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的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叶枯病,需分清症状,及时防治

小马侃 2025-03-31 12:18:41

根据当前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和叶枯病的发生情况,结合最新田间调查数据,现将两种病害的症状区分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一、症状区分

细菌性条斑病

叶片症状:初期出现针尖状深绿色小斑点,沿叶脉扩展为水浸状半透明条斑,后期变为深褐色,病部可见露珠状黄色菌脓。

发病部位: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鞘、茎秆、颖壳(称黑颖)及籽粒。

环境特征:低温高湿、多雨或暴风雨后易暴发,氮肥过量、播种过密地块发病重。

叶枯病(真菌性为主)

叶片症状:初期为淡绿色至黄色纺锤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淡褐色大斑,表面散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斑呈波浪形条纹。

发病部位:从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可侵染叶鞘、茎秆及穗部颖壳,导致叶片枯白。

环境特征:低温高湿、多雨及冻害后易发,偏施氮肥、田间郁闭地块风险高。

二、防治措施

细菌性条斑病

种子处理:用45℃温水浸种3小时或1%生石灰水浸种24小时,晾干后播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复配剂,间隔7天连喷2-3次。

农业管理:避免氮肥过量,及时清沟防渍,合理密植。

叶枯病

药剂防治:选用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噻唑锌等复配剂,亩兑水30升均匀喷雾。

病害区分:若病斑有菌脓,按细菌性病害防治;若仅有黑色分生孢子器,按真菌性病害处理。

综合防控:拔节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叶面肥增强抗逆性,雨后及时排水降湿。

三、注意事项

细菌性病害防治需在露水干后或傍晚进行,避免高温时段用药。

若田间同时发生锈病、白粉病,可选用戊唑·嘧菌酯等广谱杀菌剂“一喷三防”。

建议结合当地农技部门实地诊断,针对性调整方案。

0 阅读:0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