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4月14日援引朝中社报道,朝鲜13日首次试射“火星炮-18”型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现场指导。
报道称,此次试射的目的,在于确认大功率固体多级发动机的性能、级间分离技术、各种功能性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且评定新的战略武器系统的军事效用性。
通过试射,新型战略武器系统所有参数都正确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当成军事效用性更大,以及威力强大的战略攻击手段这一点,有了保证和信赖。
报道中说,按照朝鲜国家核武力建设远景计划,朝鲜战略武装力量将装备和运用“火星炮-18”型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它作为防卫朝鲜、遏制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强核心主力手段,将担负起自己的重大使命和任务。
报道称,金正恩在试射现场亲眼观察发射前准备过程,了解了新型武器系统。他对试射结果表示满意,并评价称,试射再次清楚地证实朝鲜国防技术力量的莫大潜力和现实性,显示朝鲜实现武装力量强化目标的坚定决断和实践能力。
报道还称,对于开发“火星炮-18”导弹的意义,金正恩称,它将大大重编朝鲜的战略遏制力组成部分,快速提升核反击态势的效用性,变革进攻性军事战略实用性。
此次试射,是朝鲜3月27日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后,时隔17天再次试射弹道导弹,也是今年来的第9次。
从朝鲜公布的试射照片来看,“火星炮-18”导弹是今年2月朝鲜阅兵式上首次公开的新型导弹,由于导弹发射车外形与俄罗斯“白杨-M”固体洲际导弹非常相似,被外界称为朝鲜版“白杨-M”。
朝鲜新型洲际导弹采用9轴高机动车底盘,使用贮运发射筒,当时分析人士认为,该导弹很可能是朝鲜正在研制的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洲际导弹。
长期以来,开发固体燃料洲际导弹,一直被视为朝鲜的一个关键目标,因为这将有助朝鲜在发生战争时更快速部署导弹。
此前亮相的“火星炮-17”洲际弹道导弹,采用的是液体发动机,也就是需要加注液体燃料,所以快反能力有限。
“火星炮-18”导弹的试射成功,表明朝鲜掌握了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技术,大大提高了核反击快速反应能力,也意味着大大缩短了对手的预警和拦截时间。
韩国从4月7日起,未接朝鲜通过韩朝联络办公室(联办)和军方通信线路拨打的电话,且金正恩10日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时,强调扩充战争威慑力量的必要性,因此朝方当天射弹之举格外受到关注。
当地时间14日上午,针对朝鲜试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韩国国防部称,朝鲜方面在此次发射中公开的固体燃料发动机,以及相关分离技术等并非创新,而是开发弹道导弹过程中必然会采用到的常规技术,韩国拥有比朝鲜更高效且尖端的固体燃料推进导弹技术。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政府在朝鲜发射导弹后,呼吁北海道居民寻找避难所,但当地官员后来说,导弹不会降落在北部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美韩日紧急介入,三国朝核问题磋商首席代表(对朝代表)通电话,强烈谴责朝鲜发射中远程以上级别弹道导弹。
韩联社引述韩国外交部消息称,美国国务院对朝事务特别代表星·金、韩国外交部韩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金健、日本外交部亚洲大洋洲局局长船越健裕,4月13日举行电话会议,谴责朝鲜当天发射导弹,公然违反多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三国代表指出,朝鲜的挑衅凸显美韩日三边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今后将强有力地应对朝鲜的一切挑衅。三方强调国际社会应团结一致,坚决应对朝鲜挑衅,为此三国将密切沟通与协作。
三方重申他们7日在首尔举行磋商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严格执行安理会决议的内容,即呼吁各国一律将朝籍劳工遣送回朝。
三方认为,14日将在华盛顿召开的美韩日安全会议是切合时宜的。三国将在会上讨论朝鲜的核武及导弹威胁、地区安全形势、三边国防与军事合作方向。
美韩两国对朝代表还说,将密切关注朝鲜后续挑衅迹象,基于坚固的协防态势,强化对朝鲜核导的压倒性反制能力。
在4月13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发言人提问称,朝鲜今日发射了新型弹道导弹,此举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半岛本轮紧张局势事出有因,美方之前在半岛周边大搞军演,出动战略武器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目共睹。
希望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停止施压对抗,尤其是美方应早日拿出实际行动,回应朝方的合理关切,尽快为缓和紧张重启对话创造条件。
很显然,朝鲜不断进行导弹发射,既是出于对美日韩的震慑,也是需要进行武器装备试验,毕竟研制新武器装备,不进行试验的话,怎么定型,怎么列装,怎么形成战斗力?
朝鲜研发“火星炮-18”导弹并不是为了用,还是要震慑美国,告诉美国可以把导弹打到美国本土,让美国不敢在朝鲜半岛轻易发动战争,这就是“拥核自保”。
在外界印象中,洲际弹道导弹作为五常独有的压轴战略武器,往往是高不可攀的存在,谁料想不经意间,竟然现身朝鲜这个工业水平并不算高的国度,不禁让人异常惊讶。
如果仔细梳理朝鲜弹道导弹数十年来,从“火星炮-1”到“火星炮-18”走过的艰难历程,就能感受到朝鲜为“火星炮-18”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朝鲜发展弹道导弹的技术基础,来自于苏联。在1969年前后,苏联向朝鲜提供了54套“月亮”系列地地战术火箭。朝鲜开始在“月亮”系列基础上,推出了“火星炮-1”仿制型号。
此后,朝鲜又接连发展“火星炮-2/3/4”三种型号,都是在仿制“火星炮-1”基础上,立足于朝鲜自身技术,通过对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和燃料进行细微调整。
从“火星-5”开始,朝鲜形成“发展弹道导弹——出口创汇——反哺弹道导弹发展”的独特路径。
在1987年,也就是“火星炮-5”量产后一年左右,朝鲜与伊朗签订协议,向其出售100枚“火星炮-5”和近10辆导弹发射车,还帮助伊朗建立导弹制造厂。
朝鲜立足于“火星-5”的研发生产体系,通过减轻弹头重量、修改弹身设计和改善导航系统,发展出射程达到600千米的“火星炮-6”。
1993年,朝鲜首次试射“火星炮-7”,实际飞行距离约500千米,理论最大射程约1300千米,使用液体燃料推进。
在“火星炮-7”之后,朝鲜“火星炮”系列弹道导弹的编号,就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理论上应该存在的“火星炮-8/9”,目前并没有得到证实。2007年,“火星炮-10”公开亮相。
鉴于从“火星炮-7”到“火星炮-10”的技术跨度非常大,外界普遍认为,朝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得到外来技术支持,其中就包括苏联解体后,朝鲜通过高待遇招募到苏联高技术人员。
在“火星炮-10”之后,朝鲜又接连开发了“火星炮-12/13/14”这三种较为先进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射程分别从4000千米到6000千米不等。
外界认为这三种导弹,是连续递进的系列型号,朝鲜希望通过这种尽量沿用前者成熟技术进行升级的方式,降低技术风险。
从2017年以来,朝鲜洲际导弹研制不断取得突破。2017年7月,“火星炮-14”导弹首次试射成功,外界分析认为该导弹射程超过6000千米。
2017年11月,朝鲜首次试射“火星炮-15”洲际导弹,驻韩美军司令部评估认为该导弹射程超过1.2万千米,覆盖美国本土大多数地区。
2022年3月,朝鲜试射“火星炮-17”新型洲际导弹,该弹最大射程超过1.5万千米。
不得不说,即使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依然为朝鲜在弹道导弹领域的奋斗历程感到钦佩。
朝鲜兄弟威武,让美日韩天天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