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开国际笑话,对中国关税加到245%,美债到期真把他逼疯了

漫步回忆长廊 2025-04-18 16:52:30

特朗普将对华关税提升至245%。

将关税累增至该数额已毫无意义,中国日前已明确表示,若美国继续增税,将不予回应。

特朗普此举犹如失心疯般的独角戏,无人理会,中国更不可能有任何回应。

特朗普此举因美债危机迫在眉睫,6月将有超6万亿美元债务到期,此巨额缺口令他陷入极度困境。

美债曾是全球利益的收割工具,现今却转变为美国的重负,犹如催命符般威胁着美国。

究其原因,特朗普滥用关税措施,导致局势失控,一切计划落空。

美债即美国国债,自美国建国便存在,主要作用是通过向全球借款来改善民生、发展基建及用于农业、军工、国防等开支。

美债某种意义上为美国提供全球购买力,通过增发货币和国债,美国能购得他国矿产、工农业产品等资源。有人质疑,若美国能如此,其他国家是否也行?

答案未必。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即全球性货币,因此,各国为融入全球贸易体系,通常需选择美元进行结算。

在此情境下,全球各国会积累大量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这是普遍认知的外汇储备形式。

大量美元储备用途有限,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或投资增值。因国内无法使用,除结算贸易外,最佳投资方式是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地从全球各国筹集到资金。

正常逻辑下,美债规模应与美经济增长幅度相近,不必百分百正比,但不应远超财政收入,否则高额利息将使美国难以承受。

当然,美国或许会暗中多发美债以制造通胀,从而悄然收割全球财富,但此举需在安全范围内,不可过分。

美国为最大化收割全球财富,发明“美元潮汐”操作。凭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操作得当并保持安全范围,美国可持续此策略并从中获利。

问题在于,美国人消费过快,致使美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却仍无法满足其消费速度。

一战前,美债规模为27亿美元,战后飙升至310亿美元,二战后更是增长至2600亿美元。

与近年美债规模增长比,此数字相形见绌。2000年初,美债仅5万多亿,至2024年末,已猛增至36万亿,创历史新高。

但2024年,美国GDP为4.92万亿,财政收入不佳,而支出项目金额高达6.75万亿,导致财政赤字达到1.83万亿。

财政收入难覆支出,意味着美国或将无力承担巨额美债的利息支付。

中国俗话说,美国现入不敷出。若维持现有开销,每月需售美债超7000亿,即日均售200多亿。

尽管美国现负重累,但仍力求避免美债危机,尤其担忧他国大量抛售。为此,美国竭力维持平衡,否则将难以承受后果。

其他美债持有国深知美国现状,近年来为减风险确已减持部分美债,但规模有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美国仍能维持此平衡。

有人认为,既是债务,美国赖账即可解决。此念不切实际。若美国赖账,则将失去借贷信用,届时政府将无法筹资,面临停运。

总体而言,美债规模创新高,财政赤字攀升,但受多因素制约,美国短期内尚稳。他国也未大量抛售美债,使美国维持一种脆弱却暂稳的平衡状态。

特朗普在美国未做好充分准备时,突然发起了关税大战。

特朗普计划通过关税获利并迫使中国妥协,他对此充满信心,认为此策略必定奏效。

他的操作直接导致美股动荡,随后美债收益率不降反升,尤其是二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至5%。

美债收益率上涨,促使持有者萌生念头。特朗普关税政策招致全球不满。双重压力下,美国债主开始大量抛售美债,迫使美国承担更高利息。

同时,美国面临6.5万亿美债将于6月到期,欲填补只能借新还旧。但美债收益率已达5%,若新债收益率低于此,将无人购买。

金融市场原则表明,高收益率伴随高风险。特朗普面临困境:提高新美债收益率可堵漏洞,但高风险又令人却步,进退维谷。

6月到期的6.5万亿美债仅是开端,年底还有3万多亿到期,至2026年底,将有17万亿美债到期。

6月即将到期的6.5万亿美债已令美国头疼,若拖延至明年,问题将更加严峻。

此间,美国与特朗普最惧美债遭大量抛售,新发行美债无人认购。若此景成真,美国将面临严峻危机。

美国至此,原因众多,特朗普为重要责任人。他欲加征关税令全球尤其中国屈服,但中国未屈服,反与美国展开持久战。

4月2日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后,中国迅速反制。随后,面对特朗普的持续加码威胁,中国坚定应对,见招拆招,反制措施毫不松懈。

4月11日,中国明确表态,不再配合美国行动。

此操作令美国近乎疯狂,因大量电子产品除中国外无更佳进口源。若中国持续强硬,美民众将被迫承担高额关税,可能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归咎于特朗普。

因此,美国4月11日深夜悄然发布关税豁免政策,期望平息众怒。按惯例,中国或将对等发布豁免清单。美国认为中国会部分豁免对美关税。

中国按照4月11日商务部的发言,对美国采取了“不予理会”的态度。

此反应令特朗普惊讶,中国态度明确:无论美国如何行动,我们对其任何举动已不再。

以不变应万变,即保持定力应对变化;强者的蔑视,则是轻蔑的态度。此情境即为最佳示范。

此情境下,美国显露慌乱,政策多变,先言豁免又否认,一边称与中国接触,另一边又称已与他国达成协议。

美国种种前后矛盾的行为表明其阵脚已乱,内部意见极度分歧,状况之混乱,用“一锅粥”形容十分贴切。

特朗普4月16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期望各国在“我们与中国之间”作出抉择。

此句意明确,美国已陷困境,仅凭往日辉煌迫使他国表态,再无他策。

问题是,其他国家会支持美国吗?外国媒体指出,中国可靠性公认,而美国则不然,因此选择已十分明显。

美国并未完全无计可施,因不愿坐以待毙,或将自寻出路。无论其如何动作,我们均不予理会,要么其主动求和,要么我们战斗至全胜。

0 阅读:5

漫步回忆长廊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