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惯着洋人臭毛病!德外长当面翘二郎腿,王毅“以礼相待”

快乐星座小达人 2023-04-15 16:14:42

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访华,如同一场久违的及时雨,浇灌并滋润了中法、中欧关系,加速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盟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并不是只有法国一个领导者角色,如果说法兰西是欧盟政治上的代表,那么德国则是整个欧盟经济的发动机,法德两国高效配合,共同引领着欧盟的前进。

既然如此,在对马克龙的欧盟“超级大国”梦表达某种支持过后,同德国高层的会晤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据悉,应中国外长秦刚的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访问,并主持召开第六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默克尔时代,德国一直处在欧洲对华交往的最前线,秉持务实外交政策的德国政府,将中德关系塑造为中欧关系和中西关系的典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尽管马克龙的对华政策与默克尔相似,但受制于法国工业和经济实力与德国明显不在同一高度,中法经济规模与中德贸易额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换言之,中德经济合作的前景远高于中法。

朔尔茨政府自然也清楚中国市场之于德国大企业的重要性,于是在去年11月初,朔尔茨率团访华,成为自新冠疫情开放后首位到访中国的西方领导人。来的都是客,基于中德共同利益的考虑,中方对德企下达海量订单,让朔尔茨一行满载而归。

法德领导人访华,中间只相隔半年左右,但带给国人的观感则是有着天壤之别。

马克龙总统访华三天访华行程,在中国留下许多堪称经典的画面,无论是与中国演员黄渤的谈笑风生,还是与中方领导人在岭南园林欣赏高山流水,又或是在中山大学与中国学生的亲密互动,都被人所津津乐道,哪怕是再过若干年,都会被人所重新提及。

反过来看朔尔茨访华,则显得诚意不是很足。在没有后续行程的前提下,朔尔茨满打满算在中国停留时间都没超过24小时,堪称“旋风式访华”。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专家分析称,主要是因为由多党派联合执政的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朔尔茨本人希望继承默克尔的路线,但以经济部长哈贝克与外交部长贝尔伯克为代表的高层,则主张追随美国的对华打压政策。为避免被扣上一顶“亲华”的帽子,朔尔茨甚至不敢在中国多停留一分钟。

作为欧洲内部出名的对华强硬派代表,贝尔伯格从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屡屡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称得上是“第二个冯德莱恩”。

在经济领域,她警告德国企业在与中国合作时“保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中国,同时应该适当考虑对华“脱钩”问题。不光如此,贝尔伯格不止一次拿台湾问题和乌克兰危机相提并论,彻底踩在中国红线之上,肆意炒作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自然招致中方对点名批评。

相较于以往气焰嚣张之势,开启首次访华行程的贝尔伯克,从表面上看似乎收敛起了自己西方大国的架势,并未一开始对中国指指点点。但随着访问的进行,贝尔伯克却有意无意地摆起了自己的架子。

在与天津市领导人的会面中,贝尔伯克在媒体的镜头下公然翘起了二郎腿,全然不顾个人以及其所代表的德国外交部门形象。外交无小事,贝尔伯格此举,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是其根深蒂固的对华敌视态度的外化表现。如果是面对美国同行,她显然不会如此“放荡不羁”。

事实上,用不着美国同行,中方就完全能拿捏贝尔伯克的这番“骚操作”。在之后与中央外办主任王毅的对话中,面对贝尔伯克的故技重施,王毅主任予以对等的“以礼相待”,不惯着她的臭毛病,简单的回应背后却展现出中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作风。

在马克龙访华后,中法引领的新时代中欧关系已经拉开序幕,法国领导下的欧洲迈向战略自主道路,原本有希望能够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德国,在激烈的自我内耗和对华错误认知之下,已经逐渐没落。

2 阅读:359
评论列表
  • 2023-04-19 03:52

    德国丑女人多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