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图霸:曹刿论战论的是那一战?结果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知历史 2020-02-16 15:19:15
导语: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笔者相信这一段文言文肯定是初中生们不愿意面对的,毕竟老师后续出的题实在是难以捉摸。所以今天就好好讲一下,曹刿当年究竟论的是那一战?这一战对后世又有怎样的影响。

【论战长勺】

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们说过了齐桓公仇将恩报,信任鲍叔牙,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走上了称霸的道路。不过不知道各位还记得不,在公子小白(齐桓公)回齐国的路上,被管仲埋伏了一波,而背后支持的就是鲁庄公。虽然没有杀管仲,但这口气还是要出的。

公子纠被杀,鲁庄公赔礼道歉,但这还远远不够。公元前684年(齐桓公继位第二年),齐国攻打攻打鲁国;双方就在长勺摆开阵势,势必一决雌雄。齐桓公是为了出气和报仇,而鲁庄公是为了保住祖上的基业,这个时候根本没有谈和的可能,毕竟主动权都在齐桓公手上。

另一方面呢,鲁庄公也不是软柿子。齐国这个时候还不是很强大,半斤八两的样子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乎鲁庄公决定干他,万一赢了岂不是美滋滋。

【善谏曹刿】

和开头的说的一样,鲁庄公要和齐国开战的消息被曹刿得知,就想去问问庄公到底是咋想的。邻里邻居都劝他,那是人家吃肉考虑的事,你一个吃糠咽菜的就不要凑热闹了。

曹刿是和爱国的,从这点就能看出。他表示,那些吃肉的没有咱这些吃菜的眼光长远,所以我要去。

得见庄公后,曹刿问曰: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避免有人说笔者在水字数,所以就不解释了,大家都知道,就不在啰嗦。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双方摆阵长勺,欲要决一死战。齐国率先擂鼓,众将士气势如虹,奈何有曹刿在一旁观战,及时制止了庄公的命令,而是让军队做出了防御的阵势。

齐国再一次擂鼓,气势虽不如第一次,但热情还是高涨,鲁国这边依旧不为所动。直到齐国第三次擂鼓提升士气,曹刿这才命人击鼓。咚咚的鼓声回响在每一个鲁国士兵耳畔,敲打着他们那炽热的心,战局瞬间转变,一直进攻的齐军败退。庄公想乘胜追击,曹刿又拦了下来,只见他登上车辕举目远眺,口中缓缓说道:“追,往死了打。”

之后的事就不说了,上面的图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为何胜利了笔者还要说自我安慰,这主要得益于齐国这个时候称霸之路还没开始,而一战对齐桓公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能说间接促成了齐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

【成就霸主】

齐国为何攻打鲁国,除了齐桓公出气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称霸。

其实从春秋时期开始,周天子在这些诸侯眼中,地位不过是一个二等国的诸侯分量。要不是在这个时期礼乐尚未崩坏,周天子就是第一个被诸侯讨伐的。既然天子不能动,那么就攻打边上的小国来扩充国力,至于大国还是先交好,有一定的实力再去搞事情。

齐国比鲁国强大一些,再加上因为齐襄公身死,两个公子争夺王位所牵扯的事情,齐国就要去攻打鲁国,彰显自己的大国之威。

长勺之战,是齐鲁两国交战中鲁国最为罕见的一次胜利,也是齐桓公称霸之路上少有的失败。从这次失败中,他总结经验,认知不足,对未来的谋划和一些战略方针做出了改变。可以说是长勺之战成就了他。

相比之下,其实鲁庄公也很不错。在干时之战失败后,能够重整旗鼓,并且听从一个没有名望,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出来的曹刿建议,开诚布公商议和制定战略,这是一个君王最为难能可贵的精神。他们心中其实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国,必须强盛起来。

不过由于本身的底子薄,在加上管仲已经开始在齐国实行最初版变法,虽然庄公之后的僖公也是鲁国辉煌的时代,但最终没能称雄,于公元前256年被楚考烈王所灭......

纵横交错兮天下之局谁能参悟兮世事如棋

2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2020-02-18 17:33

    这只是战术上的胜利,并不是战略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