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之前,以色列IDF恢复了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轰炸行动,如今更是已经开始了地面攻势。
然而在军事行动开始的当天,也就是本月19日,大量的以色列民众就在首都特拉维夫进行大规模的抗议游行。
抗议者高举停火以及释放人质的标语和横幅,抗议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再次主动发起战争的行径。而就在本月26日,以色列再次发生了一轮规模更大的抗议游行...

停火,是巴以双方民众的共同诉求,自从2023年“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双方民众都已经受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
就在前不久,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抗议,民众抗议哈马斯的执政,指责他们发起了这场战争,并且要求停战,要求哈马斯下台。
似乎一切都在向着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预期般发展,哈马斯会垮台,而且还是被巴勒斯坦加沙民众自己所推翻,而在哈马斯被加沙人自己驱逐出加沙地带之后,以色列IDF也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傀儡化法特赫,并且控制了约旦河西岸之后,以色列也将会彻底的控制加沙地带,实现其数十年来的夙愿。

然而就在加沙地带战火再燃之后,内塔尼亚胡政府也迎来了其完全没有想到的局面,那就是以色列民众的大规模抗议。
如此长时间的战火,哈马斯和黎巴嫩的两线作战,胡塞武装时不时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以及长时间的红海封锁。
以色列民众已经彻底受够了,他们不希望战争继续了。
事实上如今以色列的经济局面并不乐观,自从胡塞武装封锁了红海主航道之后,从印度洋前往以色列的船只都必须绕行南非航线,同时以色列进入印度洋的船只也必须绕行地中海,通过大半个大西洋才能进入印度洋。
这对于以色列的外贸产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所以说自从巴以冲突爆发之后,以色列人所感受到的绝不仅仅只是安全环境的恶化,更多其实还是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高物价,高通货膨胀,等等问题都对普通以色列人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以色列的民众可以说是将自己生活水平下降的全部责任,都归咎于以色列的内塔尼亚胡政府身上了。
26日,以色列的抗议者们封锁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高速公路,表达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不满,同一天大量的以色列抗议民众前往内塔尼亚胡的住所进行集会。

抗议民众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重新点燃加沙地带的战火,并且要求政府立刻停止战争,从而让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能够回家。
很多抗议民众认为,以色列现政府应当为2023年10月7日以来的战争负责,并且应当立刻下台,并且重新举行选举。
这次抗议规模虽然还不算特别大,但是以色列政府处理只要稍有不慎,那么就会重演去年的70万人大游行。
部分抗议民众甚至声称“以色列现政府在2023年10月7日之后,就已经不再具备合法性了。”
此前以色列议会正在试图通过2025年的预算案,如果该案无法在今天之前得到通过,那么以色列将会面临政府解散,和重新大选的局面。

对于大多数以色列普通民众而言,这其实也是他们所乐见的。
然而就在本月25日,以色列议会还是以66票赞同,52票反对通过了预算案,内塔尼亚胡政府再度幸存。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预算案中包括大量用于“前线所需”的内容。
这也意味着,至少在短时间之内,以色列政府其实完全没有停下战争的打算。因此部分抗议者认为,以色列议会所通过的预算案,对于民众没有任何的帮助,他们想要做的只有“瓦解这个国家”。以色列的大规模抗议,也是在预算案被通过的第二天爆发的。

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后,我国就一再要求以色列IDF从加沙地带撤军,然而却屡次被以色列所无视,甚至就在最近我国还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确要求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停止对巴勒斯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的轰炸,并且撤军。
我国一再要求冲突各方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并且停止陷入不断报复的恶性循环。然而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却使得其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
以色列目前所面临的局面,事实上就连美国都帮不了。

如果以色列所面临的问题仅仅只是军事压力,比如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的“亡国危机”,那么美国尚且还能够帮助以色列,无非就是“把每一辆能动的坦克都运到以色列去”,这样的代价美国还能付得起。
但是现在以色列所面临的不是单方面的军事压力,而是地缘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相重叠的情况。
美国如果想要救以色列,还不能单方面的给以色列经济援助,而是授之以渔,给以色列“指条明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是现在美国经济尚且是自身难保,更何况是帮助以色列解决经济问题呢?

而且就算是军事上的支持,美国现在能给的其实也不多,因为诸多国内问题,如今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投送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很难像过去那样对以色列全力支援了。
参考资料:
《以色列民众示威抗议以军重启加沙军事行动》 新华网
《“受够了” 以色列抗议民众要求政府下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自加沙的声音:抗议者们要求结束战争和苦难》 半岛电视台
《规模最大!以色列民众怒了,7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以总理》 观察者网
《以色列多地民众抗议 要求现政府下台》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色列议会批准2025年国家财政预算案》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