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于3月27日透露,2024年俄罗斯GDP增长了4.3%,居民实际收入增长8.4%,失业率维持在3.6%的低位。而另一边,泽连斯基坦言政府财政紧张,甚至没钱支持军队。这一消息瞬间在国际舆论场中掀起波澜,不禁让人思考,在这场持续的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为何能在经济上呈现出“越打越有钱”的态势,而乌克兰又为何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多方面。军工产业在战争期间飞速发展,订单量大幅增加,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大量军工企业满负荷生产,为相关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等带来了发展机遇,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与经济效益。国内市场需求也起到了拉动作用。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内需市场活跃,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食品、日用品、房地产等行业迎来发展契机。贸易伙伴结构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
俄罗斯(资料图)
在西方制裁的压力下,俄罗斯积极开拓新市场,加强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与中国的贸易额持续攀升,中国进口俄油量三年激增45%,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同时,俄罗斯与印度、土耳其等国的贸易合作也不断深化,印度如今已成为向俄罗斯供应“受限关键技术”的第二大供应国。俄罗斯的财政政策也对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入,70%的财政刺激资金投向军工复合体,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积极应对并调整能源出口策略。在石油天然气出口方面,俄罗斯虽然面临着欧洲市场的抵制,但通过向亚洲、非洲等地拓展市场,确保了能源出口的稳定。俄罗斯将能源贸易结算从美元切换为卢布,提升了卢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了自身经济的独立性与抗风险能力。在技术进口方面,尽管西方对俄罗斯实施技术封锁,但俄罗斯通过与友好国家的合作以及自主研发,逐渐打破技术瓶颈。俄罗斯从印度等国进口微芯片、电路和机床等“受限关键技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技术需求的压力。同时,俄罗斯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入,鼓励国内企业与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资料图(资料图)
反观乌克兰,战争对其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大量道路、桥梁、房屋、工厂、能源设施等在战火中化为废墟。乌克兰军队28日上午使用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袭击位于库尔斯克州的苏贾天然气计量站并引发火灾,导致电力设施几乎完全被毁。这不仅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也严重阻碍了工业生产与经济运行。农业和工业受损巨大,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然而战争使得大量农田荒废,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农产品出口受阻。工业方面,众多工厂停工停产,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经济遭受重创。
乌克兰财政赤字严重,政府没钱支持军队,这使得乌克兰在战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乌克兰政府为了维持战争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导致债务负担沉重。乌克兰未来稀土、油气收益半数归入美乌共管基金,美国实际掌握生杀大权。乌克兰对西方援助的依赖程度极高,一旦西方援助减少或中断,乌克兰经济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减少的趋势,这无疑给乌克兰经济带来了巨大危机。
基辅(资料图)
美欧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考虑,积极支持乌克兰,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试图通过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实力。欧洲部分国家在制裁俄罗斯的过程中,自身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德国工业电价三年暴涨200%,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的降低,使得欧洲能源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欧洲内部对于对俄政策存在分歧,部分国家希望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俄乌冲突,减少制裁对自身经济的负面影响,而部分国家则在美国的影响下,继续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立场,这种分歧使得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与行动较为复杂。
在这场俄乌冲突中,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战局与两国发展的关键力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表现超出预期,展现出强大的应对能力与调整能力;而乌克兰则在经济困境中苦苦挣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俄乌两国的经济走向将继续影响着这场冲突的发展态势,也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