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在中国起源很早。虽然商人在社会上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但却是比较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走南闯北,推动着商业的繁荣,使得民间百姓能够互通有无。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民众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便开始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逐渐形成了商业的雏形。
据传,历史上最早经商的,是商族人王亥,王亥是中国的华商始祖。他不仅帮助他父亲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供人驱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
此后,商族人继续发展贸易,有的人甚至专门到更远的地方贩卖货物,由于这些从事贸易的人来自于商部落,时间长了,人们就将他们称之为“商人”,贸易的物品称“商品”,从事的职业称“商业”。商业诞生之初,贸易量比较小,并且是以物易物的形式,直到后来才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宝玉以及海贝。
周朝时期,由商朝贵族后裔建立起来的宋国,商业非常繁荣。与此同时,原来商朝的遗民则失去了土地以及其他的生产手段,只能以贩货、经营为生,这样便保留了经商的传统。
商业的繁荣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原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南方地区原始文化的瓦解和手工业制造的进步。为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