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戏好人清高”,不接广告不参加儿子婚礼,不和王刚合作

巧荷评娱乐 2023-01-09 07:00:02

上个世纪末,在“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就是老百姓”的主题曲里,《宰相刘罗锅》红遍大江南北。

清官贪官皇上的君臣铁三角成为经典的固定搭配,李保田王刚张国立成为家喻户晓的最佳拍档。

观众都希望他们再合作,导演和投资商也正有此意。

然而李保田却很不给面子,直接拒绝和王刚、张国立合作。

一直认为“戏比天大”的李保田,早就看不惯王刚在剧组耍大牌的小动作。

“有钱不赚是傻子”,张国立和王刚转头就与张铁林形成新的铁三角,拍摄了《铁齿铜牙纪晓岚》4部连续剧,赚得盆满钵满,出尽风头。

如此“清高”,不为金钱折腰的李宝田,哪儿来这么大脾气呢?

01、命途多舛

13岁的李保田没有遇到好老师。

下雪的日子里,穿着秋裤被老师罚站几个小时。

老师下班就走了,没有解除李保田的惩罚。

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到了下午6点多,一直到妈妈去学校找人。

李保田被冻得在寒风中发抖,李妈妈非常生气,把老师告了上去。

从此以后,李保田被全校师生孤立,让他产生了很大的厌学情绪。

在学校里被欺负的他,从走街串巷的戏班子里得到了安慰。

李保田看着舞台上的小丑角深深入迷,连杂技团的演出都能让他看得默默流泪。

从那时起,李保田心里有了一个做演员的梦。

但是李保田的父亲非常反对。

他把儿子狠揍了一顿,扬言:你要做演员,我就当没生过你。

李保田也非常倔,他一定要做出成绩来,让父亲看看。

第2天,李保田就跟着戏班子走了,开始在外流浪,风餐露宿。

这一走就是5年,5年里他从来没和家人联系过。

在戏班子里,李保田拼了命的练功。当时正值饥荒,没有什么吃的,他每天都吃不饱饭。

但是练功消耗的体力又大,怎么办呢?

他就喝豆腐冲开的水,喝到全身浮肿。

有了这点儿吃的,李保田晚上开始加练。

最终劳累加上饥饿,得了伤寒,每次都能高烧到40度以上。

这样硬挨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他趁着好了点儿正在练功,结果一头栽到了地上,不省人事。

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城里的医院,妈妈正坐在他的旁边。

李保田在病房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以为母亲是特地来照顾他的。

一开始李保田还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住在不远的高干病房里。

他得了严重的肝病,时日无多。

也许是上天可怜这个父亲,5年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李保田不知道,每次自己睡着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会偷偷地来看他。

有一天,病情反复,再次高烧的李保田正在输液。

输液的时候他睡着了,长时间保持着不动。

病了很久的李保田父亲知道,时间久了,儿子的胳膊会发麻。

他没忍住,动了动李保田的胳膊,给他换了一个姿势。

睡得并不安稳的李保田模糊之中抬起头,看到父亲就在自己面前。

这一瞬间,他再也无法狠下心来埋怨自己的父亲。

看着父亲的眼睛,过去所有的矛盾在这一刻都化解了。

望着眼前年轻的儿子,他没有把病重的消息告诉他。

“子欲养而亲不在”,回到剧团的李保田,再听到的就是父亲去世的消息。

对此,他十分愧疚。

带着这份愧疚,他想加倍弥补母亲和弟弟,扛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但是,“苦命人是厄运多”。

李保田的弟弟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二十八岁那年,他背着背包去新疆写生。

为了省钱,他在路上搭了顺风车,而司机疲劳驾驶睡着了。

这一睡着坏事儿了,发生了车祸。

司机活了下来,李保田的弟弟永远留在了新疆。

弟弟的去世让李保田非常的难过,他开始去了解弟弟的爱好,学画画来寄托哀思。

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丧夫老年丧子,李保田不知怎么开口,告诉母亲弟弟去世的消息。

他生怕老太太听到消息晕厥过去,受不住。

就去母亲退休前的单位,“妇幼保健医院”,求她以前的同事去家里看着,以便随时急救。

老太太非常坚强,在人前,她一滴泪都没有掉。

只是在同事们全部走后,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好长时间不出来。

李保田的父母都是非常要强的人,他们工作严谨,兢兢业业。两人从不以权谋私,不用身份压人给自己孩子谋福利。

在李母去世以后,市里特地送来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一生清白”。

02、工作上继承父母优点

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李保田黑白分明,眼里容不下沙子。

1990年,在张艺谋的电影《菊豆》里,李保田和巩俐有很多经典的对手戏。

开拍之前,导演觉得李保田年纪太大,不太符合人物形象,就找了一个年轻点的演员。

结果,拍了几天,男女主都没擦出火花,达不到张艺谋的要求。

于是,张艺谋又把李保田给请了回来。

李保田不负众望,他的“杨天青”,让张艺谋折服。

在以后的几年里,名誉加身的导演张艺谋又找李保田合作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电影。

张艺谋直说:“李保田是中国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

真正让李保田红遍全国的,就是文章开头的《宰相刘罗锅》。

李保田把驼背的刘罗锅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这部剧里最火的除了荔甫芋头、就是一个刘罗锅式动耳朵。

西里的刘罗锅与和珅,斗智斗勇,十分过瘾。

戏外的李保田与王刚的却矛盾越来越深。

对于李保田来说,“戏比天大”,在拍摄现场没有什么事是比拍戏更重要的。

王刚拍戏时,经常会因私事请假,让整个剧组等他一个人。

李保田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他对王刚很不满。

王刚觉得自己的做法没有不妥之处,拍戏只是一份工作,上班请假很正常。

一个觉得对方没有艺德,一个觉得对方龟毛事多,观念不同的两人无法再一起合作。

在导演找来拍《宰相刘罗锅》续集的时候,李保田直接拒绝了。

“成就一个好角色很难,毁掉一个好角色很容易”。

王刚、张国立找来张铁林成立新的铁三角,继续拍同类君臣角色赚钱。

20年后,王刚、张铁林因为私生活作风问题,口碑尽毁。

张国立为了挣钱,到处跑通告。

李保田几十年如一日地爱惜羽毛,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奖 ”,成为一代人的标杆。

李保田的刚直不阿,不仅体现在不与王刚之流合作上。

2006年,李保田将《钦差大臣》的投资方告上了法庭,原来他签约的时候是30集,可播出的时候却是33集。

这种通过“注水”来换取利益的做法,让60岁的老艺术家“嗤之以鼻”。

最终李保田胜诉,得到了190万的赔偿,却断送了自己的事业。

投资方联合了另外10家公司,将李保田封杀,更是指责他是"戏霸",抹黑他。

李保田相信“清者自清”,完全不理会这些传言。

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保田的影视资源的确受到了影响,但是,他从不后悔。

03、不接广告不欺骗观众

李保田的一生从未忘记过13岁时,被戏剧治愈的日子。

他的生命里,“戏”永远是第一位的。

为了保持良好形象,他从来不接广告。

当主持人问到这个问题时,他说:“我不喝酒,就不能昧着良心说你这酒好。”

他做不来欺骗观众的事。

04、不以权谋私不给儿子开后门

李保田的儿子李彧也是一名演员,他考不上中央戏剧学院,就找自己父亲想办法。

李保田是中戏毕业生,妻子是中戏教师。两个人在中戏有很多朋友。

李彧找到父亲:“我想考中戏,都失败两次了。你认识那么多人,给我想想办法吧。”

李保田拒绝了,他演了那么多正面人物,做不来投机取巧的事。

起初,李彧并不理解,还埋怨李保田。

直到他考了6次,终于中戏录取,这种喜悦让他懂得了父亲的可贵。

后记:

李彧结婚的时候,李保田并没有到现场,因为他正在拍戏。

他知道自己停工一天,会给剧组带来很大的麻烦,坚持留在剧组拍戏。

李彧继承了父亲的“戏骨”精神,同样认为“戏比天大”。

11月26日,是李保田76岁的生日,他的一生,永远记得13岁时,戏小丑戏带给他的感动。做人做戏,从未辜负。

0 阅读:31

巧荷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