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随着录取通知书邮寄到高考学子手中,各地纷纷报喜,广西柳州市融水镇一个小村屯芝了屯也传来了好消息,今年新添了8名大学生。至今,这个过去闭塞贫困的小村屯已累计走出了49名大学生。而这幕后,离不开广西花红药业连续20年的资助。
因爱花红!广西花红药业始建于1971年,距今已近52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花红药业经历过艰难的改革,尝试过惊人的突破,几次异地改造,屡屡伤筋动骨,依旧在逆境中表现出民族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一遍遍树立起仁心仁德的企业形象。
逆风翻盘:不到3年营收破亿
1998年,在国企改制和增值税改革双重压力下,柳州市中药厂(花红药业前身)背上了980万的巨额应付账款,时任销售经理的韦飞燕凭借多年基层经验被选任柳州市中药厂代理厂长。技术、销售一线岗位出身的她四处虚心讨教,多方协商,在那个没有电脑工具的年代熬夜写报告,写规划。
为了获得柳州市政府助力,韦飞燕“夸下海口”,制定了在当时看来天方夜谭的未来三年规划:三年内实现营收破亿。正值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之际,韦飞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营销措施。
在渠道上,加强同民营企业合作,牵手7家理念契合的代理商;产品上,明确产品定位,专注女性健康,打造花红片为主要单品,改进产品包装,更改企业名为花红药业;营销上,在中央电视台投入巨额广告,同时在本地妇幼保健院进行定点妇检、送药;管理上,采用全员竞聘制,员工竞争上岗,摒弃副职,合并部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种种举措下,花红药业1999年到2000年的业绩从不足两千万上涨至7000多万元,2001年便已突破1.2亿元,提前实现三年规划,逆风翻盘。2002年,花红药业国有企业改制顺利完成。同年,她打破常规,引入上海复兴投资入股,走上以股份换发展的道路。
提质提效:中药品牌的数字化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成为各行业转型必经之路,花红药业在近些年积极探索中医药行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在数字化管理和生产上已见成效。花红药业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区域覆盖,将指定区域内的药店、医院等终端以数字化信息呈现出来,为工厂与经销商、销售人员提供实时交流的线上平台,以便把握出货动态。
在原材料的生产上,花红药业也进行了数字化应用和普及。据韦飞燕董事长介绍,花红药业在广西拥有大规模中药材种植基地,近年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药材的远程监控,实时把握药材生长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
韦飞燕董事长表示,花红药业源头的药材坚持不采用大棚技术,除了控制土壤无重金属和农药外,不做任何干扰,使其自然生长,按季采收,最大程度保留野生药材的药性。在纯自然环境下种植药材,数字化技术更有助于时刻关注药材的生长变化,以便及时应对意外状况。
结缘20年:山村里飞出49只“金凤凰”
20年前,广西融水镇有一个非常贫苦的地方——芝了屯,全屯400来户人家,1700多口人,学校里却只有2名老师,20来个学生,这些孩子上学需要走过山路,淌过河流,在依山而建的木质教学楼学习,教室里摆着不少用来接雨水的脸盆。
2003年,当地女乡长希望韦飞燕董事长帮助芝了屯翻修教室,当看过学校的艰苦环境后,韦飞燕毅然决定出资重建教学楼。当地山路难行,平地稀缺,韦飞燕就资助村屯修路架桥,村民们用锄头硬生生铲出一块三亩平地,花红芝了小学终于在2005年建成落地。2010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会广西分会加入行动,与花红药业一起成立了扶贫基金,共募集了近300万元,共同助力山村教育。2014年,芝了屯诞生了第一位大学生,直至今年,这个小村屯已飞出49只“金凤凰”大学生。
过去,屯里许多女孩仅读到三年级便早早辍学,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韦飞燕和学校老师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家长,推动女孩继续学业。“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无亲无故,偏偏就挂念上了这个屯的孩子们,”韦飞燕董事长讲述道,“现在学校里女生比例甚至能达到55%。”
如今,花红药业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会广西分会的企业家们依旧每年都会去学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每次乡亲们都会盛装出席,夹道欢迎,比过年还热闹。这些年,花红药业始终走在公益的路上,扶危济困,勇担责任,展示着国货品牌的正能量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奏响国货强国的声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若有来源标注、版权图片或其他侵权问题,请在文章发布后的30天内与本号联系,核实后,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