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战争:究竟怎样一场战争,能让美国吞并墨西哥一半国土?

雪莲果说历史 2024-12-10 05:34:56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加利福尼亚是1542年由西班牙雇佣的葡萄牙探险家首先发现的。墨西哥从西班牙统治下羸得独立后,成为墨西哥的一个省。

加利福尼亚南北长1000公里。以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为屏障的中部谷地土地肥沃,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是种植农作物的理想区域。旧金山海湾水深、平坦,被认为是美国西部良港。

1、美国对加利福尼亚的垂涎

早在18世纪末,美国人就开始对加利福尼亚发生兴趣。

1821年墨西哥独立后,加利福尼亚港口对外国开放。这又为美国人提供了从事兽皮兽脂贸易的良机。1822年,波士顿商船“酋长”号首航加利福尼亚成功。东部商人随即将餐具、杂货、装饰品等带到加利福尼亚,然后把换得的兽脂运往秘鲁,用以制作蜡烛;将兽皮卖给新英格兰的制鞋匠。圣佩德罗和圣迭戈是当时普皮兽脂贸易的中心。很多美国商人为做生意学西班牙语,入墨西哥籍,信仰天主教。很快就成为加利福尼亚的大土地所有者并控制了一些企业。

1841年拓荒者开始进入加利福尼亚。到1846年,该地约有700美国人。这些移民以农为生,成为墨西哥人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手。因此,从一开始就不受欢迎。

随着美国移民的增加,美国政府也越来越关注加利福尼亚的发展。1836年圣哈辛托战役后,借桑塔·安纳要求美国出面调停墨西哥与得克萨斯冲突的时机,杰克逊提出愿出350万美元购买加利福尼亚38线以北的地区。同时他又向得克萨斯驻华盛顿公使W·H·沃顿暗示,应设法将加利福尼亚划入得克萨斯境内。

但杰克逊的种种企图都未能得逞。泰勒政府对加利福尼亚更是垂涎三尺。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在一封私人信件中曾谈到为获得加利福尼亚,美国不惜付出高于得克萨斯20倍的价钱。当时的总统、国务卿和驻墨西哥公使一致希望南北双方联合起来,尽快获得加利福尼亚。

为此,泰勒和韦伯斯特还精心炮制了一个三方协定:

墨西哥将上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所得款项一部分用于满足墨西哥境内的美国占地者的要求;其余的则用来偿还英国人的债务。由于韦伯斯特的辞职和墨西哥政府的反对,这笔交易未能实现。

1839年,英国驻墨西哥领事亚历山大·福布的《加利福尼亚史》出版。他在书中宣称出版该书的目的是鼓励英国人去加利福尼亚定居,并建议英国债主组成“第二东印度公司”去加利福尼亚经商;墨西哥应以割让加利福尼亚来抵销所欠英国人5000万美元的债务。美国舆论界利用此事大肆宣传,认为这是英国要夺取加利福尼亚的信号,美国应不惜一切代价来阻止英国的行动。

与此同时,两任驻墨西哥公使也不断向华盛顿发出警告:

“哈得孙湾公司”已经在旧金山建立货站并要求墨西哥政府分予土地;种种迹象表明该公司雇员打算在旧金山永久定居。

1845年5月,总统驻墨西哥代办威廉·S·帕罗特又向国内发来消息:

英国正在加强太平洋海军力量,准备在美墨开战时夺取加利福尼亚;一位爱尔兰牧师已经得到墨西哥政府3000里格的赠地用以安置来自英国的移民。

最耸人听闻的消息来自美国驻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兼特雷公使托马斯·拉金。他要求国务院密切注视“哈得孙湾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的行动。

该公司的两个商行已向墨西哥提供了财政援助,用以镇压可能发生的美国人的暴乱,一位以领事身份出现的英国人正在秘密策划加利福尼亚的反美运动。波尔克当时完全清楚这些消息多半是言过其实的,但他认为当务之急不是澄清事实,而是要利用这种舆论来将美国人民引上战争之路。

2、开战的借口

墨西哥则一直担心美国要肢解它,兼并它的领土。

得克萨斯的“独立”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这种看法。为此墨西哥宣布与美国断交。1842年,美国海军指挥官托马斯·AC·琼斯听到美墨已经开战的传说,立刻将舰队从秘鲁带到加利福尼亚的蒙特雷,海军士兵上岸后,很快就俘虏了墨西哥哨兵,挂起了星条旗,宣布美国合并加利福尼亚。

虽然两天后琼斯对此表示道歉,但美国军舰32天后才撤出蒙特雷。墨西哥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的一次实战演习。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即使在这种形势下,墨西哥总统何塞·埃雷拉仍然希望与美国和平共处。他甚至打算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并于1845年10月15日表示愿与美国派出的“政府官员”谈判解决妨碍两国关系的所有问题。

11月波尔克任命约翰·斯利德尔为特命全权公使前往墨西哥。波尔克指示他以还债为要挟,强迫墨西哥出让领土,并提供了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他本想使这一笔交易秘密成交,但消息不胫而走。当墨西哥报纸刊出“斯利德尔使命”后,引起了墨西哥人的极大恐惧。

他们担心美国要夺取墨西哥更多的领土。加之当时墨西哥国内政局不稳,帕雷德斯将军领导的叛乱正在酝酿之中。埃雷拉总统担心会因与美国和谈而失去政权,行动倍加谨慎。于是墨西哥人便以斯利德尔不是“政府官员”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波尔克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命令泰勒将军越过努埃塞斯河至格兰德河之间两国有争议的地区。墨西哥人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决心以武力回答这一明显的挑衅。1846年4月24日,当墨西哥军队越过格兰德河时,与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美国骑兵相遇,美国人战败,3人死亡,数人受伤,余者被关进监狱。这正是波尔克所期待的开战借口。

他立刻倒打一耙,将挑起战争的罪名强加给墨西哥。5月11日,他向国会提出主战咨文。

“墨西哥政府…在长期的一系列的威胁之后,终于侵入我国领土,使我国公民的鲜血流淌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它宣布敌对行动已经开始,两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为进一步维护我们的权益,保卫我们的领土,我请求国会采取紧急行动,确认战争的存在,授权采用以全力进行战争的一切手段,从而加速和平的恢复。”

波尔克的咨文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总统先于国会宣布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先例。国会根本没有经过认真辩论,两天后便对墨西哥正式宣战,授权总统招募一支5万人的军队,并为战争拨款1000万美元。

波尔克的做法首先受到东北部辉格党人和废奴主义者的反对。他们认为战争的结果必然是扩大种植园奴隶主的地盘,增加他们的势力。这无疑会妨碍北部工业的发展。马萨诸塞州议会谴责这场战争的“目的是可憎的,放纵不公和违反宪法的。”

南部的辉格党人也坚决反对这场战争。有人曾警告说墨西哥人将以沾满鲜血的双手来欢迎美国军队,并把他们送进“好客的坟墓”。

一些南部种植园主由于担心战争可能会加剧关于奴隶制的争论,也不赞成立即开战。积极鼓吹进行战争的只有西部的扩张主义者和南部的大种植园奴隶主。在参战的志愿兵中,有4万人来自西部,21000人来自南部。而人口稠密的东北部只有7900人。

3、美墨战争

美军分别从陆地、海上侵入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在美国海军登陆之前已经陷落。1845年春天,探险家约翰·弗里蒙特从圣路易斯出发去加利福尼亚“探险”。于1846年4月抵达蒙特雷。当他得知美国即将同墨西哥开战后,立即率探险队前往萨克拉门托流域。伺机摆脱墨西哥政府的美国人将弗里蒙特看作他们的保护人,认为行动的时机已经来临。6月10日,一伙暴徒抢走了墨西哥将军卡斯特罗的备用马匹。

几天后,一些人又侵入梭诺马,将加利福尼亚的几位显贵投入监狱。6月15日,几十名美国人竖起一面白色的熊旗,宣告成立“加利福尼亚共和国”。10天以后,弗里蒙特率134人进入梭诺马继续向前驱赶墨西哥人。与此同时,巡航在墨西哥沿岸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接到美国宣战的通知后,立即驶向蒙特雷,7月7日攻克该城,几天后美国士兵又占领了旧金山。

至此,加利福尼亚正式归并美国。几周后,美国海军与弗里蒙特的部队占领了上加利福尼亚,卡斯特罗将军向南逃去。8月17日,美军又占领了洛杉矶。墨西哥人经过艰苦战斗,曾一度收复洛杉矶。美国海军在来自新墨西哥的斯蒂芬·卡尼上校的配合下,1847年1月中旬攻占洛杉矶。几个月后,卡尼被任命为新领地的总督。

美军主力由扎卡里·泰勒将军率领,从陆上直接进犯墨西哥北部。由于墨西哥人缺乏训练和武器装备,美军很快就攻占了马塔莫雷斯,蒙特雷和布埃纳-维斯塔,为进攻墨西哥城扫清了道路。

泰勒因此名声大振,辉格党人已准备提名他为1848年总统候选人。波尔克为打击政敌,不惜耽误战机,决定改变进攻路线,不从北部进入墨西哥首都,而任命温菲尔德·斯科特少将出任美军统帅,从海上向墨西哥城进发。

1847年3月9日,斯科特的军队在维拉克鲁斯南部登陆。经过18天的战斗,占领该城。4月8日又从维拉克鲁斯出发,向墨西哥城进犯。墨西哥人曾利用天然屏障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接连失败。美军在夺取孔特雷拉斯、丘鲁乌斯科和莫利诺德尔雷之后于9月7日攻占墨西哥首都。

与斯科特进攻维拉克鲁斯的同时,波尔克开始秘密准备与墨西哥“和谈”。早在4月15日,国务卿布坎南就派遣专员特里斯特随斯科特的军队一同前往墨西哥。孔特雷拉斯和丘鲁乌斯科战役之后,斯科特曾停止进攻,等待特里斯特与墨西哥政府的秘谈结果。

当美国的要求被拒绝后,斯科特再次发动进攻。美军攻占墨西哥城后,特里斯特与墨西哥人再次谈判。1848年2月2日,美墨双方签订《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根据条约,美国只象征性地付给墨西哥1500万美元,便得到了墨西哥529000平方英里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以及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和怀俄明各州的一部分。

1853年12月30日驻墨西哥公使詹姆斯·加兹登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基拉河流域29640平方英里的土地。墨西哥在这场战争中共丧失了55%的领土。

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领土扩张速度之快、成果之大、代价之小是世界史上极为罕见的。

它的领土扩张具有两种性质:其一为新老殖民主义对某些地区的争夺。如路易斯安那购买和佛罗里达、俄勒冈的获得;其二属于对主权国家的侵犯。对墨西哥领土的掠夺即属此类。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美国的领土扩张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因而不同于19世纪末期受垄断资本操纵的旨在进行资本输出、获取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4、眼泪之路

印第安人在美国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们是北美大陆唯一的土著居民。独立战争至1812年战争前,美国一方面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西部移民和新州由于追求土地而引起的与印第安人日益尖锐的冲突。

为解决这一矛盾,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等几届政府主张以同化为前提的和平共处和渐进主义,即通过小规模战争,迫使印第安人签订条约,割让土地。当时印第安人被视为拥有主权的民族。订立割地条约须经部落组织和参议院批准后方能生效。为加强管理,美国政府又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1781年的邦联条例明确规定,只有国会有权“管理贸易和处理有关印第安人的一切事务。”

1786年,国会授权陆军部长管理印第安人事务,下设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以俄亥俄河为界的南、北部印第安人事务。

美国政府控制印第安人贸易的主要办法是“代理处制度”。代理处实为陆军部建立的货栈。“代理处”内经营的商品一律由政府提供,印第安人可用皮毛换取这些生活必需品。

建立“代理处”的目的是为了削弱英国和西班牙在印第安人中的影响,同两国商人争夺印第安贸易的控制权。1796年,国会通过法案,开始正式实施这一制度,规定代理商不得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擅自索取高价或接受他人的贿赂,每年要向财政部长报告两次经营情况。

新奥尔良、圣路易斯和底特律是美国政府向印第安人居住内的货栈分配货物的中心。据估计,1809-1822年,联邦政府共拨款29万美元用以购买供应货栈的商品。

实际上,上述规定只不过是遮人耳目的立法。而且,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追求总是急不可待的。即使自己羽毛未丰,也要对印第安人大打出手。1794年8月20日,安东尼·韦恩少将在“倒树之战”(即“法伦廷伯斯战役”)中打败了俄亥俄州的印第安人,1795年8月3日强迫他们签订了《格林维尔条约》。

美国政府以1万美元年金的代价迫使印第安人让出了整个俄亥俄地区,交出了在水上交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16个贸易点。

西北领地印第安事务长官兼印第安纳领地总督威廉·享利·哈里森从1795至1809年,迫使西北领地的印第安人让出了4800万英亩的土地。

哈里森的行为激起了印第安人的强烈不满。肖尼族印第安人酋长特库姆塞及其兄弟坦斯夸塔瓦于1805年开始,在西北领地之间奔走串联,号召印第安人联合起来为夺回自己的土地而斗争。

面对印第安人卓有成效的抵抗,恼羞成怒的哈里森发动全面进攻。在1811年11月7日的“蒂普卡努之战”中,将印第安人赶进一片沼泽,摧毁了他们的村庄。在1812年战争中,印第安人又横遭蹂躏。1813年10月5日的“泰晤士河战役”消灭了特库姆塞及其部下。至此,由肖尼、特拉华、迈阿密、渥太华、奇普瓦和波塔瓦托密人等组成的1000多人的西北地区印第安部落联盟彻底瓦解。西南领地的印第安人在战争期间则连续遭到安德鲁·杰克逊将军所率军队的袭击。

1813年8月-1814年8月,克里克族被迫割让了佐治亚南部和亚拉巴马中部一带2200万英亩的土地。为黑人奴隶制的扩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广阔的疆域。

1812年战争后,为将印第安部落完全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政府开始采取强迫迁移的政策。实际上,建国之初,美国的几位总统都曾考虑过迁移印第安人的计划。

华盛顿总统设想建一座“长城”将白人和印第安人分开;杰斐逊总统在购买路易斯安那之后,曾考虑以此来交换东部印第安人的土地,使其成为印第安人的永久居住地,1812年战争后,麦迪逊总统又打算在今阿肯色、密苏里和艾奥瓦一带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

当时绘制的地图曾含糊地将这一地区称为“印第安人乡”。1817年参议院公共土地委员会建议以西部土地来交换印第安人的东部土地。同年12月,门罗总统也向国会提出迁移建议。第一份详细的迁移计划是陆军部长约翰·C·卡尔霍恩于1824年拟定的。

他建议将老西北领地1400名印第安人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上游或密苏里河以西的平原地区。

南部79000印第安人,转移到95°度子午线和“大沙漠”之间的密苏里河以南地区。而美国政府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应超过3万美元。

早在1815年,美国政府便开始迁移西北领地的印第安部落。

当年夏天,西北部落首领同政府代表“谈判”。印第安人完全相信了白人的许诺。“以前的仇恨一笔勾销”,“与印第安人保持永久的和平与友谊”。

西南部第一个被迫西迁的部落是切罗基人。1817年,他们割让了自已1/3的东部土地,换得了位于怀特河和阿肯色河之间的一块土地。接着,绰克托人也被迫割让1/3的东部土地,迁往阿肯色西南至100°子午线的西部地区。1825年6月,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卡尔霍恩的迁移计划,奥萨吉和堪萨部落被迫让出了阿肯色和俄克拉何马北部的土地。

印第安人的大规模西迁是从安德鲁·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的。

在他的建议下,1830年5月28日,国会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使欺骗和驱赶印第安人合法化。此后,大批“谈判者”拥向东部的印第安部落。

为使印第安人同意迁移,威胁、欺骗、贿赂,无所不用其极,有些部落的酋长甚至是被灌醉后签约的。

绰克托人是1830年法案通过后第一个西迁的部落。他们割让了相当于/6密西西比州的东部土地。迁移共分3批,分别于1831、1832、1833年迁往阿肯色地区。

著名法国政论家托克维尔曾描述了1831一1832年冬天绰克托人抵达孟菲斯时的情景:

在这个“冷得出奇”的冬天,“印第安移民中的老幼病残奄奄一息。他们既无帐篷又无篷车,只有一些口粮和武器。”在横渡密西西比河时,“这些安静的人们既不痛哭也不抱怨。…悲惨的情景难以描绘,它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832年克里克人开始迁移。接着,奇卡索、切罗基人也分别于1834、1835年迁往西部。

最后迁出的是塞米诺尔人。1830年法案所规定的“自愿”、“赔偿”不过是一些废话。印第安人根据条约得到的土地和年金极其有限,并且很快就被投机者和白人拓荒者抢走。据统计,杰克逊任内,美国政府共与印第安人签订了近70个条约;以6800万美元和3200万英亩蛮西西比河以西的土地换得了1亿英亩印第安人的土地;约有46000印第安人被赶到西部。

经过1838-1839年冬天的迁移,1/4的切罗基人死在途中。从此,切罗基人不但不能继续向文明发展,而且连整个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也难以维持。

在30年代中期克里克人的迁移中,所有老弱病残都死在途中,人数高达3500人。1838一1839年冬天,南部切罗基人在迁移中有1/4人口丧生,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眼泪之路”。

5、反抗的代价

为了反抗白人殖民者强迫迁移的粗暴行径,印第安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不幸都以失败告终。

以人数不多的塞密诺尔人进行的斗争最为激烈。在镇压塞密诺尔人的过程中,约有1500名美军丧生。美国政府为此花费2000万美元。有人估计,迁移两个塞密诺尔人的代价是一名白人士兵的生命。

到1846年,西北部的印第安人几乎全部迁出。南部地区印第安人经过3次塞密诺尔战争,到1842年也被全部赶出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据统计,到1850年,联邦政府共与印第安人缔结了245个割地条约,以9000万美元换得了印第安人4.5亿英亩的土地。东部的印第安人已全部迁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

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驱赶和屠杀,为19世纪下半叶的西进铺平了道路,随之而来的是印第安人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和美国政府种族灭绝活动的不断升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