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这种坚韧而质朴的作物,对生长环境有着独特的要求 ,而兴县恰恰具备了这些关键要素。高粱是喜温作物,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 8-10℃ ,20-30℃时生长最佳,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在 44-50℃。兴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满足了高粱播种时对温度的需求;夏季短暂炎热多雨,为高粱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水分;秋季凉爽晴朗,有利于高粱的灌浆和成熟,使其能够积累更多的养分。
高粱属于短日照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积累糖分和淀粉。兴县全年日照时数较长,光照充足,为高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照条件。在高粱的生长期间,充足的阳光使得高粱植株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为高粱的高产和优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兴县高粱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犹如一场场及时雨,为高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政府还积极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在兴县开展酿酒酒曲原料作物引种试验,试种大麦、豌豆等,探索适宜本地种植的酒曲原料作物潜力;加快研制推广符合山地作业、与杂粮生产技术配套的小型农机具,对引进高粱、谷子等杂粮播种收获机械给予购置扶持,努力提升杂粮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力推广渗水地膜、探墒沟播、全膜双垄、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种植技术和林下种植、轮作倒茬、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种植模式,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这些举措为兴县高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科技的助力下,兴县高粱种植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田间地头,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着土壤墒情和作物长势数据,农民通过手机就能掌握高粱生长的每一个细节。农技人员定期下乡指导,将最新的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农户,让古老的耕作智慧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上,更带来了品质的飞跃。经过科学选育的高粱新品种,不仅抗病性强、产量高,其淀粉含量和单宁比例更是达到了酿酒原料的黄金标准。当地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三统一"模式,既保障了原料品质,又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高粱的价值被不断挖掘。除了传统的酿酒用途外,高粱米、高粱饴糖等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高粱秸秆也被制成环保餐具和工艺品。
这片红色的沃野,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丰收故事。从一粒种子到一杯美酒,从传统作物到富民产业,兴县高粱的蜕变之路,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