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听歌,1/3人可能会选择直接打开Apple music或者QQ音乐,1/3可能会用ROON打开自己的本地歌库……而还会选择拿张CD光盘出来听的,恐怕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吧?!
其实曾几何时,CD是我们所能接触到高品质音乐的、近乎唯一的途径。那时候菠萝刚出来工作,每到周末,总喜欢跑去广州太平洋电脑城旁边的天河购物城三楼,因为那里是贩卖各种打口碟的集中地,不少人会跟菠萝一样,坐在小胶凳上,在满地的纸箱里仔细的翻找着自己心仪的CD。
而在当时,索尼的Discman依然在大行其道,以至于许多人一提到便携CD播放器,首先就会想到它。
而飞傲最近推出的CD播放器DM13,估计开头的“DM”,多半也是在致敬前辈Discman吧。
飞傲最近确实对“怀旧”这事挺在意的,因此推出了一个“音乐复兴”的计划。像前段时间菠萝才听过的磁带随身听CP13,以及已经官宣上市了的黑胶唱机TT13,再加上这次的DM13,基本上一代烧油们的主要前端音源就差不多齐了……其实还有个收音机,据说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DM13的外形,并不像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圆盘造型,反而更接近更古早时期的大方砖。除了有全铝合金外壳的版本外,其实计划里还会有透明天窗版的DM13会上市。只不过让菠萝我有点小纠结的是按照马太太的说法,天窗版只会在DM13蓝牙版上使用,而标准版则没有,看来是两难全了。
因为定位是便携机的缘故,所以DM13自带了内置电池,并且提供ESP电子防震。CD舱是通过机身侧面的拨动开关来控制,揭盖式设计,弹起的力度相当足,方便单手操作。而且跟吸入式相比,不容易伤盘,还可以兼容8cm的小盘,DM13还特意留了十分充裕的空间,可以减少碟片运转过程中因为振动原因而导致的刮碟。
虽说是“复古”,但DM13其实功能十分全面,可以说远超那些古董机。
首先在输出方面,DM13就同时提供了3.5mm单端和4.4mm平衡两个耳机口。2个口的默认的输出电平都比较高,加上供电变更成锂电池的缘故,推力也不算小。但单端口跟平衡口的风格差异有点大,单端声音柔和,突出中频人声的韵味,而平衡口则强调动态,明显更适用于器乐的表达。
其次,机身背面还提供了另外一组3.5mm和4.4mm的LO输出,方便我们接耳放/功放,或者连接有源音箱聆听。其中3.5mm LO还是一个复合接口,兼具了同轴和光纤输出数字音频信号的功能,反正我就通过DM13标配的3.5to同轴转接线,连接到Q15来进行解码和输出。
DM13还提供抓轨的功能,而抓取下来的曲目,会自动储存到机身背面Type-C USB连接的存储设备上。
最后,DM13也可以充当台机使用,通过【D.MODE】开关,可以设置成通过Type-C USB接口来进行供电。不过跟Q15的台机模式相比,DM13在外部供电情况下,推力变化并不明显,只是纯粹地不消耗内电而已。
除此之外,当台机使用时,ESP防震功能可以通过开关设置关闭,这样会让读盘更顺畅,对音质有帮助。
控制交互方面,DM13主要是通过顶盖上的这一排7颗圆形按钮,配合机身正面的液晶显示屏来完成。显示屏本身倒是不算小,显示清晰,尤其适合充当台机使用时最是方便。相比之下,按钮本身的操控逻辑不算特别流畅,主要是最左边的开关键除了开关机外,还需要兼顾输出的切换,刚接触时会不太适应。其实我更希望飞傲把部分功能通过拨动开关的方式来控制,这样会更有利于快速、准确的操作。
作为一款HiFi定位的CD播放器,DM13跟一般CD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解码芯片的选择上。虽说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PCM或者WM系列的芯片,至于“飞芯”就更不用想了。不过飞傲还是选了韵味比较足的CS43198,并且使用2颗从而组成平衡解码输出的架构。
其中单端口的推力不算大,官方公布32欧阻抗下只有180mW……不过这也已经比当年的Discman强很多了,而且用来驱动自家的FH7也完全足够了。
DM13的声音中性,通透感强烈,并且声场也足够宽大。虽说调音风格比较中性,但最少单端口所呈现的声音还是有一定的韵味,而且中频足够的厚实饱满,只是风格上稍稍偏现代而已。
用DM13配搭飞傲的FF3来听7、80年代日本的流行歌曲,会有一种现代与复古糅合的感觉。其实之前的CP13磁带机也有这种感觉,飞傲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老机器的调音,而是用一种更为现代、年轻的角度去重新演绎,或者说致敬那些曾经的经典。
相比之下,DM13平衡口的就更是完全的现代风了,可以说将这些年来HiFi技术发展上的巨大鸿沟给充分展现出来了。此时的声音会舒展得更宽阔,同时动态也明显加强。哪怕是用来听一些流行乐曲,也会感觉主唱与伴奏之间的间距被进一步拉开,并且结像也更为紧致。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DM13的平衡口推力达到了32欧660mW,简直跟单端不像是同一台机器出来的。
其实现在的HiFi烧油,不少人都早已转向本地数字音源,或者干脆就是串流云音乐为主了。无可否认,数字音乐确实方便,尤其是在音乐资源的丰富程度上,如果用一张一张的CD去完成的话,恐怕得烧多少银子才够啊?!
但从音质而言,CD在同等预算的机器设备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音质优势。所以别看DM13只是一台千元以内的便携机,但配合正版CD所能呈现出来的细腻音质,确实是难以替代的。
何况DM13本身可以通过同轴或光纤来配搭其他的解码耳放使用,自然也就更香了。
这次随DM13一起到手的,还有飞傲新出的封闭木碗大耳FT1。好歹也算是“官配”,结果到手后直接用3.5单端线插DM13上听,却发现有点小失望。当然,后来才知道DM13的平衡口推力大很多,完全伺候得起FT1。而我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手头上还有飞傲的Q15解码耳放,正好可以配搭试一下。
这里我刻意让DM13和Q15都采用台机供电模式,也就是通过外接电源的方式进行供电。不过DM13标配的这根3.5 to 同轴的转接线着实是很“机线”,跟HiFi有点不太搭边。所以如果入手DM13,并且也考虑通过转接的方式连接其他解码耳放的话,恐怕得考虑弄一条升级线才行。
跟DM13直推相比,Q15虽然推力算不上很大,但同样是单端口输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很好地驱动FT1,以及像森海HD380PRO、MEZE 99classics这些相对易推的封闭式大耳。而且Q15所呈现的声底,会显得更加柔和、甜润,温暖细腻的质感,配合DM13提供不错的信息细节,听完之后再回去听同价位的便携播放器,会有种味如嚼蜡的感觉。
跟FT1相比,MEZE 99classics与DM13以及Q15的配搭则显得清新不少。99classics随时封闭式木碗大耳,但其声场开阔程度却有点像开放式,而DM13能提供干净、准确的信号,通过Q15的转换,从而获得更细腻的泛音细节。因此会感受到声音飘散范围更加悠远,形成一种开阔无比的感觉。
至于HD380PRO最近刚自己动手翻修完成,虽说是监听大耳,但其浓郁程度却比FT1还要足。在听大编制交响乐时,虽然结像不如FT1那么精细,但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其实HD380PRO和MEZE 99classics就算用DM13直推也不会出恶声,只不过我更喜欢加上Q15之后,那种更加温暖、水润的声音,听感上会更加舒服和耐听。
最后,也试了一下用DM13配搭SP3 BT的效果。两者之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毕竟DM13如果是蓝牙版的话,除了能够使用3.5LO、同轴、光纤外,还可以使用aptX HD来进行无线连接。加之DM13和SP3 BT都相当小巧,作为床头小音响组合来说,其实也是很不错的。
这套组合与其说它有多好听,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复古”的聆听方式。毕竟自从用了数字播放器后,抚心自问菠萝我也极少会把一整张专辑从头听到尾的。而DM13却能让我回归到原本的那种状态,并且能静下心来去欣赏每一张CD专辑的制作,我想这才是飞傲提出“音乐复兴”背后的真正“复古”情怀的体现。
所以我把这段话,用作对飞傲DM13的结语来写,完全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