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1)跟茅台一样,无需担心业绩,终于不太贵了

交易实践 2024-04-14 10:47:16

此时此刻,对于大多数价值投资的朋友来说,手中的子弹应该大部分都已经打出去了,当下最大的难题其实并不是买哪支股票,而是之前被套的股票到底该怎么办?譬如买了爱尔眼科。

从2021年到2023年,爱尔眼科业绩明明一直在增长,而股价却从42元跌到了12元,缩水了70%,这种跌幅让爱尔眼科的30w股东连打开账户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几年,爱尔眼科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对于这家公认的超级成长大白马,我们该如何去评估他的价值呢?

一、爱尔眼科发展历程

1、白手起家,赚到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

爱尔眼科的创始人叫“陈邦”,,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代表。

陈邦,1965年出生,长沙人,当过兵,是天生的红绿色盲。你没看错,天生红绿色盲的陈邦,创办了一家眼科龙头企业。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说,他不善于交际,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所以才做出“微信”这个伟大的产品。

但是陈邦不一样,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是色盲才想进入眼科行业,创立爱尔眼科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陈邦当兵的时候想考军校,但由于色盲考不了。退伍之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并不顺利,最后好不容易找了一份“仓库发货员”的工作。

那一年还是1984年,正逢刚改革开放不久,看着周边不少人一天一个光景,陈邦不甘心就此一生,也辞职加入创业大军。创业前几年,主要做一些代理和贩卖的生意,都是小打小闹。

1988年,长沙人陈邦真的“下海”了,下到海南做生意,因为拿下了海南椰汁的代理权,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0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特区成立后,由于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海经商的人蜂拥到这被称为“中国窗口”的地方,所谓的“下海”就是这么回事。其实,陈邦两年前就“下海”到海南了,现在想来,陈邦的眼光也是超前的。

那几年海南的房地产异常火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陈邦也开始投身房地产行业。

当年同样下海做房地产的,还有鼎鼎有名的“冯仑”和“潘石屹”。他们都在大肆炒作“地皮”,而且都赚到了不少钱,一大批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陈邦也一样,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小目标”,一个亿。

牛人年轻时就很牛了,陈邦这个时候才25岁出头,就赚了一个“小目标”。想想我们自己,25岁出头的时候,在干些什么呢?

2、生意失败、身价归零

好景不长,到1992年,才短短两年的时间,海南房地产泡沫就非常严重了。

冯仑和潘石屹眼光非常好,提前跑了,功成名就,大佬就是大佬。

但是二十多岁的陈邦经验还是有所欠缺,没能及时收手,“小目标”基本赔光,一朝回到解放前。

亲身经历了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泡沫,从身价过亿到一败涂地,这个打击是比较大的,陈邦这么年轻,就赚了过亿的资金,又赔光,这种大起大落,需要坚强的心理素质。

这还不是结束,为了拯救海南的项目,陈邦决定“曲线救国”,于1995年在台湾投建一个中华民俗文化的主题公园,成为了当时大陆对台投资的第一人。然而,开园之后仅不到3个月时间,两岸关系急转直下,陈邦只能将100多人的团队撤回,数千万的投资款也全部打了水漂。

3次创业,1次成功2次失败,身价几乎归零,面对这局面,试问有多少人还有第四次创业的勇气呢?

3、重新振作,东山再起

后面几年陈邦虽然很失落,但并没有放弃。并且很快就振作起来,带着最后剩下的3万块钱,转战繁华都市大上海挖金。

陈邦只有3万元,租了个破旧的小地方住着。安顿下来后,就开始和左邻右舍唠嗑熟悉环境。

他有个邻居,是做“医疗设备”租赁生意的,也就是自己把设备买回来,然后租给医院。

医疗设备租赁模式现在也都还有,设备代理商跟医院主要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抽佣分成,另一种是租赁。

以第一种居多,比如医院里面很常见的轮椅和折叠休息床,很多都是第三方公司投放在医院,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成。

医院为什么不自己买设备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某些设备价格太高,自己购买一次性投资太大,第二个是自己购买太麻烦,平时需要耗费精力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更换耗材等。

如果是抽佣或者租赁的方式,医院既不用一次性投资太大,还不用管维护保养那么多杂事。

陈邦跟这个邻居唠嗑唠多了之后,精明地发现了商机,立即考察了一些医院。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考察后,陈邦发现确实很多医院的设备都比较落后。可能跟自己的色盲有关系,他第一个就选择了眼科设备作为切入点。

1996年,陈邦分期付款从德国买回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这台设备在当时很高端大气上档次。设备到了后与医院联系,医院当然是愿意用的,这么好的设备,又不用花那么多钱买,只花一点租金,稳赚不赔的事情。

所以陈邦很顺利地进入医疗系统。后来与医院的关系越来越好,信用度越来越高,干脆合作再深入一点。

陈邦采取“院中院”的模式与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捆绑合作,设立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白内障治疗等常规眼科手术,这个算是爱尔眼科的雏形吧。

因为有医院的背书,生意很快就风生水起,陈邦又一次赚到了第二桶金。

4、医疗体制改革,再度面临绝境

但是好景不长,"院中院"模式虽然省心省力,但弊端是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院中院"模式流行的几年出现了大量的医疗事件。

2000年,国家重拳出击,开始大力整治公立医院“院中院”,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明确规定禁止科室承包。

陈邦的眼科也不得不从医院迁出来,没了公立大医院的背书,再度面临失败的绝境。

5、成立爱尔眼科

不过好在经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陈邦已经对眼科的运营滚瓜烂熟,而且人脉资源很丰富。于是出来之后,就准备自己开眼科医院。

2001年,陈邦在沈阳开了第一家眼科医院,在他的努力经营下,生意很好。

随后,2002年,陈邦在长沙、武汉和成都,又开了三家眼科医院,以这四家医院为核心,爱尔眼科正式成立。从此“爱尔眼科”开始了在眼科领域一路狂奔。

2003年-2005年,爱尔眼科开始进行扩张,发展出了类似餐饮连锁的“分级连锁”模式。

根据爱尔眼科官方的说法:

为了解决需求和供给的配置不对称造成的“看病难”的局面,爱尔眼科在发展中探索并建立了“中心 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模式,力争覆盖中国大部分城乡县域, 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便利的眼健康服务。

分级主要是根据城市的级别来划分。

凭借这套连锁模式,爱尔眼科逐步构建遍布全国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在全国12个省市设立了19家连锁眼科医院。

2009年,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民营专科连锁医院,

6、“表外孵化模式”高速扩张

在2014年之前,爱尔主要是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新建医院或者收购医院。

医院扩张与一般的企业扩张不一样。企业扩展,新建生产线,扩大产能,只要新产能投产,立马就可以为公司赚钱。

新建医院不但投入大,而且新医院一般前期不赚钱,都会先亏几年,运营好了,口碑提升了,后期才可能赚钱。

由于眼科医院开设初期都会出现较大亏损,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因此,上市头5年,爱尔眼科的扩张较为平稳,公司靠“自建+收购”的方式新增37家医院,平均每年新增7家。

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成立了专门的并购基金,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进行“表外孵化”,开始快速扩张。

什么是“表外孵化”?

表就是财务报表的意思。新开的医院,由于开设初期都会出现较大的亏损,所以前期先不纳入爱尔眼科母公司,也就是不影响财务报表的任何数据。然后几年之后,等这家医院发展成熟了,可以赚钱了,再并入爱尔眼科上市主体的财务报表中。

所谓“并购基金”,说白了就是我出技术和品牌,你来出钱开医院,等医院开起来了,生意做起来了我再溢价收购你,装进上市公司主体,来达到双赢的效果。

杠杆加到什么程度?

爱尔自己仅仅用12亿的资金,就撬动了7家基金机构总共162亿的资本。

当然不是说他杠杆加得高,而是他杠杆玩得溜。

具体操作方式是:爱尔以LP(有限合伙)的方式出资,基本上都是占股10%左右,其他部分给投资机构或者一般投资人。

比如新开一家医院需要投资1个亿,爱尔眼科只出一千万,占比10%,剩下的9000万,归投资机构出资。爱尔负责经营(孵化),赚钱之后就并购进上市公司里面。

等三五年过去,这家医院运营成熟,已经赚钱了,爱尔眼科上市主体就买回来,然后并表,这样在上市公司体内就多了一家赚钱的分院。

这一招对财报的美化简直是绝了,一般新医院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赚钱,如果不是这个方式,爱尔眼科的财报会难看很多。

通过这种近乎野蛮的方式,爱尔眼科医院数量急剧上升,并且对上市主体安全无污染。

截至2023年,爱尔眼科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范围内共有875家。

其中,中国内地744家(包括上市公司旗下428 家,产业并购基金旗下316 家),中国香港8 家。

在海外布局突破123 家眼科诊所, 包括美国 1家,欧洲108 家,东南亚14 家。

国内省会医院覆盖已超 90%,地级市覆盖也达80%左右。

开医院不像开饭店,能把医院数量开到这个规模,是真的很厉害!

未完待续。。。。。。

声明: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指导,据此买卖,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1 阅读:24556
评论列表
  • 2024-04-17 20:08

    又想找托市?

  • 2024-05-02 11:46

    爱尔眼科医院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 2024-04-30 20:17

    一两年前我一个朋友就买这个,说有人用价值投资推荐的,我说主升早就走完了,乱抄底会生无可恋,呵呵,结果就是这样,这只是其中一只,三年内各路股评吹了很多价值投资的都套人没商量,吹的都是以前翻了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这类票起码五年内不要看,底是走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用户14xxx64 回复:
    你是明白人!
  • 2024-04-14 22:08

    跌成啥了[笑着哭]

  • 2024-06-12 23:53

    第一,大股东离场,第二,他的运作模式现在行不通了,第三,医保报销模式改变了。

  • 2024-04-15 07:41

    不是阴跌就是大股东减持离场,到现在都还在忽悠人买。哪怕是割韭菜别太过了,韭菜都割没了还想着把地里的泥也给掀了

  • 2024-04-18 16:00

    空手套白狼吧,株洲331医院就是被借走的鸡

  • 2024-05-11 13:26

    爱尔眼科为什么下跌,前期因并购基金拉升了,现在就是因为并购基金投资清仓大甩卖了。基金是原始股成本低。

    防火防盗 回复:
    基金都被套在以前的抱团股,现在新的基金发不出去,没有增量资金继续拉高,只会不断下跌。
  • 2024-04-14 22:46

    大股东成功高位减持

  • Timy 3
    2024-04-18 21:53

    不耽误老板赚钱离场

  • 2024-04-30 22:27

    药明康德比她好的多但是你看看啥走势快跑吧!千万不要去抄底

  • 2024-05-03 11:46

    涨过的股起码8年不碰

  • 2024-04-15 07:26

    亏了两次

  • 吉T 2
    2024-04-30 23:14

    溢价并购产业,通货膨胀下的一千亿市值只三十多亿利润有点不讨喜吧

  • 2024-05-01 00:09

    你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搞懂,茅台是扩产提价内生性的,爱尔眼科是靠外延式并购来维持成长,如果成长性不足那么他就应该按照分红回报率来定价也就是20倍以内。

  • 2024-05-02 18:01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的人都骗完了!先是妈妈视网膜病变,用了1万8,股价开始起飞;自己视力不好,用了3千多,再配了一幅上远下近的2千多的近视眼镜,股价空中加油;然后是儿子,视力矫正,配近视眼镜,股价达到顶峰…然后,就开始下跌了![呲牙笑][笑着哭]

  • 2024-05-01 08:21

    泡沫太大,对于现在大部分公司市净率2.0左右市盈率,20多的年代。爱尔眼科到现在市净率还有6点多,市盈率35。而且他已经不能炒作预期了。这个估值比较高了。七八块左右应该是正常估值

  • 2024-05-03 11:06

    上市最高价,可能以套现走人了哦

  • 2024-06-12 11:47

    说到底还是分红不够,你如果按持股比来分红,这些股票早就上天了,只融资不分红跟*st有什么区别?

  • 2024-06-12 21:58

    无需担心[点踩]

  • RZ 2
    2024-06-28 23:07

    开始讲故事了,基本上代表不行了

  • 2024-06-28 22:54

    这眼科病得不轻

  • 吉T 1
    2024-04-15 00:08

    为申购给第二账户买了两手打前站,跌六个点了

  • 2024-04-17 23:16

    请问:微信直播怎么才能屏蔽“日本文化传播的”?

  • 2024-04-18 13:35

    别买

  • 2024-05-22 08:23

    饱和了!跟在一桶水里不能无限地放盐容解一样。

  • 2024-06-12 07:35

    艾尔就值3元钱[得瑟][得瑟]

  • 2024-06-16 21:11

    给医保影响的这个很危险

  • 2024-06-17 06:29

    还早着

  • 2024-06-30 12:52

    股息率5%都没有,,还是太贵。。。市盈率10以内再说吧。。。股价5块才合适[得瑟][得瑟]

交易实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