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末下午,我和女儿在沙发上聊天,讨论着最近热门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
女儿看电影时兴奋的表情还历历在目,但就在几天前,她在网上发现了一位名为“北大龙妈”的博主对这部电影的批评,称这部电影“不适合孩子看”。
具体原因被详细列出,足以让任何一个母亲心头一紧。
女儿的三字回应:以偏概全我带着这些疑问,把北大龙妈的视频给女儿看。
视频中,北大龙妈列举了哪吒2的种种“罪状”:敖丙替考、哪吒攻击无辜妖怪、女性多为反派角色,甚至哪吒妈妈的牺牲也被理解为贬低女性价值。
看完视频,女儿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惊讶或是赞同。
她只是笑了笑,说道:“以偏概全!
”她用简练的三个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杞人忧天,直接瓦解了北大龙妈的质疑。
比如敖丙替考这件事,女儿解释道:“剧中其实表现的是哪吒为了拯救伙伴而无奈出此下策,是忠义之心,而不是简单的作弊行为。
小朋友都会犯错,但电影展示的是如何在错误中成长。”
哪吒的成长故事:孩子的视角再说哪吒攻击无辜妖怪的情节,女儿提出:“哪吒每次和妖怪过招时,影片细节描绘了他的认知变化。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要攻击所有妖怪,而是通过一些事情的发生慢慢理解到应该如何辨别对错,这难道不是成长的一部分吗?”
她接着说:“至于女性角色被塑造成反派,我觉得这也有点过于敏感。
影片中的龙王敖闰虽然是反派,但她也有自己的故事和复杂的动机。
我倒是觉得,这种反面角色的存在让剧情更有层次,而且龙王敖闰这个角色形象非常有魅力,我挺喜欢她的。”
记得女儿那天还拉着我看她画的龙王敖闰,说:“妈,你看我画得是不是很漂亮?
”她眼里闪着光,我知道她心中的喜欢和认同,不是简单的流于表面。
关于英雄与平凡的争论随后,我们谈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问题。
北大龙妈特别担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角光环对孩子会产生坏影响,让他们误以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这对于更广大的普通孩子来说,是无法实现的幻想,可能会导致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女儿慢条斯理地说:“这是不是又有些断章取义、杞人忧天。
因为担心孩子接受不了平凡,所以就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英雄?
动画里的人物,不光是主角哪吒,也有其他乐观、积极、团结、奋斗的配角,他们身上同样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品质。”
她继续说:“我们看电影,应该引导孩子去理解整个故事和人物的多面性,而不是只看到某一方面。
电影是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他们自己的成长和奋斗,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啃老”与专注,怎样看待饺子的选择关于导演饺子的背景也引发了北大龙妈的担忧。
她担心,饺子靠着每月1000元的啃老工资完成了哪吒的制作,会给孩子们传递出一种不劳而获的不良信息。
我说道:“你怎么看待饺子的选择?
他放弃工作,专心研究动画,这样的决定到底是不是啃老?”
女儿回答:“其实这也是一种选择,如果饺子为了专心创作动画,花了三年半制作出《打,打个大西瓜》这样的优秀作品,那是一种专注和坚持。
啃老是不劳而获、无所事事,而饺子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这并不是简单的啃老行为。”
孩子的这些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的确,当我们只看到别人的表面现象而不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容易陷入片面的判断。
正如孩子所说,我们应当整体地看待一件事,管中窥豹是很片面的。
通过这次对话,我意识到,当面对媒体和公众人物的评论时,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而不能仅仅因为害怕影响就一刀切地拒绝。
孩子们的世界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他们也要听取他们的声音。
当我们片面地理解某些问题时,可能会忽视真相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也正是这种沟通和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焦虑和担忧。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孩子的视角和见解,反而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