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曰扶苏,出生于咸阳(今属陕西咸阳市)。他是秦朝的皇族成员及重臣,秦始皇的长子。
扶苏性格刚强勇敢,信任并激励士兵。他心胸宽广,仁慈待人,具备深远的政治眼光。他直接向父亲提出建议,反对将四百六十多名“违禁者”活埋的决定,这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命他前往上郡,辅佐大将蒙恬建造长城、防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后,遗诏指定扶苏主持丧事并继位。然而,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联手,支持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登基,并伪造诏书迫使扶苏自杀,其墓地在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扶苏:秦始皇长子的生平事迹
勇于直言扶苏,秦始皇的长子。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和卢生相互嘲讽、批评秦始皇的残暴行为,随后逃离。秦始皇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御史逮捕并审问咸阳城内的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秦始皇亲自判决了四百六十多名违法者,将他们全部在咸阳活埋。
针对秦始皇坑杀术士的事件,扶苏曾上书劝阻,他向秦始皇进言:“目前天下初定,边远地区的民众还未完全归顺,儒生们都在诵读孔子的教诲,而陛下却用严酷的刑罚对待他们,我担心这会导致天下动荡不安。恳请陛下明察秋毫。”秦始皇听后大怒,遂将扶苏流放,命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并协助蒙恬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迫使自尽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视全国。七月,抵达沙丘时,他病势沉重,于是命令车府令赵高起草遗书给扶苏,指示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并迅速返回咸阳主持丧事及继承皇位。遗书封好后,尚未交付使者送出,秦始皇便不幸辞世。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与丞相李斯等密谋篡改遗书,拥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太子。同时,他们伪造了一份遗书,指责扶苏和蒙恬的过失,并命令他们自尽。
胡亥派遣使者将伪造的遗书送至扶苏所在的上郡。扶苏见到遗书内容后,悲痛欲绝,步入内室准备自尽。蒙恬劝阻他说:“陛下尚在外地,未立太子,派我率三十万大军镇守边疆,命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使命!如今仅凭一名使者到来,你便打算自尽,怎知这不是诡计呢?我建议你重新请示,待确认后再作打算也不迟!”使者不断催促,扶苏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自尽,还需请示什么?”言毕,扶苏自尽身亡。扶苏死后,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
扶苏以贤德著称,因此在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二世的暴政时,陈胜提出:“秦朝的统治已经让天下人受够了。我得知秦二世不过是秦始皇的幼子,本不应继承皇位,真正应当继位的是贤德的公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向秦始皇提出忠告而被派遣到边疆领兵。如今有消息说扶苏并未犯错,却被秦二世所害。民众皆知扶苏仁德,却不知他已遭不测。项燕曾是楚国的杰出将领,屡建战功,深得士兵爱戴,楚国人民都尊敬他。楚国灭亡后,有人认为项燕已故,也有人认为他隐匿起来。如果我们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之名,号召天下人起义,相信会有众多响应者。”
“扶苏”之名源自《山有扶苏》,意指枝繁叶茂的树木,这一描述出自《诗经》,象征着香草和美好的树木。秦始皇以此为子命名,可见他对这个孩子的宠爱,以及对他寄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