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畅销科普书《胃,你好吗?》,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胃的终身伴侣“肠”!今天,就接着说说肠子的小心思还都有啥。为了更好地为大家展示小肠真实的一面,我们跟随着一楼温开水送下来的小小胶囊内镜的随身摄像头,来一次肠道神秘王国的深度旅行吧!
国家图书文津奖获得者《胃,你好吗?》
胶囊内镜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混入食物之中,通过悄悄“偷拍”来获取最直接的资料。首先感知到的是颠簸不停。总有不断的起伏和挤压把胶囊内镜向前推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更深的地方,这便是小肠的蠕动。在肠神经系统的指挥协调下,小肠不断推动食物沿着肠道下行。这个运动方向是向前,向前,再向前的,不受重力的影响,因此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进食和消化。
小小神秘胶囊内镜
在蠕动向前之余,胶囊内镜突然发现身边的很多食物小伙伴已经掉队了,整个食物碎末大军被分割成了一段又一段,首尾难以相顾,这便是小肠的分节运动。更特别的是,身处其中一段的胶囊内镜和周围的食物被小肠包裹的非常紧,甚至来回摆动起来,就像游乐园中的海盗船一样,胶囊内镜和食物伙伴们被晃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了。
游走在小肠内的胶囊内镜
原先一起闯过胃腔还幸存的半点肉沫、菜叶、果粒、面片等等早都失了原形。这时来看,说它们已经成了一堆稀烂泥也不为过。我们也为这些食物换个更贴切称呼,叫它们“食糜”更为妥当。在小肠分节和摆动的过程中,胶囊内镜和周围的食糜一起跟小肠壁来了个最亲密的接触,甚至会陷入小肠黏膜软绵绵的温床之中,就好像被柔软的毛毯包裹起来,身体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毛毯的温暖。这份温暖来源于小肠黏膜那密集到极致的绒毛。
面积巨大吸收能力极强的小肠绒毛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看到小肠表面尽是皱褶,而且每1平方毫米的表面上可以长出30多根细小的绒毛。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绒毛上又长了许多微绒毛,而每个微绒毛表面又长满了像鹿角一样的多糖包被。如果可以将小肠的皱褶、绒毛、微绒毛全部展平,整个小肠的表面积几乎可以达到200平方米,这差不多是我们体表面积的100倍。
为了食物的消化吸收,人体竟然置办了如此大户型的豪宅,看来“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很中肯呢。设想一下当一杯水倒在蓬松的毛毯上会是什么情况?水分很快就渗透到了毛毯的每一丝毛料之中,甚至伸手去摸时都不会有潮湿的感觉,想挤出水来更是不可能的。同理,经过加工的食糜这时已是一堆小分子构成的流动液体,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等等,一旦贴上了密密麻麻的肠绒毛便不能自拔,纷纷渗过肠壁,卷入到流经肠道的血管、淋巴管等的滚滚洪流之中,参与到人体轰轰烈烈的生长建设中去了。
小肠的收官之作,回盲部
在小肠的旅程当中,胶囊内镜在不同位置不断地经历着分节、摆动的小肠运动,身边的食糜被吸收后也仅剩残渣。大约经过了6~8小时的颠簸旅程,走过了将近6米的蜿蜒“肠”路,我们终于又来到一个洞口,这便是小肠的终点——回盲瓣,钻过回盲瓣便到了大肠的世界。(节选改编自《胃,你好吗?》田艳涛著,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