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新中国开国元勋陈赓在上海与世长辞,举国哀悼。毛泽东主席得知这一噩耗,悲痛难抑,含泪说道:"这样优秀的同志,怎么就这样匆匆离开了!"其他老一辈同志对陈赓的早逝都深感痛心。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更是悲痛万分,亲自为陈赓设立了灵堂,并感慨道:"没有陈赓,就没有今天的我!"可见蒋介石对陈赓的离世感到无比沉痛。
陈赓将军,这位在秘密战场上被誉为“王庸先生”的传奇人物。1927年大革命遭遇挫折后,陈赓的腿伤还未完全康复。周总理把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他,让他改名为"王庸",负责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从那时起,陈赓在秘密战线上开始了自己传奇的生涯。25岁的陈赓不仅打仗有一套,搞情报更是一把好手,足见他脑子活络、性格开朗。在上海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他靠着机灵劲儿和灵活手腕,弄到了不少重要消息。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王庸",其实在暗地里干着革命的大事。他为人爽快,跟谁都能聊得来,不分三教九流,就连国民党里都有他的朋友。正是靠着这些关系,他才能轻松搞到敌人的核心情报。为了保障情报任务的安全,“王庸先生”总是频繁更换住处和装扮,时而打扮成长袍马褂的商人,时而扮作普通工人,没人能识破他的真面目。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次租界巡捕房的人在聚会上请他帮忙抓捕行踪不定的陈赓,他满口答应,结果上演了一出“自己抓自己”的滑稽戏码。陈赓当年为了打探消息,曾混进巡捕房当差。有回碰上咱们的人行动出了岔子,眼看就要被一锅端。陈赓一听这消息,立马改变策略,自己悄悄守在一个出口,帮同志们脱身。那些巡捕啥也没发现,一股脑儿冲进去,还怪自己动作太慢,哪知道队伍里早就安插了自己人。
陈赓在上海潜伏敌营,多次参与秘密斗争,为保护党组织立下大功。尽管他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却因曾经救过蒋介石而引发不少争议。面对这些质疑,陈赓的回答简单直接:“要是我当时没救他,他不就成了革命烈士,我反倒成了反动分子?”在黄埔军校攻打军阀陈炯明的战役里,陈赓初次救了蒋介石。当时他缴获了一把军刀,正想送给蒋,突然瞧见有人朝蒋猛扑过去。陈赓反应迅速,立马用那把刀刺向袭击者。尽管没能把刀送给蒋,却因此救了蒋的性命,这件事让蒋记在了心里。1925年,陈赓参加第二次东征时,发现蒋介石率领的国民革命军陷入困境。在敌军包围中,陈赓救下了想要"自杀殉国"的蒋介石,并背着他成功突围,最终与大部队会合。之后,陈赓担任了蒋介石的贴身参谋。尽管蒋介石多次试图拉拢他,但陈赓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深刻认识到毛主席的崇高与伟大。新中国成立不久,陈赓在朝鲜战场上又一次大显身手。当时彭德怀因伤回国治疗,陈赓以副总司令的身份接棒指挥。他马上组织部队实地考察,改变作战策略,发明了"坑道"战术,在多次战斗中打了漂亮仗。
在上甘岭战役里,陈赓将军运用坑道战法让敌军无计可施,最终赢得关键胜利,为抗美援朝战争打下了重要基础,建立了突出功绩。战后,陈赓转赴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投身于培养军事后备力量的新事业中。为了让军工更有名气,陈赓亲自出马招揽老师和学生,还请求各级领导把子女送来读书。学校很快发展壮大,成了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名校,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由于这些突出贡献,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但他刚授完衔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军工,生怕耽误了学校的工作。1933年,陈赓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后,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抓获。蒋介石念及旧情,多次试图劝降,用高官厚禄诱惑,甚至动用酷刑,但陈赓始终坚守信念,毫不动摇。宋庆龄得知后,利用舆论力量向蒋介石施压,提醒他陈赓曾救过他的命,这才让蒋介石打消了杀害陈赓的念头。在国共两党剑拔弩张的局势下,陈赓成功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脱险。有消息说,蒋介石顾念往日情谊,授意手下放松戒备,听说陈赓逃跑后也没有派人追捕。虽然两人之间有过不少纠葛,但陈赓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随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过往可能让蒋介石对陈赓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在得知陈赓大将离世时,他忍不住痛哭,还特意为他布置了灵堂,并感慨地说:“没有陈赓,就没有今天的我。”不过,两人的故事也就此画上了句号。陈赓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而蒋介石则在台湾度过了他的晚年。陈赓大将从十三岁就开始参加革命,一生都在为国家奋斗。他不怕生病,总是冲在建设国家的最前面,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因为长期劳累,他最终被疾病困扰。他的妻子曾劝他:“身体不舒服,就好好休息一下吧!”陈赓却说:“设备都开始运转了,哪能说停就停?”陈赓凭借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