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无疑是三国武力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先看他的身高,据《三国演义》描述,吕布身高一丈,按照三国时期一尺约合 23.75 厘米来换算,他身高差不多有 2.375 米,这身高在现代也是相当惊人,在古代更是如同巨人一般。体重虽无明确记载,但从他那魁梧的身材和超强的力量来看,估计得有 300 斤左右,这样的体重配上他的身高,光是站在那里就给人极强的压迫感 。
他的射击能力堪称一绝,最著名的当属辕门射戟。当时,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为了调解双方纷争,想出了辕门射戟的办法。他将画戟插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开外的辕门处,然后张弓搭箭,竟然一箭射中戟的小枝。按照古代一步约等于 1.4375 米来算,一百五十步就是 215.625 米,而现代奥运会射箭比赛的有效射程才 70 米,吕布这一箭的距离和精准度,简直让人惊叹,这要是放在现代射箭赛场上,冠军非他莫属。
在体能方面,吕布也是出类拔萃。他能和张飞单挑 100 回合不落下风,张飞可是以勇猛著称,能和他长时间激战,吕布的体能可见一斑。而且在战场上,吕布常常冲锋陷阵,一天之内多次冲击敌方军阵,还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对体能的要求极高,一般人根本做不到。他的力量更是惊人,在与曹操的战斗中,他单手就能将一名曹军将领像拎小孩一样抓起来,然后轻松扔出数丈远,这力量,恐怕只有现代的大力士才能与之相比。
吕布的武力在实战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单挑郭汜,直接用矛刺中郭汜,要不是郭汜的后骑及时救援,郭汜恐怕当场就命丧吕布之手。这场单挑,不仅展示了吕布高超的武艺,也让其他将领对他的武力有了深刻认识。在和张燕的战斗中,张燕拥有精兵万余,骑兵数千,实力不容小觑。但吕布毫不畏惧,他骑着赤兔马,带着成廉、魏越等几十名健将,多次冲击张燕的军阵,一天最多能来回冲击三四次,每次都能斩杀敌军首级而回,连续作战十多天,最终成功击破张燕军阵,这战斗力,简直恐怖。
兖州之战,吕布与曹操的军队正面交锋。曹操的青州兵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可面对吕布的骑兵,却被打得溃不成军。曹操本人在这场战斗中也差点丧命,他被吕布的骑兵追杀,甚至坠马烧伤了左手掌,若不是部下拼死相救,曹操可能就交代在那里了。这一战,充分体现了吕布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吕布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后来,吕布还击败过张飞,刘备令张飞守下邳,自己率军与袁术相持。吕布趁机偷袭下邳,张飞根本抵挡不住,被吕布打得大败,刘备的妻妾儿女及其部曲的家眷也都被吕布俘虏。张飞在三国武将中也是赫赫有名,能将他击败,吕布的武力可见一斑。
假如诸葛亮拥有吕布般的体能和武力值,那对蜀军士气的提升简直不可估量。想象一下,每次出征,诸葛亮不再只是稳坐中军帐,运筹帷幄,而是身披重甲,手持利刃,骑着高头大马,冲锋在队伍的最前方。士兵们看到主帅如此勇猛,心中的敬佩和信任会瞬间爆棚。在战场上,士气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士兵们看到诸葛亮身先士卒,不惧危险,他们会觉得,连智慧超群的丞相都如此拼命,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奋勇杀敌呢?这种榜样的力量,会让蜀军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士兵们之间的信任和配合也会更加默契,战斗意志也会更加坚定,面对敌人时,就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充满了斗志。
有了吕布般的武力,诸葛亮的战术风格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他因为自身武力有限,战术上不得不十分谨慎,多采用稳扎稳打的策略 。但现在不同了,他可以亲自冲锋陷阵,成为战场上的一把利刃。在攻坚战中,比如攻打陈仓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武力,带领敢死队,率先突破敌方防线,为大军打开通路。以往攻打陈仓,因为久攻不下,蜀军士气受挫,还消耗了大量的粮草。但如果诸葛亮武力高强,他可以在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大缩短攻城时间,减少粮草消耗 。
在遭遇战中,他的突然出现和勇猛攻击,也会让敌军措手不及。以前,蜀军在遭遇战中,更多的是依靠诸葛亮的智谋,先观察敌军情况,再制定战术。但现在,他可以直接带领精锐部队,迅速发动攻击,打乱敌军的部署。就像曹操的军队,一向以快速反应和强大的战斗力著称,如果遇到武力值爆表的诸葛亮,他们也会被打得晕头转向,难以迅速组织有效的反击。这就为蜀军创造了更多的战术选择,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谨慎战术,还能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地采取进攻、防守或迂回等战术,让敌军防不胜防。
曹魏军队面对这样一个武力爆表的诸葛亮,心理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他们的认知里,诸葛亮一直是那个坐在轮椅上,羽扇纶巾,用智谋取胜的军师。可现在,诸葛亮突然变成了一个武力超群的猛将,这会让他们的心理防线受到极大的冲击。每次与蜀军作战,他们都会担心诸葛亮会亲自冲上来,这种恐惧会影响他们的战略决策和战斗发挥。
在战场上,心理因素对士兵的影响非常大。当曹魏士兵心中充满恐惧时,他们的注意力会不集中,反应也会变得迟钝,容易出现失误。比如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出现漏洞;在战斗中,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全力拼杀。像司马懿这样谨慎的将领,面对武力提升后的诸葛亮,估计会更加小心翼翼,甚至可能会因为过度担忧而错失一些战机。原本司马懿采用坚守不出的策略,就能让诸葛亮无可奈何,可现在诸葛亮武力大增,司马懿还能否坚持这种策略,就很难说了。这种心理上的震慑,会让曹魏军队在面对蜀军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而为蜀军的北伐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即便诸葛亮武力值飙升,蜀汉与曹魏之间巨大的国力差距依然难以跨越。从人口和经济角度来看,曹魏坐拥中原大地,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极为发达,能够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而蜀汉偏居西南,人口基数小,经济发展受限,难以支撑长期的大规模战争消耗。
在粮草供应上,这一直是蜀汉北伐的一大难题。北伐路途遥远,要穿越崇山峻岭,运输成本极高,且效率低下。诸葛亮即便武力高强,也无法改变这一客观现实。曹魏则可以凭借其广阔的领土和发达的交通网络,更轻松地保障军队的粮草供应 。
从兵源补充方面来说,曹魏人口众多,兵源充足,就算在战争中有所损耗,也能迅速补充。蜀汉人口少,兵源有限,一旦战争中兵力受损,补充起来就十分困难,难以长期维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并不会因为诸葛亮武力的改变而得到解决。关羽、张飞、赵云等老一辈将领相继离世后,蜀汉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屈指可数,像廖化这样的老将都要充当先锋,这足以说明蜀汉人才的短缺。在文臣方面,也缺乏能够接替诸葛亮,继续辅佐朝政、制定战略的杰出人才。
蜀汉内部还存在着复杂的政治势力矛盾,荆州集团与益州本土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一直存在 。诸葛亮在世时,凭借他的威望和智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各方势力,但他在北伐的同时,也不得不花费精力来处理这些内部矛盾,分散了不少精力。即便他武力大增,在战场上能够大杀四方,可国内的政治矛盾依然会影响北伐的进程。比如在粮草征调、兵力部署等方面,各方势力可能会因为自身利益而产生分歧,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支持北伐事业 。
(三)曹魏的战略应对调整曹魏也不会坐视诸葛亮武力增强而无动于衷。面对这样一个武力爆表的诸葛亮,他们肯定会调整战略部署和防御策略。司马懿本就擅长坚守不战,以拖垮蜀军,面对武力更强的诸葛亮,他可能会更加谨慎,加强城防工事,坚守不出,等待蜀军粮草耗尽。
曹魏还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采用分兵牵制的战术。一部分军队坚守城池,抵御诸葛亮的进攻,另一部分军队则寻找机会骚扰蜀军的后方,破坏蜀军的补给线,让诸葛亮腹背受敌。他们也会加强对重要战略据点的防守,避免被诸葛亮凭借武力迅速突破防线。曹魏还可能会在外交上做文章,加强与东吴的联盟,让蜀汉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使其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北伐 。
结论:北伐成功依旧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