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遭人陷害,被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面对余生都要在牢狱中的未来,安迪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他抱着“不自由,毋宁死”的信念耗费20年实施越狱计划,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雷雨夜成功越狱,恢复了自由之身。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对于安迪来说,终身监禁显然是比死亡还要可怕的刑罚。不过,“好死不如赖活”也是人们常常听到的俗语,面对死亡的威胁,必然会有相当部分的人会选择在牢狱中苟且偷生。
那么,假如你犯罪了,面对枪决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你会选择哪一个?
中国刑法的环境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事实:作为被法庭审判的犯罪人员,显然没有任何自主选择刑罚方式的资格,坐在法庭最高处的法官才是他命运的审判者。
不过,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来临,被判决者想必在心里也有自己所期盼的一个结果,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便是此人所期盼的结果。

庄严的法庭
在中国刑法体系中,枪决死刑立即执行是刑罚力度最高的审判结果,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处以极刑”。事实上,死刑本身就是人类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之一,它以法律形式剥夺了个人的生命权,自古以来都被施用于犯下严重罪行的人。
不过在现代,大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而中国是少数保留死刑的国家之一。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在2022年判处死刑的人数为3900人,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为1770人,占世界执行死刑人数的80%以上,而一些西方媒体也因此会将保留死刑作为攻击中国人权状态的依据。

即将执行死刑的犯人
作为对比,中国刑法体系中的无期徒刑,其刑罚力度相比死刑立即执行就要轻了不少,毕竟两者之间还隔着一个“死刑缓期执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死缓判决”。
对于大部分罪犯来说,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他们的生命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但若是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那么只要在狱中积极表现,大概率可以保留性命,降格为“无期徒刑”。

法庭审判
不过,无期徒刑事实上并非真正的“无期”。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只要罪犯在监狱内认真改造,服从监管,那么在入狱2年内即可减刑为有期徒刑18~20年,如果表现格外积极,最短可以减刑为13年。
因此,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来说,只要在狱中积极表现,基本不会面临余生均在狱中的黑暗未来。
由此可见,对于绝大部分罪犯而言,“无期徒刑”显然是更加期盼的审判结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少部分罪犯在完全丧失生活信念后,会要求法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尽快结束令自己痛苦的人生。

中国监狱内景
2022年,安徽安庆一名90后犯人孙某庆由于父亲低保迟迟无法办理,将村支书残忍杀害。在被警方抓获后,孙某庆认为人生无望,于是在法庭判决时要求死刑立即执行,但被判处死缓。
为了实现被执行死刑的愿望,孙某庆在服刑期间故意使用螺丝刀刺伤狱警,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被执行了死刑。
西方刑法的环境在刑罚手段方面,西方刑法与我们国内的情况有很大差异。由于西方国家基本废除了死刑,因此他们刑罚力度最高的判处就是终身监禁了。

英国法庭
然而,西方国家的终身监禁要比中国的无期徒刑恐怖得多,按照英美法系的惯例,被判处终身监禁的人往往是犯下严重罪行的人,例如连环谋杀、社会面投毒、盗窃国家机密等等。
这些罪犯被判处终身监禁后,是无法获得减刑与假释的,也就是说他们此后余生都要在监狱中度过,这也是《肖申克的救赎》中主角安迪不惜花费20年时间也要越狱的原因所在。
安迪非常清楚,一旦他习惯了监狱的生活,那么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走出监狱的阴影,也永远不可能重归自由之身。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
而电影中另一个角色——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被关押50年后终于恢复自由身,但他出狱后发现自己已经与飞速发展的社会格格不入,而回到监狱也不再可能,因此恢复自由的老布最终选择了自杀。
或许在视自由如同生命的西方人看来,这样的终身监禁是比死亡更加可怕的刑罚。
不得不承认,西方监狱的生活福利待遇的确令国内人非常吃惊,例如在2011年杀害77人的挪威杀人魔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他目前被关押于挪威哈尔登国家监狱。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
这座监狱的生活水平可能会令世界上许多人感到羡慕不已:监狱外围是风景如画的茂密森林,监狱内部拥有高级健身房、医疗中心、私家影院、智能管家等设施,如果不是拥有监狱的名称,恐怕人们会把这里当做富人的度假胜地。

挪威杀人魔的关押监狱
即便如此,安德斯依然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很不满意,他曾经以绝食相逼,要求狱方提供最新的游戏机,而这一要求得到了狱方的满足。

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在法庭上
不过,作为杀害77条无辜人命的凶手,安德斯在狱中的逍遥生活显然对受害者们的家属而言如同伤口撒盐。
然而,安德斯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北欧国家福利社会背景下合法合规的制度所带来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国家保留的死刑制度,对于类似的罪大恶极者,依然具备不可替代的刑罚意义。
参考资料
【1】挪威杀77人罪犯狱中威胁绝食 要求升级游戏机 .搜狐
【2】挪威纪念奥斯陆爆炸案一周年 .国际在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国家法律法规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