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崇祯找高僧测字,写下“有”,给钱时高僧却说:不收死人钱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6-14 05:31:36

前言

说起崇祯帝也是历史上一位悲剧帝王,但纵观他的一生只能说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虽说他一生都在极力挽回大明,不过他的很多决策非但没有对明朝有促进作用,反而还进一步加深了大明的危机。

在封建王朝中算命一直都是一个饱受推崇的职业,在崇祯上位后他也想找一位高僧给自己算算,但就在算完崇祯要付钱的时候,算命的高僧却说自己不收死人钱。

一、偶遇高僧

可以说在大明一朝,奇葩的皇帝也还是很多的,并且在这其中许多皇帝都是即奇葩也不理朝政,将国家的大权都给大臣又或者是宦官。要是这样说崇祯也算是其中一位比较勤俭的皇帝了。

毕竟崇祯都是亲力亲为,经常要工作到半夜,这样看来也是很让人唏嘘的。遗憾的是此时的大明早就是千疮百孔了,即使是他极力挽回也并不能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崇祯的小心谨慎也是让人看着就心酸。

别的不说就在选择年号的时候,他都是犹豫良久,当时内阁给出了三个年号,但是崇祯一个都没有看中,最后还是选择了“崇祯”就是害怕年号选错了会给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封建王朝中,人们都是很相信这个的。

在崇祯十六年的一天,崇祯帝离开皇宫想要去外面看看,此时的大明其实也到了气数已尽的时候了。距离大明王朝覆灭也不过就一年的时间。

这一日出来的时候崇祯正好遇到了一位算命的高僧,看到高僧崇祯忽然来了兴趣。他走到高僧面前说道:“替我算一算!”

高僧伸手让崇祯坐下,这一位高僧其实在当时也是很出名的他精通《周易》对其中的拆字法更是擅长,所以他也决定这样给崇祯算,于是拿出纸笔让崇祯在纸上写字。拿着笔崇祯沉思片刻后就在纸上写下一个“有”字,因为在来的路上他正好看到一家带“有”字的店铺。

不过看到崇祯写的字后高僧的脸色却不是很好看,眉头紧锁随后询问崇祯想要算什么。崇祯想都没有想直言道:“我想要算大明的国运!”这是崇祯最想知道的一件事了。其实看高僧的脸色也能够得出这一卦未必能够如崇祯所愿。

果不其然,高僧缓缓解释道:“这个‘有’上面是‘大’字去掉一半,下面则是‘明’字的一半,这也就预示着大明要一分为二。”

听到高僧的这个解释崇祯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当即就补充道:“其实我最开始不是想写‘有’的我是想写‘友’字的。”

高僧摇摇头说道:“此字还不如‘有’,友是反字出头,若是这样大明连一半都保不了……”崇祯当即就在纸上写下了另一个字“酉”,但高僧的面色依旧不好,直言:“‘酉’上加两点下加寸则为‘尊’但现在上下都没有就像是没有了脑袋和双腿,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听到高僧的话后崇祯在原地愣了许久,准备离开的时候让身后的侍从给高僧付钱。面对侍从递来的一锭金子,高僧丝毫不在意,反而将金子递给崇祯说道:“贫道从不收将死之人的钱!”

二、局势艰难

说高僧的话没有给崇祯带来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崇祯也不是那种会认命的人。当然对他勤奋和坚毅从来是不用说的,但对于他执政的方式却是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偏不倚在崇祯在位期间确实是做出了一些功绩,但这些和他的过失相比也差不多抵消了。

崇祯上位之际就迫切地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可以说即使是朱元璋在世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急于求成所带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更何况在崇祯在位期间也做了很多不利于朝政的事情。

首先要说的就是影响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宦官当政问题,在崇祯刚刚上位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因为魏忠贤一人而变得混乱不堪。崇祯刚刚登基深知宦官对于国家带来的影响,他以史为鉴,开始清除魏忠贤与其党羽,还大明一个清明的朝局。

在清除了魏忠贤后,整个宦官党派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时的崇祯雄心壮志甚至放言不会允许宦官参与军事上的决策。可以说此时他的雄心和魄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后世对于他这个举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很快,真的是很快,这个时候魏忠贤尸骨还未寒,崇祯就开始重蹈覆辙了,开始重复他父亲和哥哥的错误,重用宦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崇祯一朝宦官的人数远远地超过前朝,宦官的权势也和前朝相比大差不差。

根据后世的记载,在崇祯一朝宦官的人数高达十万余人。可以说他们的势力在朝中无孔不入,极大地影响了大明的统治。

还记得前文崇祯自己表示不会将军事大权交到宦官的手中,之后他不仅将军事大权交到宦官的手中,就连财政大权都交到了宦官的手中。崇祯派遣宦官当监军,他们没有军事能力甚至能说一窍不通,但手中的权力却是最大的。

这所带来的弊端也不用说,让不会打仗的人统领兵马。他们开始瞎指挥,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有了宦官后延误战机就像是家常便饭。之后就是一个连锁反应,因为瞎指挥导致战败,战败后军心涣散、战斗力下降。

三、性格影响

崇祯的性格也严重地影响了大明,通过后世的史书中也能够看出,崇祯是存在不小的心理问题的,这一点也严重影响着他在用人方面。

众所周知在崇祯最初任用武将的时候也是给予很大信任的。开始的时候崇祯可以说是对其信任有加,无论是袁崇焕还是洪承畴等人都是得到过崇祯全部信任的。并且对他们治理的战略方针,崇祯也是认同的。

但很快崇祯就翻脸了,他在后期不再给予这些官员们信任,不仅如此对还将他们对局势的看法也全盘否定,导致前期战略走向极其不稳定。这正是因为他多疑的性格,导致他对任何人都不相信。

他没有办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何况在大明末期的时候还没有像清朝时期的传讯措施。这就很容易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让本就多疑的崇祯根本接受不了。后果就是对统将的问责,更换战前总指挥官,临战换帅乃是兵家大忌。

每一位将领都有着自己的战术,这样临时更换战胜后金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结语

崇祯在位十七年间,内阁进行了多次大换血,他整整换了五十位首辅大臣,直接就导致了文官班底不稳定,而崇祯又不相信武将,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明的统治,可以说明朝的覆灭无论从那个地方来说都是注定的。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