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时间就来到了5月1日,虽然有部分人因为疫情无法出行,但疫情稳定的地区,大家应该玩的还是挺高兴的,汽油价格的上涨也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出行计划。进入5月,各种农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价格又迎来了最新调整,其中猪价预警,玉米猛涨,蛋价跳水,小龙虾价格被腰斩,市场这是咋了呢?
回头看4月猪价走势,明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4月上旬猪价持续低迷运行,4月中旬迎来大涨,下旬则高位调整,涨跌互现。猪价呈现这种走势,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储备肉收储提振养猪户信心,虽然后面两次收储成交率很低,但对市场的影响仍在。2、市场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在下降,而且生猪出栏体重也在下降。3、猪肉消费的高低是猪价涨跌的关键。4、仔猪价格大涨,说明养猪户看涨后市,市场二次育肥增多,短时生猪出栏量下降。
5月1日生猪价格继续上涨,全国除了华南、华北部分地区保持稳定之外,其他-区全部上涨,目前华东区的执行价为7.5-8.3元,华中区的执行价为7.3-7.9元,华南区的执行价为7.3-8.8元,华北区的执行价为7.3-7.8元,东北区的执行价为7-7.5元,西南区的执行价为6.8-7.5元。对于5月猪价,笔者认为会在当下7.5元左右价格的基础上迎来进一步上涨,但是猪价有两个预警需要提醒大家:
其一、近期市场二次育肥增多,这会增加后续猪肉供应量,制约猪价的上涨。还会加大饲料需求量,饲料成本恐会进一步上升。
其二、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南方也到了非瘟的高发季节,一旦发病猪场不得不加快卖猪,恐对猪价造成冲击。
5月中旬我国新一季小麦将会陆续上市,虽然当下小麦价格明显高于玉米价格,饲料端的替代也主要以稻谷为主,但考虑到业内预计新麦上市的开秤价在1.4元,相比玉米还是有价格优势的,这时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备货也应该是随用随采,玉米价格应该下降才对。
可出乎意料的是,玉米价格不仅没有因为小麦上市,小麦价格的下降而下降,反而持续猛涨,5月1日,包括华东、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价格上涨10-40元/吨。虽然在进口玉米价格偏高,国内玉米种植成本上升的影响下,业内普遍看好后续玉米价格,但市场玉米需求偏弱,生猪产能继续下滑,新麦上市后对玉米价格的冲击我们都不能忽视。玉米价格长期看涨,短期很有可能降价调整。
距离新一季小麦上市时间越来越近,陈麦的价格已经开始下降同新麦接轨了,预计小麦价格将会下降到1.4元左右,随后会因为基层农户的惜售,以及厂家、贸易商的抢购而迎来上涨。
三、蛋价跳水随着终端消费者囤积热潮的结束,以及鸡蛋价格大涨后贸易商恐高,拿货积极性下降,加上疫情影响鸡蛋运输,部分产区鸡蛋积压,鸡蛋价格在突破5元之后开始跳水。
其中主销区地区,北京下降0.11-0.28元,广东下降0.05-0.08元,上海保持稳定。主产区地区,东北下降0.11-0.2元,河北下降0.07-0.3元,河南下降0.1-0.2元,山东下降0.1-0.14元,江苏下降0.1元,安徽下降0.1-0.15元,湖南下降0.04元。
鸡蛋价格涨破5元之后,养殖端出货积极性明显改善,但蛋商拿货意愿不强,再加上疫情影响企业需求和日常需求,供强需弱,鸡蛋价格遭遇下跌行情,而且后续鸡蛋价格依然还有回调空间。
进入4月上旬,新一季的小龙虾就已经开始陆续上市,刚开始上市时供应量偏低,消费者抱着尝鲜的态度采购积极性较高,当时小龙虾的价格普遍都在45元左右,不过近期各地小龙虾的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整体价格遭遇腰斩回落了一半左右,最低的小龙虾价格甚至跌至个位数,各电商平台的即食小龙虾价格也明显下滑。
致使小龙虾价格明显下滑,笔者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逻辑:1、小龙虾产量大增,今年是小龙虾的大年,据一些网友介绍,别说养殖的了,就是野生的量都比往年多。2、消费量偏低,疫情本身就影响外出消费。3、市场价格虚高,加工好的小龙虾动辄100元三斤,让消费者直呼吃不起。4、疫情之下不少人没办法上班,转而到河边抓小龙虾,影响了市场需求。
后续,随着疫情好转,气温升高,小龙虾的需求有望提升,但考虑到小龙虾上市量也会增加,预计今年小龙虾价格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了,这对于吃货们来说是个不错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