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指挥有问题,10天之内换了4位指挥官,一个比一个差劲!”国民党军在塔战败后,在一次作战会议上,一些指挥官在内部做出了这样的议论,显然是对老头子胡乱部署,临时换将表示不满。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1948年的10月10号在塔山的那场战役当中,国民党军连续换了4位指挥官但都没有踏过东野第四纵队的阵地一步,而在此之前第五十四军的中将军长阙汉骞却在作战会议上扬言:“塔山作战,我们兵多将广就是在欺负对方!”由此可见,阙汉骞对于这次战役的信心拉的有多满。
可是阙汉骞在战前有多么的充满信心,在战后他就有多狼狈。
然而就像国民党军内部一些人的议论,塔山阻击战之所以作战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蒋中正的瞎指挥。
他在开战之前,在辽宁的葫芦岛作战会议上就做出了他的所谓的部署。
当时他要求侯镜如率领一个兵团前去解围锦州,在塔山的必经之地上他知道,我方已经设置了一个阻击阵地,要想跨过塔山必然有一番恶战。
侯镜如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也是蒋中正的学生,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显然是有刻意的一种安排,毕竟在锦州方向的范汉杰同样也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两个人是同窗,同窗之间相互救援,这样才能够尽全力而不是阳奉阴违。
然而在1948年10月10号这一天,蒋中正派出的第1位指挥官在塔山方向作出主攻的就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的阙汉骞。
说到收到阙汉骞这个人,在之前的作战会议上他可是信心满满。
而且他所率领的54军作为国民党军的美械部队,配备的是全套的美式武器,其中包含一个75毫米的山炮营,还有一个105毫米的榴弹炮营。
这种装备在当时的战场上是口径最大的一种榴弹炮,威力比较大,对于战壕以及步兵阻击效果也比较明显。
可是在前两天的作战过程当中,54军在阙汉骞的命令之下,在正面足足发射了2000多枚炮弹。
结果你猜怎么着?四纵的阵地上纹丝不动!
即便整个阵地被夷为平地,但是阙汉骞的五十四军曾经在怒江和腾冲一带跟日军有过血战的精锐主力部队,此时却毫无头绪,在前方的冲锋之下始终隐藏在侧翼的阻击小队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54军主力的进攻。
阙汉骞在两天时间当中,第54军连续发动了20多次进攻,直到兵团司令侯镜如回来之后,阙汉骞的进攻计划依然没有获得寸进。
这时候他急了,认为一定出了问题,他的战术或者说指挥能力遭到了自己的否定。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眼中的对手早已不是他认为的那支装备简陋的游击队了,而是有着非常专业的战术指挥体系!
阙汉骞指挥失败之后,这时候有一个人突然来到了塔山阵地。
而且他声称是临危受命,是受到了蒋中正的委派过来督战的。
这个人同样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的罗奇。
罗奇这个人作为督战的负责人,他来到塔山这里之后,看到阙汉骞在两天时间当中的状况分析报告之后,一拍脑门就决定亲自去指挥,同时把他的赵子龙师给调了过来。
罗奇之所以要这支部队,是因为在抗战期间他就是这支部队的第一任师长,也是老长官,这个师的那些下属都比较服从他的指挥。
这支部队在抗战当中打过几次硬仗,好几次都击败过日军。
当时罗奇作为师长,对于这支部队的战术还有优点都比较熟悉,所以等到这支部队到达塔山之后,罗奇就决定亲自来一场正面的攻坚战。
赵子龙师,实际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军的兵力了,让罗奇从正面进行强攻,这一次依然没有讨到任何便宜。
赵子龙师使用了人海战术,在多次进攻当中以营作为作战单位发动了集团式的冲锋,人是一波接着一波往上冲,可是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赵子龙师作为抗战期间的精锐部队,此时也配发了美械武器,这些冲锋的营级作战单位几乎人手一支汤姆逊冲锋枪,
可面对这样的人海战术,四纵在阵地之后却坚决不予正面回应,而是采用迂回诱离深入的方式,等到该部的营级作战单位冲到他们的火力范围之后,再从侧翼采用小股部队利用运动战战术的优势,灵活机动的将这些人全部予以歼灭。
罗奇在指挥所内通过望远镜看到之后急得跺脚,但他却毫无办法。
似乎他代表蒋中正前来督战的这一用意,为的就是从正面让自己曾经的这支精锐部队去送死...可却没有取得任何的突破!
这时候,看到阙汉骞和罗奇都没有取得塔山阵地的突破之后,第三位指挥官又临时上场了。
蒋中正在电话当中明确要求他进行全权指挥。
这个人就是兵团司令侯镜如。
侯镜如采用的战术依然是从正面进攻,然后从侧翼进行袭扰。
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不再是从正面进行人海战术做无谓的消耗,而是企图绕到侧翼进行突破,可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兵力已经不足,而且人困马乏,很多人都不愿意继续做无谓的损耗了。
阙汉骞提出的侧翼计划,在经过了作战会议的批准之后,马上都要实行了,却被卫立煌亲自否决了。
卫立煌乘坐飞机赶到了塔山的前沿阵地,这次他带来了一个令阙汉骞和侯镜如和罗奇都大感震惊的消息,原来在塔上的防御阵地,我方不仅仅有第四纵队在进行正面的阻击,还调用了一支预备队,也就是李天佑的第一纵队在侧翼全程把控着战场的态势。
一旦他们派兵从侧翼绕过去,李天佑的第一纵马上就会如猛虎出山一般将阙汉骞的五十四军彻底击溃。
到时候不但他们侧翼会门户洞开,而且他们的这一次作战袭击计划都会招到惨败。
在卫立煌的提醒和劝说之下,侯镜如只能放弃了这一个作战计划。
侯镜如后来没有办法,只能继续沿用罗奇的正面进攻战术,此时罗奇的赵子龙师依然做了冤大头,不断用人海冲锋。
在5天的阻击战过程当中,赵子龙师足足损失了一个团的兵力。
最后一位出场的指挥官是蒋中正亲自下达作战指令安排的,此人是东北剿总的副总司令名叫李轶。
实际上李就是卫立煌的心腹。
他在到达塔山前沿阵地之后,此时塔山阻击战已经进入到一个白热化的状态。
侯镜如的11个师在连续轮番的进攻之下,基本上都没有取得突破。
李到达之后,他依然没有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面对四纵如铁一般的矗立在了前沿的防线上,国民党军的部队连续发动冲锋。
装甲车、冲锋枪、重型火炮,一轮接着一轮的向四纵的防御阵地进行倾泄,可是李的到来不但没有让塔山的战场态势有所扭转,反而在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时在附近海面上的重庆号巡洋舰,本来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在关键时候,要对塔山阵地进行炮火支援。
因为重庆舰上面有6门150毫米的重型舰炮,这种炮弹一发可以让一个步兵连全部瘫痪。
可明明约定好的行动,在李轶到达塔山之后,重庆号巡洋舰却突然间哑火了,没有再开一炮!
这让在前面不断冲锋的步兵没有炮火的支援,损失惨重,败的更快。
侯镜如在司令部急得跺脚,范汉杰在锦州同样也是急得团团转。
他的兵团遭到了东野几个精锐主力纵队的围攻,而所有的援军都被堵在了塔山这个地方,国民党军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蒋中正连续换了4个指挥官,可是并没有达到任何效果。
反而却在战败之后遭到了大家的议论,认为他瞎指挥,不断的换将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指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