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2025保专业还是保院校层次?

徽升指南 2025-04-26 10:23:51
高考志愿 ,保专业还是保院校层次?许多考生和家长都在纠结,高考志愿究竟是专业重要还是院校层次重要?

学校层次优先于专业冷热,卢老师根据近些年高考报志愿的经验,总体来看,学校比专业更重要。

志愿填报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个维度。学校的牌子硬,是“雪中送炭”维度的基本需求,并且只靠高考能实现,只有高考能决定第一学历。专业好是“锦上添花”的更高追求,并且不一定要靠高考。对专业不满意可以转专业或跨专业考研。读的学校很好但你所在的专业弱,也完全可以保研或考研去本专业实力更强的名校。

英雄不问出处,但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今天,孩子的出身,即毕业于哪所学校,成了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初筛的第一道门槛。如果没有这个身份,简历都投不进去,我们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有一句俗语可以辩证的参考:本科选院校,硕士选专业,博士选导师。这句话是需要在相应的基础上去理解,万万不可通过字面意思去操作。

另外要看孩子本科毕业后的计划是什么?

1. 首先:如果计划本科毕业就工作,那么,高考志愿则应该专业优先,选择就业面较好的领域作为专业方案即可,像新工科专业,在可以预见的几年时间里,本科毕业生就业是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的,但是因为本科所学的知识非常有限,往往都是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所以就业薪酬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同时毕业生还要时刻拥有这样一个风险意识:我所在的领域哪些岗位可能会被AI取代?选择新工科领域尤其是新科技方向,必须要有中年危机意识,虽然给现在才十七八岁的考生讲“中年危机”有点滑稽,但居安思危这个词,孩子们还 能理解的。

2. 其次:如果孩子本科毕业后有深造的计划,比如读研甚至读博,那么则高考志愿应该优先院校层次,尤其是具备保研资格的院校优先级要更高。这里有一个关键点是:读研是可以转专业的。

倘若这个学生特别特别想学某个专业,偏要指向这个专业来学,但报的志愿却无法兼顾专业强和学校强两方面。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话得两说:

1、本科读985、211、双一流的话,厚积薄发。有本科学位傍身,任何路都不会被堵死。若是本校你所在的专业实力不足,大不了本科毕业去考个专业强校的研究生。

2、本科直接考四非的话,哪怕专业实力比较强,也是作茧自缚,则会处处受制。在未来,你就必须再去考个名校硕士傍身,但以后的人生中也很难摆脱第一学历的歧视。

过于看重冲名校忽视了专业重要性,就具体怎么选,还得从考生不同分数段、就读城市、是否读研、就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来具体分析选择。

高分段学生(上游211至985):

高分段学生相对会有更多选择,顶尖大学大都在经济最好的一二线城市,名校学习氛围好,社会认可度高,能享受丰富的平台资源,保研升学率高,出国和优质实习就业机会多。高分段学生建议:优先考虑院校层次,兼顾专业。

中分段学生(重点一本至双一流、211):

如果打算读研或走选调,建议优先选学校,专业次之。好学校保研率高,选调机会多层次高。如果本科毕业即就业,建议优先选专业和城市。直接就业更看重专业和产业集中大城市的实习机会,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热门产业和岗位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发达城市。

低分段学生(普通一本/二本/民办本科):

选择相对少,建议专业优先,其次是城市。注重实用专业,确保就业竞争力,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就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实习就业机会和积累资源。

目标选择不明确的学生

尽量院校优先,在综合实力强的院校,能融入更好的学术文化平台,接触到优质的校企合作项目、校友人脉等资源,为未来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没有一个高考填报方案是绝对完美的,院校层次、专业、城市几个方面总得有些取舍,避免绝对化,不盲目“冲名校”,也不过分夸大“专业为王”,结合学生分数、志向兴趣和职业规划综合选择,最后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报考方案。

如果考生不确定大学毕业以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则志愿可侧重于院校层次,然后在大学四年里,不仅是埋头学习,更要学习同时规划未来的生涯,而高层次的院校,更容易让你打开视野,规划未来。

卢老师建议一定要选个考综合性名校,至少是有985.211.双一流之类的牌子。在综合性院校,调整专业的机会也多,部分名校还可以大类招生,大二再细选专业。以后要是想深造的话,再读研。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毕竟,现在人才内卷太严重,不读研就很容易被后浪拍到沙滩上。只要本科学校的牌子硬,保研或选调之类的机会也多。

高考志愿怎么填?专业怎么选?学校怎么选?别再等了!早规划早准备。

1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