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很多故事都透露着当时环境下的黑暗,还有对于封建的反抗,只可惜最终的结局,反而落得万艳同悲。
贾元春之死在《红楼梦》中很多女孩子的下场都比较悲伤,正如林黛玉在贾宝玉结婚的那一天离去,王熙凤如此泼辣的人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但是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她出现并不多,但是对于她的死亡原因反而成谜。这个女孩子就是贾元春,贾宝玉的姐姐,同时也是当今皇上的宠妃。
她是如何离世的呢?在鲁迅先生的了解里,这本书中的朝代故事应该是雍正和乾隆时期,为此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在乾隆四年的时期,很多人都在密谋,想要推翻乾隆的朝廷。而且清朝时期,皇帝都会选择秋猎,这个时候也是刺杀的好时机。
结果当时乾隆果真遇到了庄亲王王子密谋,险些丧命于此。只不过在抓到主谋以后,就把主谋囚禁,继续秋猎。
为此贾元春的死亡,很有可能就是死在这场刺杀中,她成为了这场政变的牺牲品,元春的死亡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庄亲王。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质疑声音,因为曹雪芹写书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写下来,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在哪一个朝代。
元春的死亡并不一定是和现实有关,但是元春的死亡原因,估计会和她自己本身有关系。
曾经元春省亲的时候,就表明了皇宫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明元春在皇宫中过得并不是很好,或许在旁人眼中,皇宫就是荣华富贵的地方。
可是很多女孩子被放在后宫,抬眼望去都是四四方方的天,身边没有亲人。甚至在自己身边都没有丈夫的疼爱,孩子也没有,这种生活确实让人觉得难熬。
为此元春的死亡,很有可能是因为在皇宫的压抑生活下,渐渐的意志消沉,更愿意早点解脱,为此生病而亡。
不过《红楼梦》终究是续写,元春真实的死亡真相,或许并不如高鹗所写的那样,还是要结合曹雪芹写下的判词来看。
在曹雪芹的笔下,仙子们有意让贾宝玉看到各个女孩子的判词,并且委婉的告诉贾宝玉,这些女孩子最终的结局。
关于贾元春,也有她独自的判词和画。当贾宝玉打开以后,看到贾元春的画上面竟然是一张弓,在弓上面还挂着一个香橼。
之所以有人认为贾元春是死在政变中,就是因为画上面的弓。“弓”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谐音“宫”,另外一种则是代表着战场。
在宫中的只有贾元春,她很有可能经历了政变,正如秋猎中的刺杀皇帝一样,她反而成了牺牲品。
同时在后面的判词中也提到了虎兕,这可是代表着两种动物,一个是老虎,另外一个则是犀牛一样的怪物。
如果再结合《红楼梦》,就能发现贾府和忠顺亲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而且贾府最终还是忠顺亲王揭发检举,才落得悲惨下场。
贾元春在这种生活中,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同时也有人认为,虎兕这两种猛兽,其实就是指皇帝和庄亲王,也和之间揣测贾元春在政变中被杀害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是其中也有人表示,兕虽然是一种猛兽,但是代表的是雌性的,贾元春在宫中很有可能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最终两人相斗,贾元春失败,正好贾府也已经落败,贾元春最终离世。
不过在高鹗的笔下,甚至专门在83回的时候,铺垫了贾元春染病,所以最终贾元春还是生病而亡。
贾元春不能挣脱的苦贾元春在封建王朝下,也是一个苦命的人,“二十年来辩是非。”说明贾元春有二十年的时间都在皇宫中度过。
在《红楼梦》中,贾元春去世的时候已经43岁了,而正常女子入宫的年纪基本上都是二十左右,甚至十五、十六这种年纪都会有,这“二十年来”贾元春一直生活在皇宫中。
“石榴”在古代也是有寓意的,多子多福。贾元春既然进宫了20年,必然会有子嗣,在判词中的石榴就是一种隐晦的表示。
但是在判词最后,是一场大梦。在古文中,梦的含义有很多,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难产生孩子而昏迷,被叫做梦。
贾迎春的死,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她已经身怀有孕,但是最终因为难产而离世。
与此同时,贾元春甚至还有她的曲子,名叫做《恨无常》,在这个曲子里面讲述了“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其中的无常就表示世事无常,本以为是一个欢喜的事情,没想到因为难产导致一尸两命。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埋下了很多伏笔,同时也有很多谐音,曾经贾元春回家省亲以后,见到了家里的兄弟姐妹,觉得亲近。
后来在和大家一起猜灯谜,贾元春的灯谜就是爆竹。这和贾元春的身份也有很大的关系。
“喜荣华正好”,代表着贾元春有荣华富贵的时候,但是并不长。正如爆竹一样,噼里啪啦的时候确实好,但是时间不长,最后反而成为灰烬,而这也正好和曲子扣题。
其实对于贾元春的死亡也有认为是羞愧难当,因为贾元春最开始进入皇宫并不是当妃子,而是女官。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的冷子兴就曾经说过,元春现在因为贤孝才德进入皇宫当女史了。
女史在皇宫中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书写记事,并不用通过选秀进宫。直到后来,元春才成为妃子。
可见元春其人聪明伶俐,而且在品德方面也十分优秀。元春出场画面最多的还是省亲的时候,家里人费尽心思修建花园。
因为有了元春,他们贾府才能昌盛,元春宛若一个保护伞一样,支撑着大家庭。故而贾府的人对于元春,费尽心思的讨好。
而且元春对于贾府的人十分向往,她虽然在宫中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在宫中却是一个没有人情冷暖的地方。
元春想着自己的父母,更想要在自己父母身边生活。然而进宫后,这一切都改变了,不然不不会在省亲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父母泪如雨下。
不过元春看到省亲别墅以后,认为有些铺张浪费,其实她最后能够被封为德妃,也是和元春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在小说的第80回时,就讲述了忠顺王府特意搜罗了各种贾府之中的丑闻,甚至还有失德的罪行。
这些都被公开,甚至皇上看到以后,都十分愤怒。向来德才兼备的德妃元春自然也知道这些时间的发生,这对于她而言,十分羞愧。
所以也有很多人都认为,元春的死因,是贾府之间的丑闻一步一步推上去的。她的封号和名声,宛若一个标杆一样。
结果贤德为名的元春家里竟然出现这种事情,元春自然既忧郁,同时担心自己的父母,又恐惧家里人未来的生活,最终思虑过多而身亡。
元春的曲子中就已经写出来了,元春必然是贾府中早逝的一个,她离开家里太远了,自从进宫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家过。
她也想要劝说自己的父母,要尽早抽身离开,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贾府走向没落的结局。
元春的担当虽然元春在《红楼梦》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是根据其中的故事也能理解差不多。贾府中的女孩子都和春有关。
元春是老大,同时也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更是贾宝玉的姐姐。别看贾宝玉顽劣不堪,但是元春并不是。
元春从书中的第二回就表示她有着贤德的名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女性都有她独特的美丽,甚至有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才华,正如林黛玉、薛宝钗一样,但是元春更多描写的都是她的才德。
而且自从元春进宫以后,她从封号到自己的名声,都没有脱离贤德。
而且元春对亲人的感情也是十分看重的,身为贾府的长女,她十分疼爱她的弟弟贾宝玉,甚至在贾宝玉年幼的时候,读书都是元春教的。
从学习认字、写字,元春基本上一直陪伴在贾宝玉身边,后来省亲的时候,终于能够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亲人,更是热泪盈眶。
但是元春同时也有着担当,宁荣二公的身份给贾府带来了好处,但是贾府的存在基本上都是靠着二公。
二公以后历经多代,这也导致贾府走向衰败,但是在前期的贾府,依旧是风光无限,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元春。
元春年纪虽然小,但是她就是一个标杆,进入皇宫以后战战兢兢,努力为自己的家庭寻求发展。
后来成为了贵妃,身份地位更是直线上升。家庭的重担放在元春的身上,元春却从来都没有埋怨过。
她只有在是贵妃的时候才可以省亲,从进宫开始,就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这段期间所有的想念都要忍住。
最后终于能够回家,还要强颜欢笑,安慰自己的父母等人,对于贾宝玉更是放在心上,虽然在皇宫中不能外出,但是她经常送些小礼物。
而且对于贾宝玉的成长,元春也十分在意,甚至从宫中传出话来,告诉父母应该怎么教育贾宝玉。
同时身为女子的她,也十分重视爱国忠君的道理,在回家以后,看到省亲别墅就认为太过铺张浪费。
而且后来题对联的内容都是有关皇恩的,一度告诉贾政,以国事为重。甚至在后来,有太监催促元春回去。
这个时候的元春依旧要告诉自己的父亲,一定要记住皇恩。并且一再表示,省亲别墅如此奢靡,现在只是皇恩允许,以后自然是不可以的。
而且元春对于贾宝玉的婚事也早就有了想法,在她回宫以后,更是打点了很多东西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
可是薛宝钗的礼物竟然和贾宝玉一样,其他人则不是如此。当时贾宝玉还疑惑,因为在他心里,应该是和林黛玉有着一样的礼物。
而元春这种做法也是有寓意的,因为在她的心中,薛宝钗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这个时候贾府中人还没有为贾宝玉的婚事着急,所以元春这种想法并不是和贾母等人商量的。
曹雪芹在写作方面,处处都有伏笔,处处都有埋点,为此很多《红楼梦》研究者在看小说时,也能发现元春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了她的预兆。
依旧是省亲中,元春点了四个戏目,这个时候也是对贾府和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在第二个戏目中,就已经写了《长生殿 乞巧》。
曹雪芹就用杨玉环的死衬托元春的死,表明元春的死并不简单,只可惜在后四十回中,元春的死被写成了“偶沾寒气,勾起旧病”导致贾元春离世。
元春的可怜,在于她身为一个女子,却要承担起大家庭的重任,同时贾府内部的人都不成器。
而她还要在深宫中守着孤独的生活,同时元春又想要和家里人拉近关系,这也导致元春思虑过多。
甚至在官场上,贾府的政敌都是一个让贾府落败的重要角色,身居皇宫中的元春自然也明白。
元春在皇宫中,宛若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保护着贾府荣华富贵。但是在元春离世以后,这也导致贾府轰然倒塌,一个保护伞没有了,贾府自然也成为覆巢下不能生存的卵。
设想一下,偌大一个贾府,竟然要靠一个女子撑起门楣,那么落败,是必然的结果。
家中儿郎只知道风花雪月、挥霍无度,却没有半点担当,落败后只能终日游离,不见丝毫能耐,这样的下场,再遥想过往,随意一个酒杯茶盏,或许都是往后他们的月余开支还不止。
参考资料《揭秘红楼梦》
《风语红楼2 香尘逝》
《红楼梦 一次历史的轮回》
《书里书外话经典》
《红楼梦之人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