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分享四味中药,温肾利湿,分清化浊,送给半夜频繁起夜的你

夹缝中的远志草 2022-01-11 21:05:06

有些人上了年纪,老爱上厕所,动不动就尿急,

平日里倒也还好,可一到了冬天,尤其是半夜里,本来睡得美美的,可突然尿意来了,这滋味,换谁都不好受。

起来吧,好冷;

不起吧,又憋得慌,

纠结了半天,还是得起。

最要命的是没过多久,尿意又来了,而且一个晚上反反复复得有好多次。

晚上睡不好,白天也没有精神,那么尿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认为啊,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不足,而致下焦虚寒,气化不利,肾失封藏,膀胱失约,是故,小便频数,更有甚者小便浑浊而如米泔,或如膏脂。

因此,治疗尿频当温暖下元,以利湿化浊。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功善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方子——萆薢分清散,出自南宋医家杨倓的《杨氏家藏方》。

萆薢分清散:萆薢、菖蒲、益智仁、乌药。

萆薢味苦性平,主入肾、膀胱经,

中医将小便的问题统称为淋证,

若是下焦湿热而致小便不利,则称为热淋;

若是尿中带血,则称为血淋;

若是尿路结石,则称为石淋;

若是小便浑浊,则称为膏淋。

而萆薢正为治疗膏淋之要药,具有利湿而分清去浊之功效。

《纲目》:“治白浊,茎中痛。”

萆薢

菖蒲,常年生长于石缝之中,因此,也常称之为石菖蒲。

菖蒲辛开苦泄而温通,芳香走窜,

苦善燥湿而化湿浊以助萆薢之力,温可祛寒而祛膀胱虚寒。

此外,菖蒲还入胃经,功兼温肠胃,肠胃既温,则膀胱之虚寒,小便不禁自止。

《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菖蒲

益智仁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入脾、肾经。

其温暖之性可暖肾固精缩尿,多用于治疗小脚虚寒所致的小便频数;

此外,中医认为啊,脾主运化,在液为涎,肾主闭藏,在液为唾,脾肾阳虚,则统摄无权,多见涎唾。

益智仁可以暖肾温脾,开胃摄唾,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痢。

《本草经疏》:益智子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泛滥而上溢也,敛摄脾肾之气,则逆气归元,涎秽下行。

值得一提的是,益智仁使用前需要除去外壳,常常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需要捣碎。

益智仁

乌药辛散温通,主入肾、膀胱经,具有温肾散寒,缩尿止遗之功效,

常常治疗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包括一些小孩子发育迟缓,肾气不足所致的遗尿都可以用乌药来改善。

《纲目》:"止小便数及白浊。"

值得一提的是,乌药无毒,和有毒的乌头是完完全全的两种药,大家千万不要搞混了。

乌药

益智仁,配伍乌药,既有温肾之功,又具固涩之效,若是再加上一味山药,就是缩泉丸,多用于尿频。

方子讲完了,然,萆薢分清散只是一个基础方,

若是虚寒腹痛者,当加肉桂、小茴香等温里药;

肉桂

小茴香

若是久病气虚者,可酌加黄芪、白术等益气祛湿药。

黄芪

白术

1 阅读:60