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越级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废除很多特权,至今都被百姓称赞

赤壁矶头怀古 2024-12-13 14:45:44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 言

1933年烽烟四起,中华大地正经历着苦难的洗礼,这一年在江苏涟水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黄璜呱呱坠地,或许谁也未曾料想,这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孩子,日后会废除许多特权,会成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为民书记,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战争年代的磨砺

在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黄璜被分配到华中野战军第一野战医院,他并没有直接奔赴前线,而是承担起了战场救护、密码电报抄写和翻译等机要工作。

虽然远离枪林弹雨,但这份工作同样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他经常为陈毅、粟裕等高级将领抄发电报,有时一份电报需要反复抄写五六遍,确保准确无误地传达指令,黄璜的机敏和细致,让他在华东机要战线上表现出色,为革命事业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投身革命后黄璜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长达多年的南征北战生涯,由于当时通信条件的限制,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家人只知道他去参军了,却不知道他具体的情况。

这段时间他跟随部队辗转多地,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磨砺了坚韧的意志,直到上海解放,黄璜才终于有机会安定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黄璜被调至安徽省委机要处担任台长,这段经历标志着他正式开始了在安徽的34年工作生涯。

他将战争年代积累的重要工作经验运用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为安徽省委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后黄璜又调至统战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统战工作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这对于黄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统战部门的工作中,他接触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深入了解了不同阶层的诉求,这为他日后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他被派往安徽无为县,在那里他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无为县的改革实践

1978年4月黄璜被调往安徽无为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协助县委书记傅昌堂工作,傅昌堂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战场上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他仍然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从大队一步步升到县委,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信。

考虑到傅昌堂的身体状况,上级特意安排黄璜来协助他,希望他能多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此时的无为县正遭受着严重的粮食减产和灾情,许多百姓被迫上街乞讨,上级给新的领导班子下达了“重视春荒,不能因灾死人”的死命令,希望他们能够扭转无为县的困境。

在上任途中黄璜与司机朱立鹏的交谈让他对无为县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无为县本是革命老区,也是鱼米之乡,却因为连年的灾情而陷入困境。

1977年底安徽省委试行了“借地度荒”的政策,并在第二年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给了黄璜很大的启发,他开始深入县委和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他发现许多农民对“借地度荒”政策虽然表示认可,但同时也希望能有更进一步的改变,一些农民甚至提出了恢复60年代“责任田”模式的想法,为了深入了解“责任田”模式,黄璜专门前往望江县学习他们的试点经验,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一个生产队的打谷场上,黄璜与社员们促膝长谈,社员们纷纷表示,“借地度荒”政策虽然好,但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实行包产到户。

群众的呼声让黄璜意识到包产到户的必要性,尽管这项改革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风险也不小,但他认为这是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认真对待。

无为县的贫困现状,农民的温饱问题,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走改革创新的道路,黄璜回到县里后,立即与傅昌堂等领导商量,并得到了傅昌堂的支持,他们决定首先在傅昌堂的家乡凉亭大队进行试点。

无为县的改革实践

随着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无为大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78年秋圩区和山区也纷纷开始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消息传开后许多大队纷纷效仿,包产到户在无为县迅速推广开来,引发了巨大的轰动,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兄弟县对无为县的做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指责黄璜“走错误路线”。

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耕牛过度劳累致死、耕地划分纠纷等等,面对这些挑战黄璜并没有退缩,他积极与质疑者沟通,解释包产到户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幸运的是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对无为县的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万里的支持下,黄璜顶住了压力,带领无为县的干部群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迎来了粮食的大丰收。

仕途的快速晋升与为官准则

黄璜在无为县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万里的高度认可,在无为县工作两年后,他被调往安徽六安担任地委副书记。

1983年万里调任中央工作后,安徽省委书记一职空缺,令人惊讶的是黄璜直接从六安地委副书记破格提拔为安徽省委书记,这种跨越式的晋升实属罕见。

成为省委书记后黄璜仍然保持着平民作风,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按照惯例省委为他安排了带小花园的住宅楼,这是前几任省委书记的住所,但黄璜坚决拒绝,选择了普通的平房,他认为省委书记也应该和普通百姓一样,过简朴的生活。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省委书记需要经常下乡考察,按照惯例组织上会为黄璜安排警卫员和随行人员,但他却主动取消了这项特权。

他认为下乡是为了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过多的陪同人员反而会影响他与农民的直接交流,同样的,他也拒绝了警车护送,认为没有必要搞特殊化。

在黄璜的带动下安徽省掀起了一股廉洁办公的作风,许多干部的特权也被取消,政府部门的效率大大提高,而在安徽工作多年后,黄璜被调往江西、宁夏等地任职,每到一地他都将破除特权的作风带了过来,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2003年69岁的黄璜参加了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当满头银发的他走上发言席时,开场白便是“我要为农民说几句话”,这简短而有力的话语,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将自己在农村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农民的诉求,一一向与会代表们进行了汇报。他饱含热泪地呼吁:“建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基层,热忱关心基层,尽力帮助基层!”

在安徽工作的34年里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安徽和无为县对他而言早已成为心之所系的地方。

结语

在退休之后黄璜依然心系国家发展,关心人民福祉,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信源1.百度百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