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脂砚斋,就没有现在的「红学」,没有脂砚斋,《红楼梦》只是一部文笔超绝的劝世小说而已。
但脂砚斋零零散散的批语告诉我们,《红楼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在当时可能牵涉到若干人的身家性命。
开篇第一回,这样的暗示就频频出现。原文写到,空空道人在看到石头上记载的文字后,先是“思忖半晌”,接着“再检阅一遍”。
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空空道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从空空道人的表现来看,他对于石头的请求是非常慎重的。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系到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以及与“文字狱”相关的若干恐怖冤案,空空道人如此慎重小心,其原因就是在极力避免因为文字招祸,这是作者故意摆的迷魂阵。
所谓曹雪芹“批阅三载,增删五次”,其中订正的重要内容,应该就包含着小说中那些有可能犯禁的文字。
所以作者一再强调,《红楼梦》没有“伤时骂世”之旨,也没有“干涉时世”,实际上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自白而已。
脂砚斋担心读者被迷惑,所以频频的留下一些没头没脑的批语,为了避免招祸,又都是点到为止,他极力的在暗示我们书中隐藏着一件大秘密,而且与“时世”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当空空道人慎重谨慎检阅《石头记》的时候,脂砚斋批道:
“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
这一句出自甲戌本侧批,在所有署名脂砚斋的批语当中,甲戌本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他点出了许多小说背后隐藏真实事情。
这里看似是在骂空空道人,实际上骂的是导致空空道人谨慎小心的统治者,这里当与作者所说“称功颂德”对照着看,小说中的很多涉及“时世”的内容其实都是反着说的。
癞头和尚说甄英莲是“有命无运,累计爹娘”的时候,甲戌本后面有一大段的批语,字字看来都是在“伤时骂世”的发牢骚,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诸葛亮三分天下,出师未捷身先死;岳武穆谋迎二圣,功未成而遭冤杀。
脂砚斋在甄英莲的文字下,引用了这两个人的事迹,分明就是负屈衔冤,带着恨与不甘的情绪。
那么,雪芹、脂砚斋到底是在骂谁呢?
01紧接着出场的一个负面角色,就是葫芦庙的贾雨村,脂砚斋和作者一唱一和,基本上把贾雨村的真实身份给描摹出来了。
作者在描写贾雨村相貌的时候写道:
“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脂砚斋在这里批道:“是莽、操遗容”,王莽、曹操长什么样谁都不清楚,所以,脂砚斋说的不可能是相貌,这里的“遗容”大致可以当作“嘴脸”来理解。
也就是说,贾雨村在性情、经历等方面,可能与王莽、曹操比较相似。
王莽、曹操是中国历史中被严重符号化的人物,将他们两个人并提,基本上就代表着奸诈与篡位。
但从小说中贾雨村的性格和经历来看,和王莽、曹操是沾不上边的,小说中的贾雨村,顶多是有些势力、虚伪,但尚谈不上奸诈二字,更是与篡位扯不上关系。
然而,脂砚斋用王莽比喻贾雨村并不止这一次,第三回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贾府,贾政为贾雨村谋了个金陵知府出缺,贾雨村对贾政谦恭之至,脂砚斋批道:
“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
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批书人特意将“未篡”改为“下士”,看似是更符合贾雨村的身份,实际上“下士”即是对“篡位”的隐写。
别忘了,贾雨村不过是个金陵知府而已,即便后来做到了“大司马”,也不过就是为人臣子,本身也是属于士人阶层,又何来“下士”之说呢?
“礼贤下士”,从来指的都是帝王对士人,而不会用作士人对士人。
所以,这里所说的“谦恭下士之时”,实际上就等同于“谦恭未篡时”。那么,雨村“谦恭下士之时”,其实就是说贾雨村在还没有篡位之时。
这个结论,其实一点都谈不上稀奇。
作者在小说原文中,也有对贾雨村“篡位”的隐写,虽然是“隐写”,但他写的实际上根本就不隐晦。
贾雨村那首「咏月诗」道: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两句化用自宋太祖赵匡胤的《咏月诗》,分明就是一片帝王之相,放在这里非常的眨眼,根本就不符合小说中贾雨村的身份。
另外两句,在“时逢三五便团圆”后面,脂砚斋批道:“是将发之机”。在“满把晴光护玉栏”后面,脂砚斋批道:“奸雄心事,不觉露出”。
历史上能称得上“奸雄”的,只有像曹操、王莽这样的人,为人臣子,不管官职做的再高,也称不上“奸雄”二字。
所以,这里的“将发”,指的是贾雨村将要篡位。
02贾雨村是不可能篡位的, 篡位的是贾雨村背后的人,也就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作者和脂砚斋最痛恨的那个人。
种种迹象表明,此人最终篡位成功,在未篡位之时,对“贾家”极为谦恭,以至于“贾政”都被他所迷惑。在篡位之后,立马就翻脸不认人,直接导致了贾家被抄家。
综合历史背景来看,这个人只有可能是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你可以否认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但是谁也无法否认,曹雪芹曾经对这部小说进行大幅度的批阅与删改,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二次创作。
将曹家的家世兴衰融入到《红楼梦》当中,是非常可能且合理的。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奶哥哥,相当于小说中李贵的地位,算是康熙的“家里人”。
康熙晚年,陷入到立太子的困境之中,诸皇子之间的内斗愈演愈烈,而四皇子胤禛最开始是没人看好的。
“夺嫡之争”曹家到底站队哪边,历史上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根据《红楼梦》中隐藏的信息,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一个信息。
作为康熙皇帝的心腹、奶哥哥,在立嗣的问题上,曹寅的建议应该会有很重要的分量。
为了拉拢曹家,胤禛(小说中为贾雨村)对曹寅表现出了足够的谦恭,以至于曹寅(小说中表现为贾政)被胤禛表面的谦恭所迷惑,最后决定支持胤禛。
这个过程,也就是小说中脂砚斋所说:“王莽谦恭下士时”。
在曹家的支持之下, 胤禛渐渐地取得了康熙的信任,成为了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皇子之一,也给胤禛日后篡位打下了基础。
这个过程,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是将发之机”。
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一直以来都充满着各种质疑的声音,我们且不论这些质疑的真假,但至少《红楼梦》的作者认为,雍正是篡位登基的。
雍正登基以后,便对相关的知情者进行清算,曹家便接二连三的受到打击。根据紫军、霍国玲的考证,曹家的亏空早已经还完,曹家之所以被抄家,并不是因为亏空的问题,完全是雍正在找借口打击曹家。
所以,曹雪芹和脂砚斋对雍正的憎恨之情可想而知,小说中隐藏着很多骂雍正的信息,比较明显的是贾敬,贾敬的形象完全就是按照曹家眼中的雍正塑造的,贾敬的死亡到丧礼和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大为相似。
作者和脂砚斋一唱一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曹家和雍正的渊源,以及雍正篡位登基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