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三绝和三宝,课本上的文物真美

晶林看旅游 2024-08-21 14:37:33

晋祠,中学课本上的精美古建筑。当年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被梁思成匆匆一瞥,就被惊艳了,然后说:“那样魁伟的殿顶,雄大的斗栱,深远的出檐,到汽车过了对面山坡时,尚巍巍在望,非常醒目。”

晋祠是太原历史的见证者,为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历经千年,晋祠的文化遗存成了龙城太原最为丰富的古建筑群,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毋庸置疑,国宝级的晋祠,在我们中学的课本上可是榜上有名,尤其是晋祠的三绝与三宝,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晋祠“三宝”

晋祠三宝是指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

圣母殿是晋祠建筑群中轴线末端的主建筑,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崇宁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千年,也是晋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圣母殿供奉的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

圣母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堂梁架采用“乳栿(fú)对六椽(chuán)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

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栩栩如生的木龙,昂首盘旋,跃然欲飞,制作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九为极数,九五至尊,八条龙也就是仅次于皇帝的尊贵了。

圣母殿殿内无柱,为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

偌大的圣母殿内却没有柱子,居中为圣母塑像,周边为宋代彩塑。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鱼沼飞梁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十字形古桥),位于献殿与圣母殿之间。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泉水在圣母殿前汇集成方形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甚是别致。由于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一只欲展翅飞舞的大鸟,故称飞梁。

鱼沼飞梁应是与圣母殿同时期建筑,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为我国古代桥梁中仅有的实物遗存,对研究我国桥梁建筑史有重要的意义,梁思成先生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孤例,洵属可贵。”

献殿,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冰箱。

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明万历年间重修,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

献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敞门,四周宽厚的槛墙上安直棂栅栏,黄绿色琉璃瓦覆顶。献殿的梁架设置既省料又坚固,斗拱结构疏朗,当心间前后辟门,四周设低矮槛墙,槛墙上安直棂栅栏,为《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实例。献殿虽为殿堂,但看起来又像凉亭,尤其四面通风,殿内犹如安装了空调,因而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冰箱。

晋祠三绝

晋祠三绝是指祠内的周柏、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周柏顾名思义就是周朝时期种植的柏树,距今已有3000多年。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高约18米,树干粗壮,需要好几个才能合抱过来。柏树向着圣母殿的方向躺窝,枝头被南侧的一棵柏树支撑着,形似卧龙,故又名“卧龙柏”。周柏与晋祠同寿,被尊为晋祠的根,宋欧阳修曾感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宋代彩塑为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亦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

宋代彩塑均为宋代原物遗存,主像是圣母邑姜,位居大殿正中,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分列大殿四周。

圣母端坐凤头椅上,凤冠蟒袍,姿容华贵。其余42尊中有女官4尊,宦官5尊,此女33尊。塑像排列有序,姿态万千,眉目传情,喜怒哀乐栩栩如生,或劳作,或作乐,或伺居……塑像之精美,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晋水之源为晋祠中的善利泉、鱼沼泉和难老泉,其中难老泉为主泉。

难老泉位于圣母殿南,泉池直径有4-5米,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池中间泉水奋涌,隐隐有龙鸣之声。泉池上为八角攒间顶亭子,亭内有“难老”“晋阳第一泉”的匾额。

《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难老乃是取“永锡难老”之意,李白赞誉其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一侧有水母楼。

晋祠游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遗存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但晋祠三宝和三绝则是其中最有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是游晋祠必看之经典!

看过此文,你明白晋祠的三绝和三宝了吗?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