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龙凤山森林康养基地,做好青山绿水文章,实现风景变“钱景”

森林康养知识科普 2025-01-13 18:20:42

(基地供图)

一、案例背景

湖北省龙凤山森林康养基地隶属于大冶市龙凤山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凤山集团),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龙凤山,这里曾是革命老苏区,当年红三军团在这里成立。2011年以前,由于这里一直没得到开发,山火频发,光秃秃的龙凤山只剩下残枝枯叶在摇曳,村民失去经济来源,生活处于极度贫困之中。龙凤山集团成立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指引下,通过生态建设,推进“生态种养、生态乡村、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生态富民”五轮驱动,风景变“钱景”,使当地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二、具体做法

生态建设,制定绿色“风向标”。

为让龙凤山改变“旧面貌”、披上“新绿装”,2011年,龙凤山集团制定了用生态建设来发展和规划龙凤山的宏伟蓝图!大力开展治山工程、复绿工程、添景工程。先后投资1.8亿元建设了12.5公里的永久性森林防火带工程、18公里的环山公路工程、12.2公里的供电设施设备安装和线路架设工程、4000立方米的山体护坡工程、2000米的山体排洪沟工程等山体基础建设工程,一系列山体治理完工后,多年肆虐的山火不见了踪影,山体泥石流也嘎然停止了前进脚步。

在治山工程完工后,龙凤山集团又迅速投入到植树造林中。为了让村民们信服企业行为,龙凤山集团采取托管措施,不惜做赔本生意:村民的山地造林由企业出资,并负责防火,防虫,防灾管理,收益全归村民,每年还给村民50元经济补偿,尝到甜头的村民最终理解了企业的一片苦心,自觉加入到了护树管理中来了,绿色大军越来越多。生态建设和开发,加深了人们对“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紧接着,500亩速生丰产林、500亩观光林、500亩高效经济林和500亩楠竹林在龙凤山先后落户,龙凤山披上了美丽的绿衣,将生机还给了自然。如今的龙凤山,瓜红果绿,郁郁葱葱,成为湖北省知名的生态景区,是鄂东南一张靓丽的生态旅游名片!

三产融合,走好绿色“发展路”

龙凤山集团在生态建设中,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力争在“红色土地”上、建好“绿色家园”、种好“黑色食品”(黑花生、黑土豆、黑芝麻、黑红薯、黑玉米),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变“生态富矿”为“经济富矿”。

生态旅游的开发,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农产品种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厂、农产品超市、农产品电商平台)。催生了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专业经营机构(森林康养机构、学生户外教育基地)的成长,对促进地方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接待国内游客72万人以上,年收入1.8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基地附近的村民通过围绕当地的名优土特产、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已带动当地3000户农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生态富民,答好绿色“民生卷”

龙凤山集团在走好“生态优先路”时,注重念好“生态富民经”,闯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协调发展新路子。

龙凤集团创新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完整串起了一二三产业,形成了集观光采摘型体验、自然教育型体验、休闲度假型体验、运动探险型体验等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变生态富矿为经济富矿,龙凤集团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路”,从卖产品到卖风景,风景变钱景,如今龙凤山景区,树成林、花如海、景如画: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相互融和:森林体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特色鲜明。登山健步道、户外拓展基地、自行车游步道、生态游廊让村里人享受城市生活;新奇特蔬菜观光园、无土栽培体验园、露天打谷场电影院、生态摸鱼池让城里人体验农村乡土味;以生态绿色为主题的蔬菜标准园、有机水果园、水产养殖园、花卉苗木园、黑色食品园让人流连忘返。龙凤山已建成集观光、自然教育、休闲度假、运动探险、康复养老、会务培训等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体验乐园,更成为当地一座绿色银行和生态富矿。

三、主要成效

龙凤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龙凤山集团已安置380名村民就业,周边10个行政村5000户村民在生态旅游产业链带动下走上了致富道路。2023年接待游客72万人次,年收入1.8亿元。龙凤山集团旅游减贫带动农户脱贫事迹已入选世界旅游联盟组织“2018年全球旅游减贫案例”,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先后获得“中国森林体验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湖北省乡村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优秀单位”等多项资质和荣誉。

基地其他图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