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西方如临大乱般担心俄罗斯可能对基辅发动报复式袭击、甚至纷纷撤出驻乌克兰大使馆之际,北京时间11月21日,俄罗斯却突然对乌克兰第聂伯罗市发动了导弹袭击。乌克兰空军通报称,俄罗斯使用了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多种导弹,目标是第聂伯罗市的企业和关键基础设施。

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后确认,俄军在此次行动中测试了代号为“榛树”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成功击中了第聂伯罗市的军事工业设施。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表示,这种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的飞行时间为15分钟,末段速度超过11倍音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周四晚的例行视频讲话中提及,“先是伊朗,然后是朝鲜。今天是俄罗斯的新型导弹。所有参数:速度、高度——都与洲际弹道导弹相符。所有的专家评估都在进行中”。
此次袭击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选择在第聂伯罗使用此类武器,是为了测试新型导弹的性能,同时展现其在军事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多家国际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其中美国《战区》网站将此次袭击称为“历史性事件”,并指出导弹很可能是基于RS-26弹道导弹技术开发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纽约时报》和《卫报》等媒体则关注俄罗斯此举可能意在向西方发出警告,而《法新社》更是形容其为“全球战略平衡的重大警钟”。
第一、奥列什尼克导弹及其技术性能
根据公开信息,“奥列什尼克”导弹可能是基于RS-26“鲁别日”中程弹道导弹的改进型号。RS-26是一种固体燃料导弹,设计为公路机动发射,长度约为39英尺(约12米),直径接近6英尺(约1.8米)。其射程被认为介于1,860至3,410英里(约3,000至5,500公里)之间,既可以携带单个核弹头,也可搭载多枚分导式再入飞行器(MIRV)核弹头。根据试验数据,其爆炸威力可达数百万吨TNT当量。

虽然官方尚未披露“奥列什尼克”的具体性能,但俄罗斯军事观察家帕维尔·波德维格指出,这种导弹可能保留了RS-26的部分关键技术,包括高精度的制导系统和突防能力。“它能够轻松突破乌克兰的防空系统,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战略展示。”
据悉,此次导弹发射的地点为俄罗斯卡普斯京亚尔,距离第聂伯罗约800公里,导弹精准击中了预定目标。这显示出“奥列什尼克”导弹可能具备极高的射击精度和机动性能。

第二、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旨在亮剑,喝止西方不要乱来!
俄罗斯在此时选择使用“奥列什尼克”导弹,其背后的意图耐人寻味。美国著名军事分析师迈克尔·考夫曼在接受《战区》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军事打击,更是俄罗斯对西方发出的警告信号。俄罗斯希望通过这次行动表明,它有能力也有意愿使用这种武器来对抗北约和乌克兰的远程武器援助。”其战略意图包括:

一是威慑警告西方。随着西方国家逐渐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等先进武器,俄罗斯感受到巨大的战略压力。此次导弹袭击显然意在警告美国及其盟友,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将付出更高的代价。特别是“奥列什尼克”的射程足以覆盖欧洲大部分地区,这无疑对北约构成了一种威慑。
俄军的ICBM攻击发生在乌克兰军队于19日使用美国提供的陆对地导弹ATACMS,以及20日使用英国提供的“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攻击俄罗斯领土之后。由于俄罗斯没有必要使用射程达5800公里的ICBM攻击邻国乌克兰,因此此举被解读为普京总统向美国、英国和法国发出的“核威胁”信号,意在警告这些国家因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使其得以攻击俄罗斯领土。

二是测试与展示技术能力。使用一枚新型导弹进行实战验证,不仅可以测试其性能,还能收集宝贵的数据。这种导弹的实际表现将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三是树立国内外强硬形象。在国内,普京政府需要通过此类行动展示其军事能力,以巩固支持。在国际上,这次袭击也表明俄罗斯仍然是全球军事强国,能够在技术和战略上与西方抗衡。
第三、一发导弹带来军事与地缘政治的双重震荡
此次袭击不仅对乌克兰战场局势产生了直接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深远的连锁反应。一是大幅增加乌克兰防空压力。“奥列什尼克”导弹具备突防能力,乌克兰现有的防空系统难以有效拦截。未来,乌克兰可能需要从西方引进更先进的反导设备,但这又将进一步加剧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二是迫使北约采取应对措施。此次事件迫使北约重新评估俄罗斯的战略能力。欧洲多国可能加快部署反导系统,以应对潜在威胁。这将导致地区军事对峙进一步升级。三是改变国际军事棋局。“奥列什尼克”导弹的使用表明,俄罗斯已逐渐摆脱《中程核力量条约》的限制,转而寻求新的军事突破。这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跟风,全球军备竞赛的风险正在上升。四是升级俄乌战争风险。此类导弹的模糊特性,即既可携带常规弹头又具备核能力,可能导致乌克兰或西方误判局势,触发更大的冲突升级。

总之,俄罗斯对第聂伯罗的导弹袭击“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向美国、西方北约亮出其杀手锏武器,也标志着俄乌冲突进入了一个更危险的新阶段。普京政府通过“奥列什尼克”导弹展示了技术实力和战略意图,同时也为全球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未来,无论是俄罗斯、乌克兰还是西方国家,都需要在对抗与妥协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否则,战争的火焰可能会烧得更远、更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