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中国选择反抗是大错误,将失去特权,美国拥有最大王牌

不写散文诗 2025-04-13 17:37:46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谈及中美关税摩擦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美方握有重要筹码,并暗示中方当前的应对策略可能欠妥。

贝森特多次提出一个观点: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反而能在经贸摩擦中占据主动。

他特别提到,相比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克制态度,某些国家如果采取激进策略,反而会在后续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

这种主张的贸易逆差带来谈判优势的理论,初看似乎具有说服力,但经深入分析即可发现其论证存在根本性缺陷。

这一论断明显忽略了现代国际经济体系的特征:高度整合的产业链网络和密不可分的相互依赖关系。

根据分析,中国对新一轮美国关税的反应很可能更加注重国内刺激政策和加强与贸易伙伴的联系。

事实上高盛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约有20%依赖出口,而非贝森特所暗示的完全依赖。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本质,是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必然结果,而非单纯的“优势”或“劣势”。

此外贝森特以贸易数字简单对比来支撑其论点也十分片面,据税收基金会的报告,2025年的特朗普关税将导致美国进口下降约8000亿美元,约占总进口的四分之一,对美国经济本身将产生0.4%的GDP萎缩。

而全球贸易的复杂性远超出简单的进出口数值比较,这种“筹码论”忽视了中国制造业的实际附加值和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中,中国企业一边应对,一边在学习、积累经验。近年来,中美贸易金额已经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先前已被关税和出口管制打击的行业,如汽车零部件、数据服务器、家具和半导体等领域。

作为替代,中国增加了与欧盟、墨西哥和越南等其他合作伙伴的贸易量。中国经济的适应性与韧性,打破了贝森特所谓的预言。

此次反制不仅仅是针对关税本身,还体现了中国在战略产业上的长远布局。中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关税反制,而是构建起多层次的应对体系。中国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反制,而是构建起多层次的应对体系。

中国商务部还宣布对七类稀土矿物实施出口管制;中国海关总署暂停了多家美国公司的农产品进口资格。

这种精准打击直指美国的战略痛点,显示出中国在关键领域已经掌握了”卡脖子“技术的反制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大幅增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只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门,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

这种自信背后,是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

有经济学家分析,美国这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破坏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自己引领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

这种破坏不仅影响美国的经济,更将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造成深远的经济后果。

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也表示,该行现在认为全球经济在年底前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从此前的40%上升到60%。

从实际影响来看,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远不止于企业层面,更直接冲击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

美国关税可能会大幅提高美国消费者购买从运动鞋到手机等各种商品的价格。比如苹果手机的价格会受产业的转移而提升价格,其中比较高端的一款,价格将会达到2300美元。

据贸易伙伴全球组织向CNBC提供的数据显示,特朗普正在围绕美国建立的关税壁垒估计接近1万亿美元。

这些关税将对整个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影响到每个美国州和每个消费者的生活。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加速产业升级的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

美国的盟友们也开始质疑其”美国优先“政策”,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塞夫乔维奇表示,他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鲁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进行了”坦率“的两小时通话。

他的表态很明确:美国关税具有破坏性且不合理,这种阵营分化的趋势,让美国财长的筹码论显得愈发孤立。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中国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抓住机遇,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合作网络。

中国已经充分准备好应对贸易战,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中国还在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特朗普先前的关税增加已经使中国出口商的利润率受到挤压,这种情况下,中国加速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拓展了与亚洲、非洲、拉美及欧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

在这场世纪经贸博弈中,中国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时间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站在开放与合作一边。

参考资料

海外网,2025-04-09,《“世界需要的不是关税大棒,而是合作金桥”(国际视点)》

中国基金报,2025-04-07,《刚刚!美国财政部长,回应美股崩盘!》

0 阅读: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