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大叔 ■首发作品,请勿抄袭
①卷首语。
古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和人交往,话说太多,不但啰嗦,而且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口舌之争和祸端。和人交往,几杯酒下肚,我们就会和人变成了好朋友,实在是一种灾难。
同样,和人掏心掏肺,最后只能伤心伤肺。因此,很多过来人都告诫我们:话,别说太多;人,别熟太快。而这,其实就是现代社会和人交往的警世恒言啊。

②首先,话,别说太多。
和身边的一些过来人聊天,他们也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就是“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少言,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舌头上有龙泉剑,要学会做自己口舌的主人。不真的话不说,不善的话不说,不重要的话不说。一定要少说话,说好话,好好说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上,话多的人,往往下场并不美好。最为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三国时期的杨修同志。三国时期的杨修,才华横溢,恃才自傲,他能够通过揣摩曹操的话语,获得曹操的心思。后来,在一次和刘备的对战中,曹操发现粮草不足,想撤军,但又有些面子挂不住。左右为难之际,他就把当晚的巡逻口令设为“鸡肋”。
杨修一听到鸡肋这两个字,就知道曹丞相想撤军了。于是,他就到处和人说:“夫鸡肋,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返也。”结果惹怒了曹操,被曹操杀掉了。说话,一个人再聪明,再有本事,也要懂得低调的道理。话,别说太多,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为人之道啊。

③其次,人,别熟太快。
人和人的交往,很微妙。有的人一见如故,有的人一见呕吐。但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所有一见如故的人,都可以和我们成为真正的朋友,甚至爱人。因为人和人交往,第一次见面,他们总是会把自己最为优秀最为美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
而我们也很容易被对方的一面之词,或者美好的表象所迷惑,然后陷入一种人际关系的陷阱。一旦对方日后暴露出他们的真性情,或者向我们寻求过分的帮助。借着和我们的一见如故的关系,利用我们的人脉、资源,甚至情感,从而给我们带来困惑,甚至伤害,让我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所以,交浅言深,注定是一场灾难。
我曾经有个朋友,给我说过这个一个故事。他说他外出闯荡江湖的时候,在一个大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工作之余,他遇到一个一见如故的朋友。两个人相谈甚欢,几次见面,就成为了知己。有一次,朋友把自己的一个隐私告诉给了对方。没想到对方竟利用这个隐私向朋友借钱,说不借钱的话就把这个隐私公布到网络。
气得朋友赶紧报警处理,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但是,朋友的这个隐私,最后还是被不明不白地传到了他的同事那里,害得他不得不辞职离开了那个城市。现在朋友又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但薪资却比原来低了很多。现在的他,只怪自己当初对别人还不熟识,就畅所欲言,后悔也晚了。

④第三,与人交往,要学会“凉薄一点”。
老祖宗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一份情感太过投入、过于执着,那这份情感难以长久;而一个人,如果过于聪慧,过分地显示自己的聪明,必定会受到伤害。所以,“与人交往,凉薄一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与人交往,好的关系,不会因为慢慢相处而降温,却会因为熟得太快而陌生。
做人,时候要学会闭嘴,学会凉薄一点,对一些事物,懂得糊涂一点,才能避免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有句话说得好:“深情不及久伴,久伴何须贪欢”。人生一路,不必和谁熟得太快,也不必将谁太早请进生命。学会凉薄一点,才能让我们用更明亮的眼睛观察和选择,才能让我们避免受到更多的伤害。

⑤结束语。
朋友们,人生路上,其实我们一路走来,都不容易。所以,“话,别说太多;人,别熟太快”不是一种无情,而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大家说,是这样的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