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血糖没超这个值,最好不要经常吃药,导致胰岛抵抗?一文分析

老方养护说 2024-11-03 16:42:32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严叔,你最近是不是又熬夜打麻将啦?”张医生放下听诊器,半开玩笑地看着面前的严叔。

56 岁的严叔,乃镇上小学教师,一生执教数学。他那洪亮的嗓门,大到能让隔壁班窗户都哗哗作响。

最近,他时不时觉得头晕脑胀,站起来眼前直冒小星星,跑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血糖偏高。

“张医生,您别瞎猜了,哪还有力气熬夜打麻将!”严叔苦笑着摸了摸脑袋,“就是这血糖老不稳定,您说我得天天吃药吗?吃多了怕把胰岛素吃废了!”

”张医生咳嗽一声,拉了把椅子坐下,准备和这位“老学生”好好讲讲,“听好了啊,今天我们从头说一说这个血糖和胰岛素的关系,保证让您明明白白。”

“咱们先说说血糖,”张医生拍了拍严叔的肩膀,眼睛里透着那种医生特有的严肃和调皮,“血糖其实就是咱们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

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馒头,都是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进了肚子,变成葡萄糖,提供给身体能量,撑着咱们这大脑转得飞快,小腿跑得贼快。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葡萄糖若要顺畅进入细胞,得依赖胰岛素为之开启通道。

严叔一听胰岛素,精神头来了:“那胰岛素就像钥匙呗?这门开不开都看它?”

“没错,严叔,您这脑子就是转得快。”张医生继续说,“胰岛素是咱们胰腺分泌的激素,它的作用就是让细胞‘开门’吸收葡萄糖,降血糖。可有些人啊,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就跟那个什么‘顽皮的小孙子’,不肯老实呆在细胞里。”

这时候,胰腺就得拼了命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胰岛细胞会累得跟工地上的民工一样,压力太大,效率就越来越差。

“张医生,您这说法有意思。”严叔听得直点头,“可您刚刚说吃药会让胰岛素‘吃废’了,真有这么严重?”

张医生把病例夹合上,叹了口气:“还真有这么一说。咱们国家有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稍微偏高的时候,直接就想靠药物控制,可是药物是有代价的。”

过早地、过度依赖药物,会让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懒,身体也会逐渐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就像家里的闹钟,你第一天觉得吵,天天听也就麻木了。时间久了,胰腺就会罢工,真到那时候,药也救不了。

严叔不由得挠了挠后脑勺:“这么一说,那我是不是能不吃药就不吃?张医生敲了敲桌面,脸上带着那种老师布置作业的严肃笑容:“慢慢来,严叔,先别急着下结论。我说的是‘适度用药’。”

咱们如果能发现您的空腹血糖还没达到7.0 mmol/L,餐后血糖也不超11.1 mmol/L,那我们完全可以从调整生活习惯做起,自然而然地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总之,要掌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依赖药物,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

严叔马上精神一振,急忙问:“那我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张医生一边整理手上的资料,一边系统地向严叔解释:“首先是饮食的调整。把您那一大碗白米饭换成小碗的,多搭配些粗粮。要减少高糖水果和甜食的摄入,避免血糖突然飙高。”

再比如,多吃些高纤维的蔬菜,这些都能帮助稳定血糖。别看这些小变化,它们能大大帮助您控制血糖水平。

然后,活动也得跟上。比如您可以每天走动走动,或者跟镇上的老朋友们一起打打太极。这样的轻度运动,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帮助降低血糖。

严叔听得眼睛直发亮:“林医生,那运动是不是越多越好?”

“严叔,您这思维还是得纠正,”张医生忙摆手,“运动得适量,太过剧烈反而让血糖不稳定。每天快走30分钟,或者打打太极,量力而行,才能发挥效果。最怕您头三天热火朝天,后面三个月啥也不干,那就白折腾了。”

严叔感慨地叹了一口气:“那看来我这生活习惯得大变样啊!不过啊,张医生,万一真改了生活习惯,血糖还是降不下去呢?这时候该咋办?”

张医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认真道:“要是坚持了三个月,生活习惯都改好了,血糖还是不理想,那就得考虑药物辅助治疗了。”

有些人胰腺功能天生不足,光靠改善生活方式,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药物来帮忙。

记得,我曾经有个病人,王老师,和您年纪差不多,他坚持了几个月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还是高,后来加上了小剂量药物,血糖才控制住。这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的,不是一味追求不用药。

关于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 何小真.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04-10

10 阅读: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