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增长的实践路径

王匡面向长三角 2024-08-10 03:38:5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种养结合模式的发展。如《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此外,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为何发展种养结合?

资源循环利用:种养结合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提升:通过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作物种植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如何实施种养结合?

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开展种养结合模式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供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

市场驱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绿色低碳农产品的价值认知和溢价付费意愿。

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运输和施用等全方位服务。

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机制,对种养结合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种养结合案例分享

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

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蔬菜产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不断扩大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蔬菜大棚实行鱼菜共生种养循环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蔬菜大棚可以为鱼类和蔬菜提供适宜的环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大棚内的温度可以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蔬菜的种植。二是大棚可以调节光照强度和时间,为鱼类和蔬菜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促进鱼菜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行。三是大棚可以调节湿度,为鱼类和蔬菜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蔬菜的发育。四是大棚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侵袭,降低鱼类和蔬菜的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高鱼菜共生系统的产量和品质。

经测算,与传统农业相比,采用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一年可节水90%,按蔬菜种植槽(架)300m2、蔬菜单批单产5.6kg/m2、一年可生产8茬计算,蔬菜年总产量可达13440kg,每公斤获纯利润3元。按100m2养殖水槽计算,若养殖加州鲈,成鱼产量35kg/m2、总产量3500kg,每公斤可获纯利润25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鱼菜共生种养循环生态综合种养产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绿色健康的食品,还有利于实现节能、节水、环保、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更为生态旅游、观光、科教提供了平台,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

稻-鳅-鸭新型种养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种养模式,提高亩产效益,浙江海宁市积极探索并推广稻-鳅-鸭共作模式,致力于实现绿色循环农业的目标。

在这一新型种养模式中,海宁市选用优质水稻品种,通过机械化插秧技术进行高效种植。每亩稻田按比例投放15只鸭子,开展稻鸭共生试验示范。鸭子在稻田内自由活动,能够有效戏水觅食,帮助吃掉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害虫,并且通过其排泄物——鸭粪,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人工管理成本,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尤其是除草药水的需求,推动了稻田生态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种综合种养模式,预期水稻亩产量可达580公斤,预计大米产量为375公斤。另外,每亩投放15只鸭子,理论产值可达1050元;同时,每亩还可放养15公斤泥鳅,产出约30公斤,产值约700元。综上所述,每亩综合产值可达到5500元,预计亩均利润可达2200元,较传统纯种稻模式增收1500元。

海宁市的稻-鳅-鸭新型种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探索路径。通过不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海宁市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公主岭市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不断在农业发展中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稻田里养虾,就是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之一,收获的是粮食增产与虾蟹肥“双赢”。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离不开科技助力。在稻渔科技小院,开展虾蟹养殖技术攻关,实现科研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精准匹配,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更多农民。经过大量试验,创新探索出“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游弋水中的虾蟹能松土、摄食害虫,粪便还可肥田,通过生态良性循环提升稻米品质。据了解,合作社里每亩地通过养殖、销售水产品平均能增收800元左右。由于稻田里的生态良性循环,稻米品质也得到提升,受到市场欢迎。新模式的增收效益,吸引了村民纷纷加入。在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这一创新模式在全省10万亩水田中推广实践。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已展现广阔前景。其实,像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在长春市许多县市区呈现积极推广态势,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比如,在德惠市、九台区、双阳区等地推行以“稻蟹共生”为代表的稻渔共生模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每公顷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三成以上;以“稻+鸭(蛙)”模式为代表的稻禽协同模式,通过最大限度运用生态调控功能,全过程绿色生产,能够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九成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一半以上。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水稻产业已经从单一的种植业,向水产养殖、禽类养殖、农产品加工、文旅研学等领域延伸链条,“一田多收”的立体、生态、高效的大农业范儿呼之欲出。

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形成集群化放大综合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种植格局,形成种养结合、多元复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使农田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在产业融合的同时,实现生态友好、农民富足的多赢功效。放眼全国,在江苏、安徽等地,稻田养蟹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带动了饲料、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深入践行大农业观,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农业的多元化、综合性和可持续性。鱼菜共生种养循环模式、稻-鳅-鸭新型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等与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有效衔接,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有效恢复,在稳定农产品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保障水产品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现代农业,找中农富通

中农富通提供农业农村规划设计、农业项目申报、温室大棚建设改造、设施园艺高效生产、景观工程设计施工、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育苗工厂等)、农业园区运营管理、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典型案例设施类型涵盖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数字驱动温室、植物工厂、拱棚、网室、旱棚、避雨栽培等,可用于高效生产、科技试验、科技推广及休闲观光等用途。

高新科技融入传统平民教育的

定州农业嘉年华

定州农业嘉年华项目位于东亭镇东庞村,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承建及运营,是践行乡村振兴、回乡创业投资理念兴建的项目。

项目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为特色,注入“科技农业、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通过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功能,带动农村区域发展;整合多种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带动农民共同致富。融合政策、资本与技术,汇聚中农富通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工艺、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推进定州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项目结合定州农业特色,结合独有历史文化背景和晏阳初平民教育的经历,通过特色主题场馆串联起整个项目。场馆主要包含鱼菜工厂科技馆、农耕文化主题场馆、热带风情主题场馆、工厂化育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特色食品体验馆。室外主要包括音乐田园、萌宠乐园和无动力乐园等项目。以都市农业体验、主题节庆为主要特色活动,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堂和研学教育、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等课程,发挥社会化服务技术优势服务周边农业项目,实现服务都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目标。

作为定州市首个农业嘉年华主题园区,定州农业嘉年华建设项目从都市农业的“赏、采、尝、学、耕、戏、憩、养、淘、归”十大体验要素出发,本着“生态自然、回归本真”的设计理念,以新视角、新思路,通过构筑物、雕塑、植物、地形和水景等景观元素,创造新颖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精致农业景观,让消费者情不自禁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情愫,产生心灵的归属感。

定州农业嘉年华建设项目以都市农业体验、主题节庆为主要特色活动,结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堂和研学教育、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等课程,发挥社会化服务技术优势,服务周边农业项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实现服务都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目标。据项目经理介绍:“项目集科普、展览、娱乐、文化等为一体,建成后不仅能提升、丰富农业活动,还将以点带面培育、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通过长期的运营管理,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0 阅读:1

王匡面向长三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