,姚思安请人作媒,宝芬才同意和阿非在一起。
这个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刻意去追求不一定能有好结果,银屏费尽心思想入姚府最后未能偿愿,而宝芬只是做好了份内的事情却做了姚府的女主人。
她俩都是丫鬟,结局却完全不一样,造成这样的结局,不难看出来跟两人的经历、阅历、认知、修养都有很大关系,越是大户人家对女主人要求就越高。
宝芬的经局让好多普通女孩羡慕,但实际上宝芬就是比银屏有教养、有文化、有自尊,宝芬的素养完全有这个能力担当姚府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