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年出生的我,已然在上海这座魔都漂泊了 18 个春秋。时光回溯到 2007 年,那是我踏入中国人寿的开端,也由此开启了与一份保险的漫长纠葛。
次年 1 月,正值开门红的热烈氛围,在周围环境的推动下,我为自己签下了一份康宁终身保险,这是一款重大疾病险。
其基本保额设定为 2 万,每年需缴纳保费 1300 元,缴费期限长达 20 年。如今已经持续缴费 17 年,只剩下最后的 3 年,这场漫长的“保险马拉松”即将望见终点线。
2014 年,我告别了中国人寿。自那之后,退保的想法就如同阴影般缠绕着我。
毕竟在 2008 年时,我才 26 岁,每月基本工资到手仅仅 1 千多一点,这份保险的保费几乎占据了我一个月的全部收入,只为换取那 2 万的重疾保额。
那时候的我,年轻且懵懂,每日早会都被组训、主管和领导们反复强调重疾险必不可少,当时只觉得自己像是被“洗脑”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在随后的 10 年里,内心的纠结从未停止。我性格内向,向来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买了的东西就不太愿意去改变,所以即便犹豫,还是坚持着缴费。
每当年终盘点生活收支与资产时,这份 16 年前的保单总会成为我重点审视的对象,心中满是对当初冲动决定的懊悔。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反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遭遇疾病困扰,医疗费用的高昂让人触目惊心。
这时我才惊觉,当年那份看似被“忽悠”而购买的保险,或许是我在沪漂生涯中最明智的未雨绸缪。
它虽然保额在如今看来不算高,保费占比也曾让我压力巨大,但却实实在在地为我的未来健康风险提供了一份保障,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成为了我坚实的后盾。
曾经以为的错误抉择,在岁月的沉淀下,竟散发出别样的光芒,也让我明白,有时候,当下的迷茫与困惑,可能正孕育着未来的安心与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