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成功,接替舜登上帝位开始,夏朝一共传承了“17+2”位帝王,这里面的“2”就是夏朝一段不愿被提前的历史:政权被人夺走了几十年。虽然最后又夺回来了,但很多大儒们还是不愿意承认这一段屈辱史。所以现在很多史籍里都只有夏朝的“17”位君主,而没有那个“2”的记载。
夏版图
在尧舜禹时期,君王继承帝位都是谁有能力谁来当,例如尧传给舜,舜传给禹,都是采取禅让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君主。从这能看出早期的帝王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
到了禹的时候,他也是将帝位禅让给了益,但是益感觉自己的能力不太行,比不上禹的儿子启,就将帝位又给了启。启当王之后,不想把王位给别人,想给自己儿子,又怕被人说嘴,于是就定了新规矩,把“禅让制“改为了“世袭制”,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结束了,私有制社会时期到来了。
虽说这是一种进步,但也是会有很多弊端,比如儿子不成器,不能胜任啥的。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登位,太康啥啥都不行,整天只知道玩乐,不理朝政。刚好这时候东夷族的部落首领后羿,射箭射的特别好,又得了民心,于是在大家的拥护下把皇权给抢了过来。
后羿射日
后羿夺得政权后,并没有自己称帝,而是让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这中间还有事儿!后羿推举了仲康之后就功成身退了吗?没有,他拿仲康做傀儡,一面维护自己一贯的仁德形象,一面把持朝政。仲康也是个苦命的,表面上是王,实际上啥也不是,心里憋屈憋屈的,早早就死了。
然后,后羿把中康的儿子相推上帝位,想跟从前一样,自己做个幕后黑手就行了,但是相不像他父亲那么能忍,趁后羿没注意的时候,逃跑回山东老家了。后羿想反正大家也都知道是咋回事了,也就不装了,于是就自己称王了。
既然都当王了,还不得想干嘛干嘛呀。后羿喜欢射箭,于是天天去射箭,打猎,跟那会儿的太康差不多。而且他更不靠谱的就是,特别相信自己的一个手下,名叫寒浞的,把国家政事都交给寒浞处理。
这个寒浞可不是个省油的,他偷偷跟后羿的妃子纯狐一起给后羿带绿帽子(注意,是妃子,不是嫦娥哦,这妃子的名字起的真是很贴切呀),还设计陷害了后羿的亲信大臣们,把朝中重要的位置都换成自己的人。
后羿有一次喝醉酒提前回家去,一进门发现不对劲,然后就把寒浞和纯狐捉奸在床,一气之下要杀了寒浞,谁知道竟然被寒浞和纯狐给反杀了。(这太阳都能射的人,竟然能被反杀,这身手得退步成啥样儿了)从此寒浞就把持了朝政。
寒浞夺位后,害怕夏朝的正统血脉再回来跟他抢,于是就派人到山东老家去追杀相,当时情况紧急,相为了掩护自己已经怀孕的妻子,慷慨就义了,相的妻子跑回自己娘家去才逃过一劫,后来,相的妻子生了个男孩儿,取名叫少康。
寒浞
少康因为从小就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事,所以非常早熟,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跑去投奔舜的后裔有虞氏,并得到有虞氏首领的支持,慢慢发展壮大,后来终于打回夏朝国都,杀了寒浞,夺回了政权。
所以说,后裔射没射太阳咱们不知道,他媳妇儿奔没奔月咱也不知道。因为之前的记载中,没有提到过任何关于九个太阳的事儿。你说是司马迁为了忠于史实,但是他前面也写过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啊,如果曾出现过九个太阳,不应该只字未提吧?但是他并不是传说中完美神仙的样子,这是肯定的。
抄书打卡第14天 《史记》卷二 夏本纪
【译文】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材用于治理河川。
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撬,在山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拨给缺粮的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
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水,然后进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